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供养高龄房客,环卫工夫妻善举彰显大爱

来源 :分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nj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贫之家住进房客奶奶
  2002年3月5日上午,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居民张海琴家的院门被敲响了,张海琴走过去开门,只见门前站着一位满头银发、浑身透着利索劲儿的老太太,张海琴诧异地问:“老人家,您有什么事儿?” 那老太太操着浓浓的当地方言,用恳求的口吻说:“闺女,听说你家有多余的房子,能不能腾出来一间租给我住?”
  张海琴这才弄清楚,眼前这位衣饰整洁的老人是来租房的。当时,张海琴一家三口住着一个小院,有间陈放杂物的房子正好可以腾出来,收点租金也能贴补家用。于是,她爽快地说:“倒是有间屋子空着,您要是满意,我就打扫一下!”随后,她领老人看了看那间房,老人挺满意,和张海琴谈好价格后,准备第二天就搬过来住。
  送走老人后,张海琴开始打扫房间。她是一名环卫工人,丈夫唐玉宝在一家效益不太好的企业上班,儿子成成刚满9岁,一家人日子虽然过得清贫,却充满了温馨。
  中午,丈夫下班回到家里,张海琴对他说了有位老太太租房的事情,唐玉宝爽快地说:“咱俩的父母去世得早,住进来个老人也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嘛!”
  第二天上午,那老人租了辆人力车拉着几件简单的家具搬了过来,老人住进家没几天,张海琴便弄清了老人的身世,老人叫汪梁英,时年81岁,因为没有生育能力,她一生无儿无女,三年前,相依为命的老伴患了重病,汪梁英把赖以生存的老屋卖掉,给丈夫筹钱治病,丈夫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此后,汪梁英靠着微薄的积蓄以及一百多元钱的低保,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
  老人的身世让张海琴夫妇唏嘘不已,此后,他们对汪梁英视若亲人。刚进家门时,老人自己做饭,因为年事已高,去一趟菜场不易,张海琴就替老人把菜捎回来,有时,张海琴饭做得多了,就端给老人,不让她再开伙做饭。
  相处时间长了,张海琴看到老人喜欢干净,房间打理得一尘不染,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衣服几天一洗,举手投足透着大家闺秀气质,对老人就多了份敬重。
  家里多了位奶奶,最开心的还是张海琴的儿子成成。刚上三年级的成成最喜欢的就是汪奶奶给他讲故事,汪奶奶不但有讲不完的故事,还会背很多很多诗,最让他佩服的是,奶奶还能把诗编成故事讲给他听。在成成心里,汪奶奶的学问比老师还大。
  汪奶奶进家之前,爸妈工作忙,很少接送他上下学,每当他看到同学被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接走,就羡慕得不得了。家里住进汪奶奶后,他也很快享受到了这种待遇。
  2002年9月的一天下午,临放学前,一场大雨不期而至,放学铃响了,学校门口照例挤满了接孩子的家长,成成挤出人群,正要冒雨回家,“成成,奶奶来接你了!”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成成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循声望去,只见汪奶奶打着一把老式油伞向他招手呢!成成激动得跑了过去,汪奶奶赶紧用伞给他挡着雨,又从包里拿出雨衣,让成成穿上,然后祖孙俩冒雨往家赶。此后,成成经常能看到汪奶奶在门口翘首以待的身影。
  儿子与汪奶奶这么亲密,张海琴夫妇甚感欣慰。看到老人手脚越来越不利索,就劝老人不要做饭了,说我们做饭多添碗水添双筷子就行了。汪梁英不愿白吃白喝,要交伙食费,张海琴执意不收,汪梁英就不定期买些鸡鸭鱼肉之类的东西,说是给孩子补补身体,成成正是长个子的时候。张海琴清楚,这是老人出于自尊所做出的举动,就欣然接受了。
  三次搬迁不离不弃
  转眼,两年过去了。有段时间,张海琴看到老人情绪低落,在她的开导劝说下,老人艰难地开了口:
  原来,汪梁英住进唐家两年来,手里的微薄积蓄已花光了,仅靠100多元的低保过日子的她,再也交不起每月80元的房租了,她觉得自己不能白白吃住在唐家,可她连个亲戚都没有,搬出去也是死路一条,所以,她内心纠结得要命。
  看着汪梁英老泪纵横,张海琴赶紧给老人擦拭眼泪,并安慰她说:“以后房租就不用交了,家里再难也不缺你这几个钱,你给咱家看看院子,守着娃娃就行了,别担心,我们吃干的,就不会让你吃稀的!”张海琴的话让汪梁英吃了个定心丸,神情也舒展开了。
  2006年3月初,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在闸北一带居民口中疯传,政府准备改造城中村,这一带居民面临着拆迁。在饭桌上,张海琴和丈夫没少谈起这个话题,张海琴发现,每当他们谈起拆迁的事情,汪梁英总是神情黯然,扒拉几口饭就悄悄走开。
  很快,传言变成了现实,拆迁办的人上门做起了工作,汪梁英明白这些人的来意后,就默默走开,关上自己的房门,坐在床上发呆。
  几天后,张海琴正在家里歇班,一个邻居过来给她报信儿,说你快去看看吧,你们家老太太在外边掉泪呢!
