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1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搞好识字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学习其他学科都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情境教学,尽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乐学;在课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识字的资源。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汉字教学 识字兴趣 识字能力 课外识字
  
  新课程实施以来,低年级段小学生的识字量明显增加,但是小学生天生爱玩,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教学中出现回生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共享。
  一、趣味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抓住字的规律,启发想象,激发识字的兴趣。
  汉字的表意功能非常强,字形与字义往往有直观的联系,也就是具有“据形索义”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比如在教“休”的时候就可以告诉学生“这就一个人靠着木头上——休息”。学习“木、林、森”的时候我这样教:一棵树是一个“木”,两棵树排在一起就成了“树林”,“三”在中国表示很多的意思,所以三棵树排在一起就成了“森林”。此外与之类似的字还有“晶”“磊”“淼”等,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就能有一个清晰的画面,字也就牢牢地记在大脑中了。
  (二)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1.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乐”学。
  (1)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乐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教、学生听,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它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成了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学习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帮助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强,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感性认识比较强,对直观、动态、色彩鲜艳的实物比对抽象的实物要有兴趣得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画或者多媒体等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激发他们内在的求知欲,能为以后的识字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多表扬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非常在意教师对他的评价,受外界的影响比较大,教师鼓励性的语言能让他们兴奋不已,从而注意力集中,取得出色的表现。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过分严厉,或者对学生的进步漠视,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减,甚至出现厌学现象。
  2.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会”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但还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方法,这样学生才能高效率地掌握汉字。
  (1)比较联系识字。
  汉字中有很多的形似字,找出其中的规律,教会学生在比较中识字,能由一个字学会一串的字。如“跑”“泡”“炮”“袍”,这四个字都有一个“包”,小学生很容易混淆,这时候就可以用比较练习法让学生分辨清楚,我给学生编了这样一个顺口溜:“有脚才能跑,水多了就要泡;有火就放炮,有了衣服才是袍。”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识记偏旁及其意义,很轻松的分辨这四个字。
  (2)表演动作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学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如:学习“提”“扛”“抬”“挑”,这一系列动作词的时候,就可以为学生模拟动作。这样的方式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习热情也很高。
  二、拓展识字资源,提高识字效果
  (一)寓识字教学于学生相互交往的活动中。
  低年级的学生乐于交往,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的资源,让他们通过认识身边同学的名字来认识生字。我让学生将自己的名字和拼音制作成卡片,每天上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每介绍完一批,就把这些卡片贴到班里的识字角上。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有主动去了解这些名字的意愿。教师还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去认识自己父母长辈的名字,向同学做介绍,这会提高识字效果。
  (二)寓识字教学于日常生活之中。
  1.利用学校环境进行识字教学。
  学校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崭新的环境,学生对学校充满了好奇。校园环境就是一个很好的识字环境,校规校训、标语口号、欢迎的条幅、各种提示的标牌等等,都是很好的识字机会,不但教会学生识字,还能引导学生热爱学校的一草一木。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室,设置专栏,开辟识字园地,利用黑板报、识字角等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识字教学。
  2.利用社会环境进行识字教学。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汉字随处可见,关键是让学生养成用心的习惯,留意周围的事物,时时刻刻都能识字。看电视,读报纸,做游戏,在这些寻常的生活场景中,都可识字。走在街上可以读店名和路牌,在商店里可以看包装和商品的名称,在电影院可以看字幕,在不知不觉中就能掌握大量的生字。
  3.利用课外阅读进行识字教学。
  为了学生的识字,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让他们阅读课外读物。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选择一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让他们在阅读中认识生字,也可以将生字制作成卡片,随时拿出来读一读,认一认,不断巩固这些生字。
  三、渗透识字方法,让学生自学认字
  在平常的识字课上,教师还应渗透一些识字的基本方法。
  (一)形声识字法。
  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字是形声字,部首表意,声旁表音。形声字的这一特点能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例如:“蚂”是蚂蚁的“蚂”,所以用虫字旁,右边表音,整个字读“mǎ”。从这个角度思考、讲解,学生基本做到过目不忘。
  (二)增减笔画法。
  找到形近字的差异,利用熟字减少识记新字的难度,例如:先教“日”再教“目”,先教“今”再教“令”,让学生明白后者只不过比前者多了一笔;先教“鸟”再教“乌”,让学生明白后者只不过比前者少了一笔。
  识字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多种方法和途径,增加汉字和学生碰面的机会。在具体教学中,有层次、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事物相结合,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动物所获悉,我国科学家成功破译了飞蝗的全基因组序图谱,并揭示了它为什么偏爱吃粮食、能长途迁飞、喜好群聚而行等奥秘。相关论文1月14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飞蝗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取食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多种禾本科植物。当蝗灾暴发时,蝗虫可形成高密度蝗群并可以长距离迁飞。近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揭示蝗灾暴发的机制。  中科院动物所康乐研究组采用新一代测序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语文教材的编写也随之焕发了青春:以前不多出现的略读课文变多了;以前只出现在单元末尾的略读课文出现在中间甚至前头了;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略读课文11篇,略读课文的篇数已约占全册课文的三分之一以上。但是,占如此大比重的略读课文教学并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关于这方面的教学设计与研究也是微乎其微。作为一线教师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