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论述了和谐图书馆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和谐图书馆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支撑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关键词】和谐图书馆;以人为本;文化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我国应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何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用社会学术语来表达就是良性巡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是一个安定有序、充满活力、诚信友爱、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社会。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指出了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更持久、更久远,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等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图书馆作为社会中重要的文化传播和教育基地,是发展基层文化的重要阵地,在开展阅读教育中承担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1.发展和谐图书馆,以人为本是关键
和谐图书馆指的是馆内各部门之间,馆员之间以及馆员与读者之间能够协调发展的图书馆,是馆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又和谐相处的读者满意的图书馆, 其本质是“ 以人为本” 的图书馆。和谐的图书馆是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支撑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图书馆是属于人文社科领域,是以人为基础。其工作性质是为读者收集、整理、典藏并开发利用文献信息,创造轻松、愉快的知识空间。其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创造美与和谐。图书馆的“人”分为二者,一为图书馆馆员,二为参与图书馆活动的读者。图书馆的以人为本,就是以馆员为本,以读者为本,二者同时并存。
1.1以人为本的阅读环境
公共图书馆既要有优美的外部环境,更要有优雅先进的内部设施。图书馆的设施是为了给读者提供和创造一个优雅、安静、舒适的学习、交流、休闲环境,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图书馆建筑设计和设施应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所以图书馆馆舍建设要具有实用性、美观性。图书馆馆舍的实用性体现在室内明亮,桌椅整齐,书籍有序,为读者提供存包柜、打印复印设备、饮水机等,使读者能够安心地在轻松的氛围中读书。图书馆馆舍的美观性体现在有明显的个性,具有时代气息,有一定的亲和力,在视觉上能够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求知欲望,减轻读者的疲劳,提高阅读学习效率。
在这些基础设施上还要加强电子信息技术在图书馆设备上的應用,比如自助查询系统,自主办证系统,自助借还系统以及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尤其是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现代图书馆正在从“馆藏”为中心的传统服务模式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现代服务模式转变。以用户为中心就是以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向导,做到信息供应与用户需求相切合。读者能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大大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1.2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规范
图书馆服务是以一切为读者服务为目的,所以要有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意识。图书馆是学术性机构,更是一个服务性机构。要强化馆员为读者服务的意识,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要让每一个馆员明白为读者服务是办好图书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图书馆的天职,必须贯穿图书馆工作的全部过程。
在读者服务工作中,要有公平、公开、公正、自由平等的服务的原则。对所有读者一视同仁,做到无等级差别服务、无身份界限服务、无强制服务,无歧视服务。馆员要有使用文明语言,着装整洁,微笑服务的服务态度。
从读者利益出发,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以方便读者为目的,要让读者感觉到图书馆是在最大限度的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各种合理需求,让读者在图书馆能感受到温馨、亲切和和谐。对于不合理和侵犯到其他读者利益的要求,图书馆应该有正确的态度,决不纵容。图书馆作为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承担引导读者向正确的道德规发展,让读者在知识中自身去除糟粕,去伪存真,使自己的价值观得到升华。
除了这些服务管理规范,图书馆还要有知识管理服务的意识。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是对信息和人结合起来的管理,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知识的共享,运用集体智慧进行的创新。知识服务就是以读者为中心,为读者提供解决方案的服务方式。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知识服务,知识管理是知识服务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在图书馆发展的历程中为读者提供了创新的服务模式,让读者更好的利用社会资源。
1.3以人为本的馆员队伍建设
图书馆馆员是连接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最好的图书馆服务就需要有高素质、高技能的馆员。首先图书馆员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良好的品德修养,具备主动的服务意识,树立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需求为导向,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还要不断提高知识、技能、资质水平,能熟练得当地处理好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建立一个优秀的馆员队伍最重要的是建立和谐团队协作。首先,领导与领导之间要保持真诚合作,对待分歧能以图书馆的利益为先,一定从大局出发,求同存异,相互支持,相互尊敬,树立领导楷模意识,形成一个团结协作的、坚强的领导团体,为创建和谐图书馆起模范带头作用。