  张海琴顺着邻居的指点,看到汪梁英坐到花坛边的长椅上,正用手绢在那里拭泪呢!她心里一紧,赶紧过去,坐到老人的身边,细声劝她回家。哪知,老人看她来了,又掉了泪:“我这孤老婆子让你们受累了,你们别管我了,让我去养老院吧!”
  听着老人这没头没脑的话,张海琴一时有些纳闷,再联想到此前老人饭桌上的表现,她突然悟出:原来,老人听到拆迁的事情,怕他们不要她,才说出这样的话来。想到这里,张海琴像哄小孩似的说:“看您老想哪儿去了,咱们娘儿俩还没处够呢!如果您觉得我和玉宝对您照顾得不好,我就送您去养老院,如果您想跟着我们过,我就给您养老送终!”
  听了张海琴的话,汪梁英揪着的心一下放松了不少,乖乖地牵着张海琴的手回家了。很快,搬迁的日子就来了,和其他拆迁户一样,张海琴一家在外面租好了房子。搬家那天,为了给老人留个念想,汪梁英租房时带来的家具尽管已很破旧,张海琴仍原封不动地给她搬到了新租的房子里,并特地给老人留了个向阳的房间,汪梁英再次拥有了自己的房间,高兴得眉开眼笑。
  张海琴做环卫工收入微薄,唐玉宝的企业效益越来越差,随时面临着下岗,家里的开支也只能是量入为出。然而,不管日子如何艰难,张海琴也不让老人生活上受半点委屈,她隔三差五买些豆腐、洋山芋、百叶等老人爱吃的菜。每次做饭前,她都要征询老人的意见。   房东一家对自己不离不弃,汪梁英的心也和唐家紧紧连在一起。2007年春天,读初二的成成给父母说,学校组织春游,每人交120元的费用,当时,家里的积蓄都交了回迁房的补差款,张海琴觉得这一百多块钱够家里几天的生活费了,就不愿让儿子参加春游。成成理解父母的难处,但不能和同学们一起游玩,他还是非常失落。
  春游前的一天,成成课间休息时,同学告诉他,学校大门口有位老太太找他。成成赶到校门口,一眼便看到汪奶奶扒在铁门前给他招手呢。隔着铁门,汪梁英从内衣掏出一个手绢,从里面掏出一堆十元的钞票,递给成成说:“这是你春游的钱,赶快交上去!”懂事的成成不愿要汪奶奶的钱,汪梁英佯装嗔怒地说:“你要不接,奶奶一直呆在这里不走了!”成成这才接了过来,春游也终于能成行了。过后,他才知道,这些钱是汪奶奶攒了几个月的零用钱。张海琴知道后,心里也热热的。
  此后五年间,张海琴又搬了两次家,汪梁英不但都跟着他们,老人的那套旧家具也始终陪伴着她。
  平凡善举彰显人间大爱
  三次搬家,张海琴都带着汪梁英,让邻居们很是不解。每次搬家前,都有邻居劝张海琴,汪老太这么大年纪,身体又有病,百年之后还要为她料理后事,还不如趁搬家把她甩掉算了。
  面对邻居的劝告,张海琴这样回答:“说心里话,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可赶老人走,她很有可能露宿街头,良心上实在过不下去,何况我们一起生活这么多年了,她已经成了我们家里的一员,甩掉她我真的不忍心!”
  2010年下半年,唐玉宝下了岗,他和妻子一样,当起了环卫工,两人月收入加起来不到两千元,儿子成成面临着高考,上大学的费用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张海琴和丈夫感到了沉重压力。
  汪梁英毕竟年事已高,一直都有的糖尿病引起了并发症,腿脚皮肤开始了破裂,连走路都变得十分困难。自己帮不了房东一家的忙,反倒成了累赘,这让自尊心颇强的汪梁英更是愧疚。时间一长,她产生了不想活下去的念头。
  张海琴发现,有几天早上,一向准时起床的汪梁英却赖起了床,她以为老人身体不舒服,就在老人床前问长问短,汪梁英就是不说话,还一个劲儿流泪,张海琴端饭喂她,老人也像孩子似地闭紧嘴巴。张海琴情真意切地说:“您老有什么事情咱们一起商量,若是晚辈做得不好,您提出来我们改正!”
