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近年来,外骨骼机器人正逐渐走入临床康复实践,自由度、运动模式和力反馈评价是影响外骨骼机器人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实验设计并实现了多抗阻训练模式的上肢外骨骼康复系统,该系统具备6自由度并可全程跟踪用户与外骨骼间的接触力。方法 通过人体上肢运动学分析,对上肢外骨骼康复系统的关节和自由度进行设计,主要由配重箱体、升降台、横梁、外骨骼机械臂组成;考虑不同体型患者要求,配置可调节长度导轨;硬件系统采用主
【机 构】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基金项目】
:
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基金资助项目(2021ZD0200406); 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19JCZDJC65500(Z));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21-I2M-1-042;2021-I2M-1-05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近年来,外骨骼机器人正逐渐走入临床康复实践,自由度、运动模式和力反馈评价是影响外骨骼机器人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实验设计并实现了多抗阻训练模式的上肢外骨骼康复系统,该系统具备6自由度并可全程跟踪用户与外骨骼间的接触力。方法 通过人体上肢运动学分析,对上肢外骨骼康复系统的关节和自由度进行设计,主要由配重箱体、升降台、横梁、外骨骼机械臂组成;考虑不同体型患者要求,配置可调节长度导轨;硬件系统采用主控板、节点板的分层控制方法;软件系统使用模块化设计。在上肢外骨骼康复系统与人体接触处设置多个三维力传感器。使用角度和力传感器对上肢外骨骼康复系统的运动角度空间、疲劳测试下控制稳定度及主、被动模式下的接触力分布进行分析。最终征募17例受试者进行肩关节的伸展运动,采集不同阻抗等级下的力传感器数据,并进行主观体验问卷调查。结果 上肢外骨骼康复系统工作空间角度幅值与设计要求相同,误差小于5%;连续工作4 h情况下,运动角速度变化率不超过1%。主动运动模式下,17例受试者人机接触力男性测量值(23.63±5.26) N,女性(21.54±5.16)N;人机接触力较小,其中15例受试者给出了舒适度较高及以上的评价,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佩戴舒适度。人机接触力与阻抗等级的提升呈正相关,提示了抗阻模式在康复肌力训练中的应用价值。结论 实验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基于直接力控制的6自由度上肢外骨骼康复系统,能够实现主动、被动、抗阻、运动处方等多种模式,该系统可连续监测运动过程中的接触力,有助于避免运动伤害,结合脑机接口和功能电刺激技术时可形成感觉运动的闭环训练,为上肢外骨骼康复系统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研究工具。
其他文献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带动人体下肢来完成行走、站立等动作,此过程的人机交互很密切。在人行走、站立等过程中,随着不稳定因素的产生,会使外骨骼机器人带动人体发生倾倒情况。针对所存在的问题,以ZMP理论为依据,对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仿真分析最终给出符合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稳定性判据。
为协助上肢功能受损康复患者康复,设计了一种能够实现肘部屈伸与内外旋,肩部屈伸与一定角度下内外旋和外展内收运动,并具有长度可调、质量轻、舒适性较好的上肢康复外骨骼结构。对此结构采用D-H方法进行运动学分析,求出正逆解和运动范围空间,并使用凯恩方程法进行动力学分析,求出具体情境下各关节理论驱动转矩值,最后,设计了模糊自适应鲁棒控制器,保证在模型建模不确定性及摩擦条件下的渐近输出跟踪性能,以实现对外骨骼
人体效能增强技术是当前军事医学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被认为是影响未来作战的颠覆性前沿技术。文章阐述了人体效能增强产生发展的勤务背景,分析了其在军事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重点探讨了在作战人员脑力增强、视听增强、体力增强、基因增强等方面的潜在作用,以供我军卫勤人员借鉴参考。
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几乎在所有商业以及经济领域中,大数据都扮演着提供详细市场信息以便于企业管理者进一步做出决策的重要作用。烟草商业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数据化的信息收集、应用处理分析在经营决策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大数据时代营销活动的重要标志,就是将经过处理的海量信息筛选应用,准确的为企业细分及定位市场,进而实施个性化的营销策略。本文从教育培训大数据背景出发,对烟草企业
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时,所包含的知识内容较多,并且还具备着逻辑性和理论性均强的特征,因而,不少学生在投身于物理学习的过程之中,易产生厌倦之感,如此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主动性和物理学习的效率,针对此情况,若能够将生活素材应用至初中物理教学之中,那么则十分利于保障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促使其更为迅速地吸收物理知识。基于此,本文就对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之中的应用方式进行了探讨。
针对传统穿戴式上肢外骨骼人机交互行为预测受到穿戴者身体状况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多时间融合(multipletemporalfusion,MTF)模块。对特征进行一系列的子卷积处理,使每一帧可以完成多个邻域的时间聚合,能够在距离较远的帧上建立长期的时间关系,在推理时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参数的自适应算法(NRLS-A),对神经网络参数进行实时调整,使在线预测精度提高了
物理学科作为实践性学科之一,其中包含的知识源于生活,最终也是用于生活。在当前新课改之后的初中阶段物理学科标准中指明了物理学科教学需要帮助学生建立物理知识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联。有鉴于此,借助生活化情境和初中阶段物理教学工作的融合,使得学生能够认知到物理学科归于生活的使用价值基础上,激活学习意识及兴趣,从而在树立探究精神、掌握探究方式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水平。为此,本文就生活情境如何有效在初中
面对日益复杂的山区救援行动,大型设备难以进入救援场所,需要通过大量的人力进行救援,外骨骼可为有负重需求的人提供助力,满足多种作业需求。文章首先研究了山区救援基本情况及外骨骼发展概况;其次通过分析人体关节运动和步态特征,得出面向山区救援的无动力下肢外骨骼的设计原则;最后根据这些设计原则进行了设计实践。通过文章的研究,以期在保证结构合理的基础上,对无动力下肢外骨骼的外观造型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打破传统外
柔性外骨骼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能,因此在行军助力、康复助老、智能助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人体行走过程中,踝关节做功最多、承载最大,因此设计了一款踝关节柔性助力外骨骼系统达到减缓小腿肌肉疲劳的目的。首先,通过Vicon动作捕捉实验采集人体行走过程中的关节角度信息和足底压力数据,利用生物力学分析软件Opensim分析踝关节的运动特性;然后,基于踝关节的运动特性设计了足底压力识别、电机驱动、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