其次,领导与馆员之间要保持互相信任,互相交流。图书馆所有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第一重要的资源,是图书馆工作的生命与灵魂。领导作为图书馆发展的决策者,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搞好与馆员的关系,激发馆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领导成员要关心馆员,定期组织馆员进行进修和业务培训,创建学习型单位。
第三,馆员之间要团结友好,互相协作,各司其职。图书馆的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协作,馆员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同事之间要以诚相待,相互信赖,多交流,多沟通,多谅解,多帮助。馆员之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重要基础。
2.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事业建设中,和谐图书馆的作用
在文化事业建设中,作为保存和传播文化的重要窗口,图书馆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积极参与和谐文化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是历史赋予图书馆的光荣使命和谐图书馆文化既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渠道。图书馆良好的社会形象与优良的文化传统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文化事业建设。图书馆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公益机构,并有着“人类知识宝库”和“人类精神家园”的美誉,在提高全民知识和文化素养中作用巨大。
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有助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图书馆为人与人,人与信息交流提供自由的空间。通过文学艺术作品感染读者的功能,作用于人的精神和心理,引导读者的精神消费,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促进全体社会成员人格、意志、品格的完善,形成积极、健康、包容、宽容的心态,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氛围。
图书馆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和精神资源,弘扬先进的民族文化,发挥社会教育的职能。图书馆能引导建设学习型社会,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学习的机会,使文化事业建设发展深入人心。
在文化建设的大环境下,图书馆虽然只是众多文化单位中的一员,但是却是平台最广泛的,所以图书馆应该抓住时机,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积极打造成为资源丰富、信息快捷、技术先进的管理科学、服务主动、安定有序的和谐图书馆,为发展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闫丽光.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图书馆[J].河北科技示范学院学报,2010,(3):107-120.
[2]陈军.图书馆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浅析[J].沧桑,2011,(1):232-233.
[3]李小莉.浅谈公共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73-74.
[4]李朝锋.图书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55-56.
【关键词】和谐图书馆;以人为本;文化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我国应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何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用社会学术语来表达就是良性巡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是一个安定有序、充满活力、诚信友爱、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社会。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指出了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更持久、更久远,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等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图书馆作为社会中重要的文化传播和教育基地,是发展基层文化的重要阵地,在开展阅读教育中承担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1.发展和谐图书馆,以人为本是关键
和谐图书馆指的是馆内各部门之间,馆员之间以及馆员与读者之间能够协调发展的图书馆,是馆员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又和谐相处的读者满意的图书馆, 其本质是“ 以人为本” 的图书馆。和谐的图书馆是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支撑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图书馆是属于人文社科领域,是以人为基础。其工作性质是为读者收集、整理、典藏并开发利用文献信息,创造轻松、愉快的知识空间。其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创造美与和谐。图书馆的“人”分为二者,一为图书馆馆员,二为参与图书馆活动的读者。图书馆的以人为本,就是以馆员为本,以读者为本,二者同时并存。
1.1以人为本的阅读环境
公共图书馆既要有优美的外部环境,更要有优雅先进的内部设施。图书馆的设施是为了给读者提供和创造一个优雅、安静、舒适的学习、交流、休闲环境,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图书馆建筑设计和设施应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所以图书馆馆舍建设要具有实用性、美观性。图书馆馆舍的实用性体现在室内明亮,桌椅整齐,书籍有序,为读者提供存包柜、打印复印设备、饮水机等,使读者能够安心地在轻松的氛围中读书。图书馆馆舍的美观性体现在有明显的个性,具有时代气息,有一定的亲和力,在视觉上能够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求知欲望,减轻读者的疲劳,提高阅读学习效率。
在这些基础设施上还要加强电子信息技术在图书馆设备上的應用,比如自助查询系统,自主办证系统,自助借还系统以及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尤其是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现代图书馆正在从“馆藏”为中心的传统服务模式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现代服务模式转变。以用户为中心就是以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向导,做到信息供应与用户需求相切合。读者能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大大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1.2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规范