  在张海琴的再三劝说下,汪梁英才开了口:“闺女,看家里这么难,我身体又不好,帮不了家里的忙,还让你和玉宝受累,老天咋不收走我这老婆子啊!”听了汪梁英的话,张海琴才明白了老人的心思,她笑着说:“您老别这么说,咱们娘儿俩的缘分长着呢,咱家有吃有喝的,您老放宽心!”
  安抚住了老人,张海琴和丈夫把为老人治病的事儿也提上了议程,他们趁休息的时候,带老人走遍了淮安市内的大小医院。
  2011年3月中旬,张海琴夫妇带老人来到准安市一家医院求诊,汪梁英腿脚皮肤开裂,已不能行走,唐玉宝就背着她上楼下楼。住院期间,张海琴和丈夫轮流照顾汪梁英,两口子为老太太送饭喂饭,擦屎端尿,照顾得无微不至。
  然而,汪梁英总觉得住院花费太高,自己又没有医保,这个清贫的家会被她拖垮。她一直嚷着出院,张海琴不同意,老太太又耍起了小孩脾气,喂饭也不吃。
  成成得知汪奶奶在医院闹脾气,就主动要求过来送饭。在这个家里,汪梁英最听成成的话,一老一小感情非常深,成成给奶奶喂饭,还安慰她不要心疼钱,等我以后大学毕业了,会挣很多钱孝敬您,听了孙子的话,汪梁英乖乖地吃了起来。
  同室病友看到老太太被照料得这么好,一直夸汪梁英有福气。汪梁英没有隐瞒,把自己和张海琴一家的关系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病友听后,简直不敢相信老太太所讲的都是事实,他们感叹说,即便真正的儿子儿媳也难以做到这样啊!
  张海琴为汪梁英这一通治疗,花了上万元,有些钱还是借来的。为了缓解经济上的窘迫,张海琴和丈夫在下班的路上捡起了废品,每个月能卖个一二百块钱。无论日子多么艰难,他们在汪梁英面前总是乐呵呵的。
  2011年10月20日,是汪梁英90岁寿辰,张海琴特意在酒店为老人庆生,亲戚邻居坐满了七大桌,大家都为老太太献上真挚的祝福,同时,他们也没忘记给张海琴夫妇敬酒,大家都称赞他们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
  2012年8月,张海琴的儿子成成被江西一所大学录取,需要缴纳学费9000多元,汪梁英又是高兴,又为成成的学费忧心,把自己攒的体己钱都拿了出来。
  了解到张海琴家的困境后,很多人在感动的同时也伸出了援手,张海琴的单位补贴给她儿子10000元作为学费,并让已经退休的张海琴继续返聘上岗。最让张海琴夫妇欣慰的是,民政部门也在核实汪梁英的情况,今后将对老人加大资助力度。
  如今,92岁的汪梁英仍在唐家安享晚年,张海琴说,等回迁房下来了,她还会带老人一起搬进新房,儿子将来成了家生了娃,那时就四代同堂了。
  张海琴夫妇十年如一日照料房客奶奶的事迹感动了千万网友。网友“青青子衿”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他说:“张海琴的事迹并不惊天动地,但正是这种平凡善举最为感人,因为它折射出了人与人之间超越血缘关系的大爱,向张海琴全家致敬!”
