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网络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来源 :跨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947953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关键词】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号】 G641 【文献标示码】 B 【文章编号】 1005-1074(2008)11-0093-02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崛起和迅速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高校作为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已经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这为我们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机遇
  
  网络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民主性等特点,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举措,带来了新机遇。
  1.1 网络开启了思想政治学习的新窗口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为大学生开启了一扇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崭新窗口,为青年学生更全面、完整、准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坚定自己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
  1.2 网络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网络最重要的特征是速度优势,无论是近在咫尺,还是海角天涯,网络都能把人们拉在一起,犹似面对面促膝谈心,这种优势是任何一种其它方式所不具备的,也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者特有的优势。这给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时地掌握被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及时反馈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迅速扩大教育影响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3 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沟通更加便利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形成,在学校与学生、家长、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更直接、更便利沟通的桥梁,构建了社会、学校、家庭、媒体“四位一体”的网络德育教育新模式。通过BBS和学校新闻主页,通过收集电子邮件,学校与学生、家长和社会进行网上交流,释疑解惑,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4 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隐含性 网络将教育内容的政治性本质隐含在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使教育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并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所使用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方法提供技术支持。
  1.5 网络使大众传媒能够优化整合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对其他媒体的信息进行整合,并通过数字化处理后移植到网络上,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众传媒的结合与互补,从而提高受教育者对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的分析能力,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
  1.6 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得以发挥 网络能够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意识,使教育对象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从而增强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份量,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具亲和力。
  
  2 网络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集“福、祸、利、害”于一网,[1]它在为高校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快捷的交流手段的同时,又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2.1 网络直接影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多样化的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生活方式必然会带来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情感评价。这就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传授、面对面的谈心、写思想汇报的方法已经显得过于机械和单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面临严峻挑战。
  2.2 信息污染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 大量的网上信息良莠不齐,许多不健康的东西也充斥其中。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的色情电子信息网络服务达几十万家,另外还有一些暴力、凶杀以及邪教信息,这些信息毫无障碍地在网络中传播,既造成了对网络社会的污染和威胁,又毒害了社会空气,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
  2.3 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矛盾容易导致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 由于网络为人们提供了新鲜和刺激的多媒体仿真画面,使人们犹如身临其境,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长期发展,便容易诱发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严重时导致人格的异常,产生诸如紧张、孤僻、冷漠等心理失调现象,出现既不关心集体,也不关心他人等行为表现。
  2.4 网络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冲击 目前国际互联网处在没有确定负责人、无人管理的无政府状态,网上垃圾非常多,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难题。由于大学生缺少理论根基和人生阅历,世界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易于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思想上的不稳定状态,容易受到网上不健康或不利因素等意识形态
  的影响,而这又不同程度地冲击了我们传统文化的感染力,使大学生在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上有失偏颇。
  2.5 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冲击 由于互联网给人创造一种虚拟的环境,使学生容易产生虚拟的情感,从而沉醉于一种虚拟的满足中,利用“人机交互”代替“人际交往”,这便造成大学生对于近距离实体沟通的疏远,忽视了近在咫尺的亲情和友情,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人际关系淡漠,使人产生压抑、苦闷、焦虑等情绪。另外网络的“虚拟性”使他们不必担心因泄露秘密或做错事而失去面子及自身利益,这样,使学生容易养成以个人喜好为标准的偏激性格特征。
  2.6 网络面临着文化霸权的挑战 在互联网上,不存在中央控制的问题,不会有哪个国家或集团能有效地控制它。西力发达国家利用互联网,极力宣扬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向青年学生推销自己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腐朽的生活方式,对社会主义进行“西化”、“分化”、“弱化”。西方反华势力企图利用网络通过各种方式对我国进行政治渗透和文化侵略。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能否在信息全球化条件下及时地捕捉信息,准确地掌握人的思想变化,充分发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作用和影响力,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成败。[2]
  2.7 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载体面临严峻挑战 互联网作为新的文化和思想传播体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国的重视,如果我们不注意利用互联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互联网所带来的一系列负效应。所以,对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如何建立形式上多种多样的、内容上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网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工作之一。[3]
  