图书馆服务是以一切为读者服务为目的,所以要有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意识。图书馆是学术性机构,更是一个服务性机构。要强化馆员为读者服务的意识,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要让每一个馆员明白为读者服务是办好图书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图书馆的天职,必须贯穿图书馆工作的全部过程。
在读者服务工作中,要有公平、公开、公正、自由平等的服务的原则。对所有读者一视同仁,做到无等级差别服务、无身份界限服务、无强制服务,无歧视服务。馆员要有使用文明语言,着装整洁,微笑服务的服务态度。
从读者利益出发,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以方便读者为目的,要让读者感觉到图书馆是在最大限度的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各种合理需求,让读者在图书馆能感受到温馨、亲切和和谐。对于不合理和侵犯到其他读者利益的要求,图书馆应该有正确的态度,决不纵容。图书馆作为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承担引导读者向正确的道德规发展,让读者在知识中自身去除糟粕,去伪存真,使自己的价值观得到升华。
除了这些服务管理规范,图书馆还要有知识管理服务的意识。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是对信息和人结合起来的管理,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知识的共享,运用集体智慧进行的创新。知识服务就是以读者为中心,为读者提供解决方案的服务方式。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知识服务,知识管理是知识服务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在图书馆发展的历程中为读者提供了创新的服务模式,让读者更好的利用社会资源。
1.3以人为本的馆员队伍建设
图书馆馆员是连接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最好的图书馆服务就需要有高素质、高技能的馆员。首先图书馆员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良好的品德修养,具备主动的服务意识,树立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需求为导向,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还要不断提高知识、技能、资质水平,能熟练得当地处理好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建立一个优秀的馆员队伍最重要的是建立和谐团队协作。首先,领导与领导之间要保持真诚合作,对待分歧能以图书馆的利益为先,一定从大局出发,求同存异,相互支持,相互尊敬,树立领导楷模意识,形成一个团结协作的、坚强的领导团体,为创建和谐图书馆起模范带头作用。
其次,领导与馆员之间要保持互相信任,互相交流。图书馆所有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第一重要的资源,是图书馆工作的生命与灵魂。领导作为图书馆发展的决策者,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搞好与馆员的关系,激发馆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领导成员要关心馆员,定期组织馆员进行进修和业务培训,创建学习型单位。
第三,馆员之间要团结友好,互相协作,各司其职。图书馆的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协作,馆员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同事之间要以诚相待,相互信赖,多交流,多沟通,多谅解,多帮助。馆员之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重要基础。
2.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事业建设中,和谐图书馆的作用
在文化事业建设中,作为保存和传播文化的重要窗口,图书馆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积极参与和谐文化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是历史赋予图书馆的光荣使命和谐图书馆文化既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渠道。图书馆良好的社会形象与优良的文化传统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文化事业建设。图书馆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公益机构,并有着“人类知识宝库”和“人类精神家园”的美誉,在提高全民知识和文化素养中作用巨大。
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有助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图书馆为人与人,人与信息交流提供自由的空间。通过文学艺术作品感染读者的功能,作用于人的精神和心理,引导读者的精神消费,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促进全体社会成员人格、意志、品格的完善,形成积极、健康、包容、宽容的心态,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氛围。
图书馆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和精神资源,弘扬先进的民族文化,发挥社会教育的职能。图书馆能引导建设学习型社会,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学习的机会,使文化事业建设发展深入人心。
在文化建设的大环境下,图书馆虽然只是众多文化单位中的一员,但是却是平台最广泛的,所以图书馆应该抓住时机,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积极打造成为资源丰富、信息快捷、技术先进的管理科学、服务主动、安定有序的和谐图书馆,为发展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闫丽光.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图书馆[J].河北科技示范学院学报,2010,(3):107-120.
[2]陈军.图书馆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浅析[J].沧桑,2011,(1):232-233.
[3]李小莉.浅谈公共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73-74.
[4]李朝锋.图书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