  责编/昕莉
其他文献
编前话:袁农,末代皇帝溥仪财政大臣的外孙女,现任成龙中国公司总经理,和成龙合作《醉拳》《功夫之王》等影片,旗下执掌数百位一二线明星,是国内 影视圈重量级人物。然而,事业如此成功的她一度是位失败的母亲:在丈夫因病离世后,偏执地将13岁的女儿带在身边寸步不离、极尽呵护,成了一名“袋鼠妈 妈”。可呕心沥血的爱,却令女儿丧失了似锦年华里本该有的热情和爱的能力,敏感、自闭…… 自己对女儿无微不至的爱,竟成了
期刊
[案情]明娜和于涛原来是一对夫妻。两人于2007年2月登记结婚,婚后生育了一个女儿取名叫欢欢。他们一家三口生活某省会城市,住在自己买的一套三居室房里,日子过得平静而幸福。  时间到了2011年一月,明娜和于涛盘算了一下家里的存款,已经小有结余。怎么使用这些存款呢?不久,于涛提出想在本市再购买一套房的想法。明娜也觉得买房是个投资办法,但是由于市里实行商品房限购政策,明娜和丈夫于涛按政策都无权再新购房
期刊
[案情]张强与袁燕于2008年结婚。因为夫妻俩都是家里的独苗,所以,双方父母都催促这对小夫妻早点生育孩子。但是,袁燕是一个事业心比较强的女子,她时年27岁,在一家合资公司工作,正面临着升职涨薪的关键时刻。她不打算生孩子,说希望等工作稳定、条件好一些再要孩子。随后几年里,目睹自己身边的同事、同学有了孩子以后过着辛苦而单调的生活,袁燕越来越羡慕那些“丁克”家庭,便暗自决定不生育子女。因此,每次张强提起
期刊
老公和我两人都没有过敏,但现在读初三的儿子宗霖,4岁时就被确诊有气喘加过敏性鼻炎,初二的女儿力绮在婴儿时期就被发现有异位性皮肤炎。照顾两个过敏孩子,确实很辛苦,但我还是艰难地熬过来了:  除湿、勤换床用品、保持清洁三招齐上为儿子除尘螨。  宗霖的过敏原检测结果是对尘螨最严重的第六级过敏。我说,家里有老公的医学专业做后盾,照顾宗霖比较安心踏实。但我也缴过学费,例如,亲戚推荐蜂胶可以改善过敏,我买来要
期刊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啊?”他很自豪地说:“我是孔先生的弟子!”  客人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学生很高兴地说:“可以啊!”他想客人大概要出什么奇怪的问题吧?  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  学生想,这算问题吗?于是便回答:“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了,四季!”“三季!”  最后两个人
期刊
1、离婚后想重新分割财产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  问:两人协议离婚,离婚协议书只对孩子抚养问题作出明确判定,财产及房产未提及,房产是男方婚前购房,结婚时做过婚前公证,婚后房贷一直由男方还,离婚后女方能得到多少房产,如想重新分割财产有无诉讼时效限制。  答: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该房屋产权归男方所有。若要重新分割请在离婚后1年提起。  2、这房子我自己可以卖吗?  问:我和前夫2000年结婚,他20
期刊
有一个女孩,没考上大学,就在本村的小学教书。由于讲不清数学题,不到一周就被学生轰下了台。母亲为她擦了擦眼泪,安慰说:满肚子的东西,有人倒得出来,有人倒不出来,没必要为这个伤心,也许有更适合你的事情等着你去做。  后来,她外出打工,又被老板轰了回来,因为动作太慢。母亲对女儿说:手脚总是有快有慢,别人已经干很多年了,而你一直在念书,怎么快得了?  女儿又干过很多工作,但无一例外,都半途而废。然而,每次
期刊
编前话:中国调查网曾发布一则调查:前任告诉你,他已经找到了新的幸福,你会做何感想?48.1%的人表示会恭喜他;23.3%的人表示会干扰他的新恋情;而约有28.5%的人选择了其他态度,无所谓或暧昧不清。网易调查显示,42%的女孩会拿现任男友与前任男友对比,而拿现任女友与前任女友对比的男孩竟高达69%;高达72%的男孩在意女友的前任。这个数据无疑是惊人的,说明人们对于前任情人,这个曾与自己有过很深关系
期刊
遭遇现实版葛朗台  面试时,老板苏子默指着我的腕表问:“你这个多少钱?”我一头雾水,但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50块,戴了3年。”  前辈给我的经验是,第一印象很重要,服装就是你的武器,所以我事先借了一套很得体的职业套装,武装到头发,但是我忽略了将那块已经磨损得厉害的腕表藏好。  面试的众多人中,我并不出色,但最终我被录用了。上岗后,很快便知道我被录用的原因。老板苏子默有葛朗台之称。我那块破旧却依然
期刊
写出我心目中的爷爷奶奶,这个愿望成了我的一个心结。爷爷奶奶伴随我成长,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影响了我的一生。在经历了无数艰辛的岁月后,两个老人如今过着平平淡淡却饱含温馨的生活,让儿孙们也和他们一样充满幸福感。  记得小时候,爷爷奶奶家里煮饭用的是蜂窝煤,一身黝黑、满头大汗地拉煤师傅把蜂窝煤搬进家里,奶奶总是又打水又招呼吃饭,完全没有把拉煤师傅当外人,拉煤师傅也特愿意往我们家跑。邻居们常说奶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