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的工程力学教材改革研讨与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bill_c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程力学》是能源化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其教材建设也显得尤为重要。现有国内工程力学教材在内容取舍、章节编排、例题与习题选取方面均大同小异,内容较难,并不适合地方性本科院校使用。为了适应本校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分析了现在使用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措施,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力学 教材 改革
  【Abstract】Engineering Mechanics is an important required course for energy chemical majors,s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is important. Existing domestic engineering mechanics teaching materials are similar in the content and the selection of examples and exercises,but the content is more difficult,so they are not suitable for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 In order to adapt to engineering mechanics teaching,the author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 and put forward some reform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Key words】engineering mechanics; teaching material; reform
  【基金项目】榆林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1531)。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27-01
  随着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力学教材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出版了一批优秀的力学教材,这些教材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基本上偏多、偏难、偏深[1],因此只有改变这一局面,才能谈得上教育创新。工程力学作为我校能源化工类专业的必修课,在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对工程力学教材进行研讨就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1.现有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现有教材为国家级规划教材,涵盖了原有工科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流体力学初步等内容[2],在深度、广度和综合性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但笔者认为其比较适用于研究型大学使用,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则不太实用。主要存在问题为:
  (1)理论性强,理论公式推导复杂、抽象,需要学生对基本理论理解透彻。例题数目少且难度大,习题没有详细解答过程,导致学生自学困难,达不到自学目的。
  (2)对于工程实际中的典型案例,教材中大都简化成力学模型,这虽然有助于学生理解,但却不利于学生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3)教材章节多,且相互之间的贯通、融合性较强,对学生的要求较高,给学生留下的思维空间较少,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
  (4)材料力学章节安排不太合理,一部分在上册,一部分在下册,学生在第二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将上册部分内容忘得一干二净,甚至听不懂老师所讲内容。
  (5)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力学理论性知识必然需要在工程科学中加以应用才能体现其价值。
  为了适应我校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总结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从“学有所用,用有所学”的特色出发,抓住力学知识普遍适用于工程实际的内涵,提出几点改革建议,探索具有优质效果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教学实力。
  2.教学改革方案
  为了更好实现工程力学的教学效果,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工程力学教材进行改革。注重力学概念和工程实用性,力求理论与应用并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结合,重视启发式教学,意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改革方案如下:
  (1)突出工程应用背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采用“结构化、模块化”设计,体现“必需够用”,兼顾专业需求和个性发展,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3]。
  (3)增加例题数目,建立和工程实际结合紧密的多媒体试题库和习题册,从而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4)精简课程内容,不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减少繁琐的理论推导,着重讲清基本概念,加强工程意识和工程方法的培养。
  3.结语
  针对当前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析现有工程力学教材的优缺点,提出几点改革措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加强工程力学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及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姜凤.普通高校力学类教材出版现状与思路研究[J]. 新课程,2013,(6):38-39.
  [2]梅凤翔.《工程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杨林娟,季维英.《工程力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高勇(1984-),男,陕西横山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化工容器及设备的开发与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课程教学实践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了以项目化为主导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课程内容,从教材编写、教学组织、考核与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以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重实践、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
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目前人们对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商业模式的定义、本质、关键的构成要素及其结构、分类、评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如今市场对实践性应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于不同专业的课程必须加强对其的实践教学,即需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工程图样作为生产行业的基本工具,煤化工类相关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化工制图与CAD》课程。本文主要分析了面向应用的化工制图与CAD教学内容,阐述了面向应用的化工制图与CAD教学方法的改革,并针对教学实践锻炼方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端技能型人
【摘要】冲模拆装是塑性加工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重要实验之一。实验教学中采用课程网络教学平台预习、虚拟拆装、实验前教师设问、实验后现场汇报考核以及学生提交实验报告等新型教学及考核模式,使学生扎实掌握了模具的组成、结构及特点,掌握了正确拆装模具的方法。该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提高对理论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冲模拆装
【摘要】从网络双语教学的准备、实施、教学效果动态监测、今后双语教学的思考四个方面阐述了利用网络进行毒理学双语教学的方法,利用毒理学课程网站为支撑,即时通讯软件为工具,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利用网络及新媒体进行双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网络 毒理学 双语教学  【Abstract】This text concretely discussed the preparation, i
【摘要】介绍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高等级道路沥青装置加热炉效率的优化,本文利用AspenFiredHeater模拟加热炉的运行情况,并进行切入性的分析,与同行业设备运行效率进行对比,同时针对本厂加热炉提出相应的优化改造方案,提高加热炉运行效率,从而为本厂节约大量的燃料成本。  【关键词】AspenFiredHeater 加热炉 效率  【中图分类号】TE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在上一世纪末的最后10年里,发展中国家企业不断成长,迅速走向国际舞台,对发达国家的投资规模不断增长,传统的国际对外投资理论对这种缺乏竞争优势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解释起来比
【摘要】音乐教育新体系是素质型、体验式、情感化的教学体系,其宗旨是努力让中小学音乐教育回归音乐的情感本源,同时借助生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让中小学生体验到音乐学习的快乐,继而潜移默化地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净化心灵的美与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 新体系 情感体验 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94-0
【摘要】目的 探索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方法 对中美合作进行护理学教育进行深度剖析。结果 总结出中外合作办学的几点启示。结论 应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及管理模式、加强跨文化教育和提供良好的服务。  【关键词】护理学 中外合作办学 模式  【基金项目】国家民委项目(13085);内蒙古民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重点课题(MDZD201403)。  【中
本文首先概述了金融风险管理行业的基本情况,并介绍了M公司成立的背景和主营业务产品线。接着,对M公司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接下来,本文利用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