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脂肪瘤病一例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328453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道了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诊治的一例小肠脂肪瘤病,该患者20年前于其他医院因肠梗阻手术,病历记载:肠腔内有数个息肉样病变,约4 cm×5 cm大小,切除60 cm病变小肠,未行病理检查,术后腹痛、腹胀消失。7 d前饱餐后腹胀加重,伴腹痛、恶心,大便及排气次数减少。保守治疗无效后手术治疗,术中见回盲瓣以上130 cm至十二指肠空肠曲下150 cm之间肠管异常,肠腔扩张,最大直径约12 cm,肠壁增厚、折叠、扭曲,肠腔内密布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质软肿块。病变及其上方肠系膜脂肪(近肠管处)增生,切除病变,行近、远端小肠吻合术。病理诊断:小肠脂肪瘤病,术后康复出院。

其他文献
坏死性凋亡是一种非胱天蛋白酶依赖性的受调节的细胞死亡机制。它的启动、执行及抑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信号蛋白的表达及调控,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激酶(MLKL)。其在急性和慢性损伤后炎性反应导致的骨科疾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随着对坏死性凋亡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特异性抑制剂(Nec-1)的发现为坏死性凋亡引起的骨科疾病提供
目的探讨肝激酶B1(LKB1)对肝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LKB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包装慢病毒感染高转移肝癌细胞MHCC97H,建立LKB1对照MHCC97H细胞株(对照组)和LKB1过表达MHCC97H细胞株(观察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细胞的侵袭能力。并选取我院接
目的观察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较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共纳入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初发较低级别胶质瘤病例24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及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Cox模型比例风险评估做多因素分析。结果NLR和PLR的最佳cut-off值分别为1.95和197.22。NLR≤1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脑胶质瘤细胞U87的作用及对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Caspase-9、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影响。方法姜黄素溶液干预脑胶质瘤细胞U87,使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Caspase-3和Caspase-8水平,使用Western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在体外氧糖剥夺/复氧(OGD/R)损伤所致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AS)水肿中的作用。方法培养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脊髓AS,建立OGD/R模型,观察OGD/R后脊髓AS水肿体积、水通道蛋白4(AQP4)、TLR4以及细胞核内NF-κB表达。分别使用TLR4抑制剂(CLI-095)以及NF-κB抑制剂(BA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凋亡以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将成骨细胞MC3T3-E1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低浓度组(5×10-3 mg/L)、中浓度组(5×10-2 mg/L)与高浓度组(5×10-1 mg/L)。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只使用常规细胞培养液;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比例的丹参酮ⅡA进行细胞培养,噻唑蓝(MTT)法检测甲状腺癌细胞增
目的观察Krüppel样因子4(KLF4)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髓核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GF-β1诱导BMSCs 7 d和14 d对KLF4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建立KLF4过表达BMSC细胞株,用TGF-β1诱导7 d或14 d,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
目的探讨浸润性小叶癌(ILC)临床病理特性和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2(EZH2)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54位ILC患者,从中选择49例进行EZH2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ILC以癌细胞散在呈线性或非线性生长为特点。在多灶性、月经状况、体重指数、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和雄激素受体等大多数肿瘤特性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反,核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EZH2的表达与高核分级明显相关。
环状RNA(circRNA)为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其主要结构特征为包含封闭环状结构,不具有5′-、3′-末端与多聚腺苷酸尾结构。封闭环状结构使circRNA不易被RNA外切酶降解,以及避免腺苷酸脱支酶的脱帽效应,因此circRNA的结构与功能均稳定。目前研究发现,circRNA主要参与转录及转录后基因表达的调控,尤其可以作为微小RNA(miRNA)海绵,充当竞争性内源RNA(
目的观察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麻(LPSN)对高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70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LPSN组和单纯全麻(GA)组,每组35例,LPSN组术中以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后行全身麻醉;GA组以常规全身麻醉。在入室5 min(T0)、术后3 h(T1)、术后24 h(T2)及术后48 h(T3)记录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