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途中,航天器可能会掉进哪些“坑”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s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达天线未展开rn作为美国上一代,也是第一代战略合成孔径雷达(SAR)侦察卫星, LACROSSE(长曲棍球)卫星是一个神秘的代名词.不过其真名并非“长曲棍球”,而是“ONYX”(缟玛瑙).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优势是可以穿云穿水,相比光学侦察卫星可以无视云层的遮挡,同时获得一个不低的分辨率.
其他文献
随着能源消费持续升高,常规资源无法满足日常需求,进行深井钻探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井底深部高温带来的钻井液粘度增加、流变性变差等问题,致使降粘剂成为不可缺少的钻井液处理剂之一.降粘剂主要通过拆散或阻拦粘土颗粒间形成网架结构,从而达到降低钻井液粘度、改善流变性的目的.结合相关研究文献,综述近十年来国内钻井液降粘剂的研究现状,介绍了3大类降粘剂:合成聚合物类、改性天然材料类、利用工业废料制备降粘剂.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应从分子结构设计层面研发低成本、环保、适用于高温高盐高密度钻井液的降粘剂,同时注重工业
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救援钻孔实践推动了矿山和地下工程应急救援技术的发展,探索出的“小直径生命保障孔+大直径救生孔”模式是进行矿山和地下工程灾害救援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以矿山灾害救援地面生命保障孔钻井工艺为主线,分析了小直径生命保障孔井身结构设计和套管选用方法;分别介绍了泥浆正循环钻进工艺和空气潜孔锤正循环钻进工艺,并以山东栖霞笏山金矿生命救援孔钻进实例分析了当前生命保障孔钻井工艺难点.依据轨迹设计理论,针对笏山金矿救援3号生命保障孔出现的偏斜问题,创新提出了超短距离螺旋纠偏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后
1.人类航天器首次成功穿越太阳日冕层rn12月14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帕克号太阳探测器成功飞越太阳的高层大气,这是人类航天器第一次成功穿越太阳日冕层.帕克号太阳探测器发射于2018年8月,计划7次飞掠金星,借助其引力助推来逐渐刷新轨道近日点纪录,最终于2024年12月到达距离太阳表面620万千米的范围内.
期刊
1.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rn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贺电.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科技进展.6月11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也意味着人类航天器首次实现在一次任务中完成火星环绕、着陆与巡视探测.
期刊
马斯克仅仅实现了火箭一级和整流罩回收,正在考虑二级回收.如今已经有人比他步子迈得更大.2021年,一家新兴企业先后弄到了两笔投资,第一笔价值9100万美元,第二笔价值6500万美元,准备启动全箭可回收型号的设计.
期刊
作为航天发射的后起之秀,火箭实验室公司也瞄准了可重复使用火箭研发.rn2021年12月2日,商业空间公司火箭实验室首次公开了新一代可重复使用火箭的详细结构,这种火箭绰号“中子号”,计划于2024年发射.根据该公司的说法,中子号火箭就是为了超大规模星座发射而研制的.
期刊
2021年12月14日,天链二号02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第二代中继卫星系统的首颗装备星,将为载人航天器、卫星、运载火箭以及非航天器用户提供数据中继、测控、传输等服务.我国发射中继卫星数量增加至7颗,两代中继卫星相互兼容、在轨协同组网工作,天基中继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灵活性及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将为我国建设航天强国提供重要支撑.
期刊
近年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发射数量屡创新高,星链项目高歌猛进,一幅顺风顺水的模样.然而2021年11月26日的感恩节周末,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向全体员工发送的一封电子邮件,却彻底击碎了这个“幻想”.信中马斯克称公司目前的首要任务(Top Priority)是加速研发星舰,但目前星舰所采用的“猛禽”发动机生产已经陷入“危机”,若无法及时解决将影响下一代星链的部署, 2022年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甚至有破产的风险.
期刊
2021年12月,法国政府宣布,一定要研制可重复使用火箭,弥补“十年前的错误”,并且打算在2026年投入使用.这意味着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市场竞争将进一步白热化.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研制目的,是大幅度降低航天发射成本,提高发射频率.对于这项技术的探索,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但航天飞机的失败让很多发射服务商心有余悸,直到猎鹰9号火箭多次回收成功,并且进入商业化运行,大家才放下心来.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发,可重复使用火箭将成为主流发射工具之一,为人类进入太空提供更大的方便.
期刊
世界上第一种实现了垂直回收的火箭,是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的DC-X.这家公司早已经在1997年被波音公司收购,但是波音并没有把DC-X的道路继续走下去,那么谁是DC-X的继承者呢?rnDC-X是“三角快帆”(Delta Clipper)或“三角快帆试验机”(Delta Clipper Experimental)的缩写.因此,国内有些资料直接把它称为“三角快帆”.这种火箭由麦道公司与美国国防部战略防御创新机构(SDIO)共同开发,并且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期和中期进行了试制、试飞.DC-X解决了可回收火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