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中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对立德树人的作用及其实践和探究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教育与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19780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背景下将传统文化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相结合,既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高校课程的文化意义较强,是保证优秀文化融入立德树人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从课程思政角度入手,分析了高校课程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与立德树人工作的关系,概述了高校课程中传统文化教学的主要内容,并对如何应用传统文化教学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探讨。
  关键词:高校课程 优秀传统文化 立德树人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5.04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把立德树人当作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准则,做到文化熏陶、以德树人;把立德树人的观念渗透到学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当中,完成内在动力和外在表现的统一,也是国家、社会和国民的共识。
  一、高校课程中的传统文化教学与立德树人的关系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各高校的立身之本。立德树人工作坚持“以人文本”的原则并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对优秀文化的弘扬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课程的文化意义较强,传统文化教学以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崇德向善等优秀品质为主要培养方向,对帮助学生规范行为、实现价值、形成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并能有效提高立德树人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二、高校课程中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人无德不立,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学说对教育影响深远,“仁爱”教学的本质是依据人的发展特点开展教育工作,旨在使学生具备仁爱之心,指导学生为人处世不仅应当尽心、还应将心比心,明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培养学生心性品格。在高校课程中,应该广泛普及关于传统文化内涵的培养,让更多高校学生树立立德树人的思想,并发挥传统文化当中道德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三、高校课程中传统文化教学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应用
  1.结合传统文化特点、明确文化育人导向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就要从传统文化的底蕴中去吸收营养,并紧密结合国家政策和教育趋势开展,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还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思想道德素养,树立崇高的精神追求。高校课程要明确文化育人导向,在做好学生专业课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对文化内涵的认识,引领学生形成尊师重教、文明礼让的核心价值观,在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深化立德树人。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文化资源整合
  高教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灵魂的使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学生的道德教育更加不能脱离教师的指引。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科素养直接决定了教学工作开展的效果与质量,因此,要不断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经常安排教师参加各类优秀文化的学习活动,加强相关知识储备,完善自身道德涵养,整合传统文化资源,不断探索文化育人模式。良好的课堂教学是保障优秀文化融入日常文化知识最有效的途径,高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将家国情怀、崇德向善等文化融入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有效转化为立德树人的教育内容,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与意志品格。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奋发图强,同时也不断融入新鲜血液并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高校课程中的文化教学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实现途径,二者的融合应当根植于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中,為培养学生时代精神、为广大学生传承与传播传统文化做好扎实功底。
  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立德树人二者相结合的有效方法,立足实际积极探寻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立德树人的路径,是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和应该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李佳豪、张莉《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中的实践探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18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将地方文化作为职业院校文化体系内涵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以服务地方文化产业作为价值指引,整合内外资源,不断挖掘地方文化育人内涵,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是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目标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职业教育 黔北文化 立德树人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6.022  每个地方都会有独特的发展历史,在独特发展中会遗留一些文化景观、文化信息,以及植根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应该得到重视。音乐教育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素养的主要途径,而我国作为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将传统文化与音乐教学进行结合,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健康品格的塑造有较大的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音乐 人文素养 DOI:10.
期刊
摘 要:社会的不断发展,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内容以及基本技能,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个人道德素养。为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设置道德与法治课程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塑造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但是现今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并不能很好地实现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教学目标,所以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要关注的事情。  关键词:传统文化 道德与法治 应用方法 DOI:10.12
期刊
自《诗经》以来,诗歌流传了数千年。在初中阶段,我们将学习很多经典作品。对于学生而言,理解内容和主题是关键。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每首诗并不容易,但是有一些规则可以遵循。诗歌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有一定比例,并且考试范围一定,与其他类型的问题相比,得分很容易。有些人将诗歌的形象与藏在口袋中的结果进行比较,只要您愿意就可以了。因此,在审查时期,诗歌审查应放在重要位置。  一、知人论世  “认识人”
期刊
摘 要:本文重点分析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国文化传统的实施策略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教学 中华文化传统 渗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5.020  要想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得到充分提高,着重加强英语写作教学是关键所在。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更有效的融合和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承载、传承
期刊
摘 要:当前,在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逐渐开始关注到,校园思想政治工作对人才培养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因此,本文就小学阶段数学课堂上,教学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数文结合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让小学数学课堂散发出传统文化的美感。  关键词:小学 数学课堂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效课堂成为广大教师们的追求目标。所谓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保证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传统,还存在一定问题,阻碍着高效课堂的构建。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挖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学生作为设计教学的中心,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造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策略 D
期刊
以中国水墨画艺术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喜爱,更是对整个世界现代美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初中美术美育教学中,引导学生亲身走进当代水墨画的审美世界,对于学生学习掌握当代中华民族绘画艺术的文化精髓,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水平和提高绘画表达能力等都有着积极促进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流行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对推进初中水墨
期刊
摘 要: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是培养学生素养的主要途径。而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对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有较大的意义。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新疆本土文化,探究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课堂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 家国情怀 文化生活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5.028  文化是民族发展的灵魂,也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
期刊
大班第二学期以来,游戏时常常会有幼儿来报告某某如何不遵守规则了,这说明幼儿的规则意识已经形成。为了满足幼儿自主探索和表达的需要,也为了让他们体验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现以“皮影戏小剧场”游戏规则的建构为例,对我们的实践进行回顾和梳理。  一、儿童视角下的规则建立  儿童视角即儿童立场,之前是教师是“化身”为儿童去观察、体验表达一些事情;那么今天我们教师不再“化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