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药剂专业育人模式探讨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tmlb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并大力促进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因此,为了培养社会适应力强、企业认可度高的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药剂专业应尽快探索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结合校企双方共同制订课程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参编教材等方面的探索对中职药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为中职药剂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 中职 药剂专业 育人模式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一般是指企業与学校利用双方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施协调互动,加强密切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形式。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文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可以看出,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并大力促进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因此,为了培养社会适应力强、企业认可度高的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药剂专业尽快探索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一、中职药剂专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药剂专业都在积极推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但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企业参与度不高或者即使进行了校企合作,模式也比较单一;没有真正发挥校企双方共建的药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甚至压根就没有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方案等制订过程中所做的调研还不够充分,企业专家参与度不够,因此培养出的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对于药剂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也主要还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不重视实践操作;没有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形成自成体系的完整课程结构,只是简单地将一些专业课程组合在一起;师资队伍质量有待提高,中职学校的药剂专业学生一般毕业后就一直在学校工作,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方面薄弱,缺乏对企业需求的分析,导致实践教学滞后;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程度的脱节;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企业参与度不够;教材编写过程中也没有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校本教材质量数量均有待提高;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管理还有待加强。
  二、中职药剂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建议
  1.校企双方协同共建药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是为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突出专业教学特点,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而成立的学科专业建设指导咨询机构。中职药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应由中职学校药剂专业带头人、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社会药店、医院、药厂、药检所等的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专家共同组成。这在药剂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验室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等方面都将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2.校企双方共同研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方案
  传统药剂专业教学,常常以课堂为中心,这种培养模式过分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忽视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结果导致理论脱节于实践,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因此,学校要做好充分调研,明确用人企业对中职药剂人才的具体需求,依据调研结果,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方案,以便促使中职院校药剂专业学生毕业后更受用人单位青睐。
  3.校企双方共同完善和开发校企合作教材
  课程建设始终是中职药剂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知识在不断更新,这也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资料,改革教学方法,将最新的理论知识以及研究成果教授给学生,深度进行相关调研及向有关专家咨询,并充分尊重专家的建议,综合分析调研结果,与企业人员一起合作开发教材。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要注重实例、文字图片的应用,不仅要符合企业要求,还要重视大纲对教材的要求,同时要符合教学规律及校企双方的要求。参与教材编写的学校教师应当在企业相关岗位进行学习,明确企业需求和相关岗位要求,按照企业实际需求编写教材,或者由企业相关部分负责人或专家直接参与教材编写。通过校企双方共同编写的教材,更有实用性,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中职药剂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应积极邀请企业的参与
  实训基地建设是提升中职药剂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在中职药剂专业育人模式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应共同参与。学校可开展系列讲座,请企业专家对药剂专业的就业方向等进行专业化分析,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锻炼其岗位实践能力。学校在实验器材采购、实验室规划及各种技术竞赛过程中应邀请企业专业人员共同参与,以实现学生、学校及企业的共赢。学校教师专业技能及教学水平因此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企业则可以发掘表现优异的毕业生,学生则锻炼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5.加强药剂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对于药剂专业实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十分重要,但从总体上来讲,目前我国中职药剂专业师资状况尚需进一步加强,才能更好地满足“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很多学生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学校任教,理论功底扎实,但职业技能水平不足,存在“纸上谈兵”的现象, 因此加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培养势在必行。一方面,可以从企业选聘技术专家在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另一方面,学校应给教师创造更多企业实践机会、 培养更多的“双师型”教师,让学校教师理论实践并重,努力提高综合业务能力。
  6.药剂专业学生管理更加科学化
  在校企合作大环境下,中职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管理的重要性,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安排学生假期实习,使之充分认识到经过学校和校企业的联合培养,他们能及早了解企业岗位特点,并能得到一定的劳动报酬,为将来就业打下很好的基础。另外,还可积极开展信息化环境下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工作,借助于数字化平台实现对学生的管理。
  7.校企共同举办活动
  校企合作双方共同举办各种活动,如中药标本展、宣讲企业文化、职业技能大赛等。通过参与以上活动,药剂专业学生开阔了视野,夯实了专业知识,熟悉了职业技能,为以后更好地选择就业方向,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企业通过赞助学校举办的文娱活动,也可以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声誉。此举对企业和学校都进行了高度的宣传,有利于实现共赢。
  三、结语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提高药剂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亟待深入。只要我们勤勉与共,身体力行,认真研究其规律与特点并实施应用,必将对中职药剂人才培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庆发. 中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20(01):912、22.
  [2]詹惠琴,钟琳. 珠海市卫生学校助产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设及体会[J]. 卫生职业教育,2016,34(07):30-32.
  [3]何成.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药剂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完善[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4):186、181.
  [4]李伟娟,王丹,王才,毛艳,陈迎春. 稳定的校企合作是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 河南农业,2016(09):10-12.
  [5]潘伟男,邓水秀,罗翀,罗毅,雷旦丹. 基于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中职学校学生6S管理模式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2):282-283.
  责任编辑:赵潇晗
其他文献
大洋板块地层(Ocean Plate Stratigraphy)是由日本地质学家Isozaki在1990年首先提出来的,基本含义是大洋板块在从洋中脊到海沟俯冲带的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套构造-沉积地层。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期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巩固云贵两省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联席会议成果。6月22日,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林业局与贵州
鸭跖草与淡竹叶淡竹叶始载于“本草纲目”;鸭跖草则在宋“嘉祐本草”中早经著录(“纲目”:鸭跖草别名亦称淡竹叶)。这二种药,形状相似,名称又相同,因此目前中医药界一般只知
“伊势神宫”迁宫的文化意义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于长敏人只有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永远保持血液的新鲜。一个民族的文化也是如此,"变"是为了"不变",对传统文化的更新是为了使传统的民
宏观异常的大规模出现是地壳强烈活动的重要标志 ,常与其后的强震活动相关。中国多次强震短临预测的成功 ,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大规模的宏观异常。然而 ,宏观异常也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可作为重要的地震短临前兆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构造活动引起的 ,不具有前兆的性质。因此 ,在地震预报的科学探索中 ,应大力加强宏观异常的观察、观测、分析与研究 ,识别地震前兆与构造活动异常的区别 ,使宏观异常在地震预报中发挥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气道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COPD目前在致死性疾病中位于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会议
比较,与分析、总结等行为类似,属于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活动。人们往往通过客体间的比较,来达到对客体的认识。因此,人类的语言中用于表达比较关系的手段极其丰富多样。本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