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oveye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牵引力和加速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而创设情境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如何才能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呢?如何才能换取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的正迁移,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在创设情境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导入情境,导入新课,开好“凤头”,让学生进入听课状态
  
  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结着新课和旧课;如同序幕。预示着主题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我觉得作为政治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导入在组织引导、激发兴趣、建立联系、展示目标、启迪思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且还要积极开拓教学视野,挖掘教材潜在优势,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充分体现学科特色,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那如何导入新课呢?
  1 歌曲导入。经典歌曲主题鲜明、音乐优美,能给学生全新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我在讲“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伟大的祖国”时,播放歌曲《大中国》,那优美、流畅、豪气十足的旋律深深地叩打着学生的心灵,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上课前的乱糟糟、闹哄哄一扫而光,学生们马上从下课的兴奋状态转到上课的气氛中。从而使整堂课有了良好的序幕。
  2 对联导人。对联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人们所熟知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对仗工整、含意隽永、感情浓郁,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可以说:深浅皆成趣,雅俗尽可赏。用对联导入,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妙趣横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在讲“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时,先在黑板上写了一幅谐趣联——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云:明月送僧归古寺;双木为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并适时发问: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给我们什么样的哲学启示呢?学生读了此联觉得很有兴趣,议论纷纷,课前的沉闷气氛一扫而光。
  当然,导人课的方法很多,除上述方法外,还有笑话导入、比喻导入、成语导入、幽默故事导入、奇闻导入、漫画导人、典故导入、表演导入等。但是,不管以何种形式导人,都要遵循一致性、启发性、情感性、针对性、简明性、趣味性原则,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做到情和趣的有机结合,从而由教师“情”的设计,引导学生“景”的诱入,达到主体和客体的第一次碰撞和统一。
  
  二、创设问题情境,讲授新课,讲好“猪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有了“景”的角色进人,关键是“情”。如何产生景中情、情中景的境界,实现主体和客体的沟通呢?对主体来讲。关键是调动客体的参与和角色进入,那么作为主体的教师就要抛弃“满堂灌”、“一言堂”的错误做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实现主体和客体的沟通,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1 问题要明确化。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要有明确目标,即有利于学生掌握目标知识点。如我在讲“树立崇高理想”时,首先讲一个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的故事。学生听了故事后很受感动。然后我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同学们,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的理想是一种什么样的理想呢?”学生高声回答:“崇高的社会理想。”通过这一设问,自然导出了学习的目标。
  2 问题要生活化。学生的相当部分知识来自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很容易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在教学中,注意让课堂贴近生活,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来创设问题。如讲到“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可以问同学们你们遇到过这种事情吗,并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其他事例,并对存在的这种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对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是否要处罚、处罚的原因和如何处罚,最后还可以让同学们讨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哪些。相信这些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
  3 问题要时政化。结合社会的时政热点问题,引发学生对理论的进一步思考和理解。高中生经常关注社会时政问题,并对其有浓厚的兴趣。据此引入社会时政热点问题,创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既突出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又使课堂充满时代气息,彰显活力。比如,在讲到“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中的“依法治国原则”时,我引用了“三鹿奶粉事件”,然后问:“这种事为什么会发生?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呢?”于是,学生们纷纷发言来表达对此事的看法,并从经济、哲学、政治常识中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因此,在教学中,政治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来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实现主体和客体的再—次碰撞。
  
  三、创设结尾情境,画龙点睛,结好“豹尾”,让学生回昧悠长
  
  写文章向来有“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意为“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写文章如此,讲课亦然。如果开头的艺术是为将学生更好地引入教学情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话,那么结尾艺术,就是要将教学小课堂带人人生大课堂,将最佳效果从课堂之点辐射到课后之面,而使学生步入人文精神之胜境,达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境界。
  课堂结尾方式多样,有悬念诱发式、游戏娱乐式、寄语号召式、歌唱式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堂采取不同的结尾,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课外也能感受课堂之美。比如我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一课结尾时,让同学们齐声唱《从头再来》,大家兴致极高,精神为之振奋,下课了还在哼唱这首歌,谈论自己对未来人生的看法。所以,好的结课是我们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总之,以上三方面——凤头(导课)、猪肚(授课)、豹尾(结课)紧密联系,层层递进,密不可分,三者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如果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较好地把导入、授课、结课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意境完美、情景交融的效果,那么不仅能培养学生兴趣,深化教育内容,而且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马克思具有丰富深邃的文化思想,本文仅涉及他的文学艺术情趣、经济理论基本概念、自然观与文化思想的联系。马克思的文学艺术情趣是他观察社会及其历史文化变迁的窗口、镜子
<正> 1.引言根据英语动词不定式在句子中的显现程度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四大类型: 1.1 Full Infinitive全现不定式,也被称其为Infinitive with“to”带有to的不定式,To-Infinit
本文了以英语为主线,专业为背景,学用结合为目标,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进行探索,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试图摸索一条新型的英语教学之路。
2006年起的浙江省新课程改革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师生平等互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有效,优质高效;方法多样,激发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使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在高中地理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设计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对每位地理教师的严峻挑战。  如何实现有效的地理教学?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环节:学案目标定位、教学过程编制、教学评价机制。    一、
所谓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原则指导下,按照教学内容、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而进行的教与学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    一、教学方法的构成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思想和师生能力等多种教学要素按照特定目的和一定方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动态系统。它独立运行于教学过程和这一综合运动系统之中,并表现出各教学要素自身的特点和作用。 
Based on the input-output survey of farmers and experts in one of the Jiangsu GEF project areas,the Cost-Benefit analysis method and greenhouse gas estimation m
黑碳(BC ) 喷雾器,为大气的喷雾器的次要的部分的财务,在空气质量,人的健康,和气候变化上由于它的影响正在吸引增加的注意。集中于 BC 排放减小,这份报纸把简短介绍给来源和 BC 的
在在西方的中国的 Shaan-Gan-Ning (SGN ) 的地区性的气候上的陆地盖子变化的影响与 RegCM3 被模仿。敏感实验被在 SGN 的关键区域用不同新陆地盖子类型代替庄稼格子进行,在自
毛泽东有一句著名的观点,那就是“调查就是解决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各层次、各科类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