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丧文化”的基本分析及对策探讨

来源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shu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丧文化”是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形态之一.虽然“丧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并非都是消极的,但仍然可能会导致大学生滋生悲观厌世的人生态度、出现政治信仰迷茫问题、助长消极颓废的社会心理等问题.针对大学生“丧文化”现象,要切实满足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为大学生创造合理的宣泄渠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给予大学生以人文关怀,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案例教学对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案例库建设不仅为案例教学提供支撑,而且有利于资源共享.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探索了我校护理学专业内科护理学案例库的建设方法,并建设了与课程紧密匹配的内科护理学案例库,为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奠定基础.
“讲好中国故事”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而言,具有增强教学话语时代性、提升课程教学吸引力、强化思政课程影响力等积极意义.同时教师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思政教学实践中,也存在偏重宏大叙事、强调教师主体、倚重课堂教学、缺乏叙事能力等现实阻碍.高校思政课教师还应通过转化叙事角度、丰富讲授主体、结合实践教学、提升叙事能力等方式,为“讲好中国故事”带动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构建有效路径,从而切实提高思政教学及全面育人的效率和质量.
教学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平台,是创新性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针对目前高校教学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教学实验室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并从科学规划布局、持续改善条件、创新管理机制、实现智能管理、提升师资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本文选取了人类一种常见情感—悲伤情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悲伤情感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概念隐喻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两种语言在悲伤情感的概念化过程中的异同,最终构建了悲伤情感的隐喻生成机制以指导语言学习者如何运用隐喻语言来表达情感.
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进行知识重构研究.课程内容设计上,将价值链理论融入传统人力资源知识体系,进行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架构;教学模式设计上,以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知识观、教学观、师生观为指导构建“项目式”教学实施方案.最终形成“新思维、双系统、多手段、全方位”的教学模式,以期满足高校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以及人才培养质量之要求.
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中出现了政治标准弱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角色错位导致高校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的政治功能模糊化、内外部环境功利性导向易使辅导员职业精神迷失、低入职门槛弱化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和引领力等.因此要从以政治标准加强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建设,改变行政化导向,严把辅导员职业准入关等方面来强化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责和能力.
公益广告因其独特的宣传方式服务于社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及观众的喜爱,它属于公益性质,体现的是社会核心价值观.融媒体的特殊传播方式、制作形式、题材内容等方面相对于传统工艺广告都有明显的优势.如何将公益广告产业与动画短片相结合并利用融媒体技术进行迅速传播并且能获得显著的效果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新时代从严治军、军民融合背景下,传统的军训育人模式致使军事课程目标难以达成,本文着力探讨构建“部队教官+学生教官+X”联合承训新模式可行性,以提升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实现军事课程综合育人目标,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科竞赛是推进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热情、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学科竞赛开展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并提出相应问题改进策略.
选择性教育理念的提出伴随当前教育深度改革历程的演进而来,并进一步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中发酵.结合当前小学教育专业改革的实际困难,以及选择性教育理念的未来价值,高校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小学教育专业改革方向,开展并落实基于选择性教育理念的课程改革方案,以生为本,给师以权,优化课程结构、内容、难度,真正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推动教育科学发展,让改革真正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