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进展

来源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j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GEP-NENs)是一组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在过去30年中其发病率逐渐升高.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级和不同原发部位的NENs具有不同的分子特征,可能是NENs临床表现异质性的原因.手术仍然是治愈局限期GEPNENs的方法,术后辅助治疗缺少前瞻性临床研究数据的支持.晚期GEP-NENs患者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症状控制和抗肿瘤增殖.随机对照临床
其他文献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团队揭示了典型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土壤和微生物在长期放牧后响应的耦合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上。
期刊
以青海云杉针叶枯落物为研究对象,在祁连山寺大隆保护站天涝池流域设置4个海拔梯度(2 850、3 050、3 250和3 450 m)和3个郁闭度条件(80%、73%和67%),运用分解网袋法,探讨针叶枯落物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木质素含量变化范围大于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半纤维素在不同海拔和郁闭度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先累积(负降解)后释放(正降解).纤维素降解率总体上波动增大,纤维素在不同郁闭度
期刊
本文基于HSV颜色模型实现超高分辨率影像单株变色松树的快速识别,并充分利用多光谱卫星影像、激光雷达点云等多源遥感数据与松树冠层图形几何特征,减少枯死草地、阴影、裸地和道路的干扰,并通过目视解译及野外验证对比不同分辨率不同色彩空间影像提取结果。研究证明,激光雷达点云及松树冠层图形几何特征的应用可大幅降低枯死草地、阴影、裸地和道路的干扰,将错分率从60%降低至20%,并且基于HSV颜色模型的识别精度远
期刊
为提高小麦氮素精准、高效的管理能力,实现实时、便捷、精准的变量施肥。本文在无人机遥感进行冬小麦氮素营养诊断的基础上,依据光谱诊断施肥模型,建立冬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和抽穗期等关键生育期追肥推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无人机影像获得的DVI与冬小麦关键生育时期氮素参数植株氮浓度相关性最好(R2=0.8698);冬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和抽穗期氮素诊断临界DVI值分别为0.594、0.784和0.807;冬小麦
期刊
河北省环境变化遥感识别技术创新中心依托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联合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12月经河北省科技厅批准建设,2020年12月通过验收,纳入省级管理序列.创新中心围绕河北省环境监测、自然资源调查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基于多源遥感应用技术,聚焦地表及大气环境敏感因子监测与识别、环境变化动态分析、环境变化遥感识别决策支持等应用需求,开展技术研发、
期刊
Assessing the climate change risk faced by the ecosystems in the arid/humid transition zone(AHTZ) in northern China holds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to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We simulated the net pri
期刊
Climate change(CC) and human activities(HA)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restoration/degradatio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QTP) grassland. Many related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thus far, but the
期刊
危重症患者的高病死率是世界范围内重症监护医师面临的重大挑战,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因素.危重症患者病理生理学改变导致抗生素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PK)/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PD)发生改变,优化抗生素给药方案是重要的应对策略.本文对常见抗生素的PD特征、在危重症患者体内PK潜在改变,及PK/PD在危重症患者抗生素治疗方案优化中的应用
期刊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免疫细胞成分和细胞因子均在银屑病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靶向作用于TNF-α, IL-12/23, IL-17, IL-23的生物制剂,在中重度银屑病的治疗中有着广泛应用.本文对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药物种类、安全性、药物失效与药物停用、联合用药、疗效预测与药物转换、新药与基础研究进展等方面,为该领域的发展,如联合治疗、新药研究等方面
期刊
人工耳蜗技术可以帮助绝大多数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恢复听力,此项技术最早始于180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Alessandro Volta发现电刺激正常耳可以产生听觉. 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实用阶段,技术发展的方向包括单通道和多通道技术, 1979年北京协和医院单通道人工耳蜗研制成功, 1980年完成了国内第一例人工耳蜗植入术, 1995年5月,完成国内第一例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随着技术的进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