  3 加强网络建设与管理,努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要充分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舆论宣传,积极发展,充分运用,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不断增强网上宣传的影响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对外宣传的新渠道。”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网络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探索如何利用网络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有很大的启迪。
  3.1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 网络时代是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生活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充分认识网络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度重视网络的发展,充分利用这种形式,更好、更强地发挥网络教育功能。
  3.2 把握主动,建立健全校园信息网 网络化的时代,高校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果忽视高科技和计算机信息手段的应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时空将会日益缩小,阵地也将缩小。不能因为网上存在信息垃圾,学生尚缺牢固的“精神屏障”,就视网络为“洪水猛兽”而惊慌失措;也不能等闲视之、听之任之。[4]我们必须利用网络建立和加强自己的思想阵地,建设较为完善的校园信息网,做好规划,及时更新,加大投入,形成网络化校园。各级政工干部应努力学习掌握网络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调研网络和信息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宣传,使网络成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从而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
  3.3 精心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活动 网上教育要要着眼于高校的实际,开设富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栏目。首先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网上必须有党团声音,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要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敏感问题、影响稳定大局的问题,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对错误思想开展批评,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其次,要根据网络传播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教育、交流、讨论活动。根据高校教育的重点和内容安排,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讨论,邀请知名教授、专家学者和社会名流做客,并定期召开有意义的交流会和研讨会等加以正确引导,利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等契机,在网上开展富有冲击力的思想教育活动。第三,要传播介绍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使学生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了解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拓宽视野,做到既积极推动又正确引导。
  3.4 利用网络优势,及时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最讲究时效,如果错过了最佳时机,思想政治工作失去了对被教育者进行及时教育的有利时机,弱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思想政治工作就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网络能把信息瞬间传遍各个网点,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快速反应提供了可能,从而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3.5 完善规章,加强对网络的监督 首先,利用现有法规,制定网络管理制度。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上行为法规,结合高校的实际,出台网络管理规章,使网络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规范网上秩序。其次,加强对网络的监控,阻止“有害数据”的进入。思政工作者要经常上网,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有益的信息,要采取措施,扩大影响,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对于不同的声音,要进行分析,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有害的信息,要坚决予以删除,决不允许其在网上流传、泛滥;对于问题严重、危害较大的网站,要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坚决予以关闭。
  3.6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建立网络道德规范 网络世界是一个新的道德领域,由于网络传播的匿名性特点,为一些人传播不负责任的信息提供了便利,从而出现道德危机甚至犯罪问题,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白,网络世界也是自由与责任相统一的世界,是一个有着道德规范的世界。通过“网德”教育,使学生做到“文明上网”。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化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世界”,正确看待“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距和矛盾,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网上交友、网上聊天,不能只把网络当成唯一可信赖的朋友,不断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4 结论
  
  网络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信息网络技术既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提供了物质手段。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务必抓住时机,发挥网络技术优势,积极探索、扬长避短,锐意创新,开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天地,完善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为党的教育事业和高校育人目标服务。
  
  5 参考文献
  
  [1] 秦斌.网络时代下如何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政工作[J].江苏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
  [2] 汪银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及其分析[J].江淮论坛,2005,(1).
  [3] 赵亚英.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与创新[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1(6).
  [4] 程振设.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
其他文献
对于低矿化度地层水、浊流相沉积,无统一油水界面、岩性复杂的砂泥岩地层,当用盐水泥浆钻井时,虽以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用岩石物理学的观点,应用统计方法确定岩性、物性、含
利用微型后生动物的捕食作用减少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剩余污泥产量被誉为能耗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生态化污泥减量技术。论文重点介绍了适合微型后生动物生长且能够达到污泥减量
<正> 渤海湾盆地的地质发展经历与石油地质特征,前人多有研究。一般认为系在华北克拉通基础上,于燕山、喜山构造期间形成的裂谷-坳陷型盆地。其间必然发育着具较好生、储、盖
【摘要】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验课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形势下如何进行电子技术实验课改革,成为了摆在学者们面前的时代课题。本文在分析了新形势下电子技术实验课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电子技术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技术;实验课;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2-0116-01    实验教学是实
昨天,记者从铁道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签署的《关于加快河北省境内铁路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中获悉,北京至张家口城际铁路建设工程已经被明确列入了2009年的开工计划。京张城
板块构造理论的兴起为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的成因类型、远景地质储量估算和油气源叠合富集的油气聚集带地质模式的建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大地构造背景。本文采用了类比法估算
近日.密兴新路开工.全程近30km路面全部采用绿色环保材料——温拌沥青混凝土铺筑。
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印刷出版的重要技术和传播手段.现代意义的印刷出版,从观念意识,到编辑工作流程,到发行和信息反馈,均产生了质的变革,彻底改变了印刷出版的面貌.网络技术
黄河南地区众多的砂体类型和较强的成岩作用形成不同的储层特征,并使储层的油气储集性变化较大;砂岩的岩石结构和砂岩所经受的成岩作用不同程度地支配着储层的性质,从而控制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但常见的影响因素是可预见的。结合工作实际,收集、整理了北京地区面层施工中常见的通病,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