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变迁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ala01250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1264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监测,了解大肠埃希菌药敏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实验数据。提高临床医师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的认识。方法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药敏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结果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以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产超光谱B-內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也呈上升趋势。结论临床对病原菌应及时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防止发生院内感染。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耐药
  当前,病原菌耐药率的提高及医院感染比率的提高,已成为我国关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点。因病原菌在不同地区不同阶段不同患者身上有着不一样的表现,近年来,大肠埃希菌耐药种类及比率在不断的上升。产ESBLS株也在不断扩增。因此,合理的监测該菌的耐药性变化,可为临床合理使用该菌药物提供详细的实验数据,提高临床医师对合理用药的认识。我对我院2010年——2013年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检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1264株大肠埃希菌,分别来自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包括尿液,痰,脓汁,胸腹水,脑脊液,分泌物,前列腺液等。
  1.2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大肠埃希菌分离与鉴定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造作规程》进行。药敏实验采用微量稀释法自动药敏检测系统。
  1.3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
  1.4肠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测试板为珠海美华科技医疗有限公司产品,培养基购于天津章科生物有限公司。系统测试版由生化反应孔和抗菌药物MIC测定孔组成。在生化反应孔中加入细菌悬液,抗菌药物MIC孔中加入M-H肉汤培养基,经35℃孵育24小时,生化反应在细菌代谢作用下直接产生颜色变化或经加入辅助试剂后产生颜色变化。抗菌药物MIC测定试验根据试验孔是否出现浑浊(沉淀)确定是否有细菌生长,通过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将细菌快速准确的鉴定到种属,同时分析抗菌药物的MIC值。
  1.5统计分析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处理,其中计量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大肠埃希菌在临床各类标本中分布4年来,我实验室从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出1264株大肠埃希菌,其中,痰液分离率最高占34.2%,尿液占28.9%,脓汁占14.8%,分泌物占13.2%,其它占8.9%,见表1。
  3讨论
  随着近年来,临床科室大量抗菌素的应用,抗菌素的不完全规范,使细菌耐药率的发生在逐年提高。但是区域不同,医院性质不同,用药习惯不同等导致各地区耐药情况不尽相同存在着一定差异。我们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变迁做一调查,旨在了解我院该菌耐药情况,为我院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预防耐药菌的扩散,对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大肠埃希菌是临床分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中最常见旳菌种。它是肠道的菌群的正常成员,对入侵肠道的病原菌可起拮抗作用。但有些菌株可引起腹泻。在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时引起内源性感染。[1]在临床中常引起各种类型的感染,最常见泌尿系感染,此外还可引起肺炎﹑菌血症﹑脑膜炎及一些手术创面感染。近年来,各种实验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机会致病菌之一。从我院分离的1264株表明,呼吸道﹑泌尿道﹑切口感染所占比例最高。应予以重视,加强监视,控制感染。
  目前,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问题日趋严重,细菌在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下必然产生耐药,其耐药机制有产生B-内酰胺酶。抗菌药物靶位改变,细菌膜的通透性降低,细菌外排系统的过度表达等。[1]大肠埃希菌主要的耐药机制是B-内酰胺酶的产生。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大肠埃希菌从2010年到2013年产B-内酰胺酶的比率在逐年提高。从21.6%到31.4%。(见表2)。这与临床习惯使用头孢三代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有关。[2]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大肠埃希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都有提高。其中最显著的是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83.2%-85.7%,其次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达70.6-77.2%,头孢唑林耐药率已达65.9%。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紧随其后,呈现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逐年升高趋势。这與文献报道我国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逐年升高是一致的而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菌株偶见。我院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与各文献报道基本相符,只是比例略低于某些医院,原因可能与不同地区的用药习惯及医院规模有一定关系。
  总之,鉴于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监测,我们呼吁慎用头孢三代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用药的规范和管理,防止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及医院耐药菌的传播。参考文献
  [1]倪语星,尚红.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05.107-108,530.
  [2]吴敏,邓建平,姚春红,等.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菌株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7,17(4):455-456.
  [3]年华,褚云卓,王倩.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变化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4):452-454.
其他文献
Gas6是维生素K依赖性的生长促进因子,参与细胞的趋化、识别和黏附过程.Gas6与Axl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结合,其信号传导通路与细胞的存活、增殖和恶性转化有关.大量的研究结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阑尾炎患者65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以
【关键词】侧脑室肿瘤;星形胶质细胞瘤;CT成像;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70-02  病例 女,43岁。头痛并进行性加重,伴间断性恶心、呕吐2天入院。患者15年前无明诱因出现头痛,以左侧枕部为著,伴视物模糊。近年进行性加重,2天前头痛伴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门诊CT诊断透明隔囊肿,并以透明隔囊肿收住入
期刊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 (Cx43)在淫羊藿苷(ICN)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MSCs,取第三代细胞实验,流式细胞仪测定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组学方法,也是目前组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代谢组学以其独特的研究角度和技术优势,迅速而广泛地应用于
【摘要】目的本文研究并比较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尼群地平片含量的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C18(4.6×150nm 5um)色谱柱,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37nm,进样量为20ul;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波长为237nm。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尼群地平片在0.02000-0.1000m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
目的:将寰椎后路侧块螺钉上倾角固定在15°的情况下,比较不同内倾角度置钉相对应的寰椎侧块有效宽度和进钉深度,以确定寰椎后路侧块螺钉在横断面上的最佳内倾角度.方法:募集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囊癌外科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术后出血2例,胆漏2例,肝
【摘要】本文总结了我院PIVAS的质量管理经验。通过采取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质量管理,完善内部质量控制标准,有效减少各工作环节的差错和隐患。PDCA循环管理法的应用是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DCA循环;质量管理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是指在符合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
期刊
【关键词】新生儿;胆囊结石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71-01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6小时,因“哭闹不安五小时”于2013年6月30日就诊于我院。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以孕39周+6天于2013年6月29日18:15在本院妇产科自然娩出,产后患儿全身皮肤红润,呼吸不规则,哭声响亮,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可,羊水清,体重3300g,新生儿Apgar评分1分钟10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