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学分析免疫相关lncRNA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及其在预后中价值

来源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ho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探讨免疫相关lncRNA在肝细胞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从TCGA数据库收集肝癌转录组学表达数据并从临床资料中筛选免疫相关lncRNA。对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lncRNA进行总体生存预后因素的Cox回归分析,筛选预后相关lncRNA,然后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寻找免疫相关lncRNA可能调控的通路。结果Cox回归分析筛选出20个免疫相关lncRNA与肝癌患者预后相关,风险分层是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HR=1.
其他文献
胆管良性狭窄(benign bile duct stenosis,BBS)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疾病,传统手术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多,需多次手术等。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ERCP问世以来,ERCP技术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诊断和治疗BBS的重要手段。BBS是指非肿瘤原因所致的胆管瘢痕性狭窄,可引起胆汁排泄受阻和胆管炎反复发作,长期的胆管梗阻及胆道感染将导致胆管结石和严重肝功能损害,甚至诱发肝胆管癌。BBS的病因种类复杂,如肝内外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外胆道损伤等,各类型炎症如慢性胰腺炎(chro
目的探讨辅助化疗在预防胰腺导管腺癌(PDAC)术后早期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收治的132例PDA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9例,女53例;年龄42~81岁,中位年龄66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术后早期6个月内有无复发,将患者分为早期复发组和非早期复发组。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手术组、术前化疗组、术后化疗组、术前+术后化疗组。早期复发相关因素及不同治疗模式对复发的影响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58
目的探讨肝胆影像学指标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治的429例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82例,女47例;平均年龄(52±11)岁。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采用CT或MRI检查测量胆囊壁厚度、胆囊截面积、脾脏截面积及肝右叶厚度。肝功能评估采用Child-Pugh评分和ICGR15。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建立Child-Pugh评分预测模型,以R2和均方根误差(RMSE
目的探讨术后辅助化疗对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8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28~79岁,中位年龄60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术后有无辅助化疗,将其分为辅助化疗组(42例)和手术组(44例)。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后进行生存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
胆道癌是高度异质性、罕见、难治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根治切除率低,传统辅助治疗的效果有限,患者预后较差。免疫疗法开辟了肿瘤治疗新的前沿,其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抗体治疗极具临床应用前景,相关治疗应用于胆道肿瘤的疗效正在被多项临床试验评估,辨别对程序性死亡蛋白-1抗体治疗反应及预后有预测价值的生物标志物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本文旨在回顾胆道肿瘤程序性死亡蛋白-1抗体治疗及如肿瘤突变负荷、DNA错配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病情较重者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并可伴有器官衰竭的疾病[1]。根据2014版《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AP按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ild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重症急性胰
目的探讨ERCP在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首次行ERCP治疗的76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46例,女30例;平均年龄(61±13)岁。观察患者ERCP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疗效。结果7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RCP,2例患者取石失败,取石成功率97%(74/76)。手术时间(98±60)min。术后住院时间2~18 d,中位住院时间5 d。6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
近年来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微创的优势已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但在根治性方面仍存在争议,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动脉优先入路能早期判断肿瘤的可切除性,同时能更好地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根治性,目前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视频介绍动脉优先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完整过程,采用区域化、模块化的手术思路,将手术步骤分为七个部分,其中着重体现了动脉优先入路的切除过程和导管-黏膜的吻合过程。动脉入路有多种路径,本视频手术联合采用左侧动脉路径和中间动脉路径这两
目的探讨扩大淋巴结清扫在交界可切除胰头癌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94例交界可切除胰头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41例,女53例;年龄29~78岁,中位年龄62岁。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扩大淋巴结清扫组(扩大清扫组,50例)和标准淋巴结清扫组(标准清扫组,44例)。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和生存情况。两组淋巴结清扫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
2021年8月9日至15日, 是我国第六个“中国过敏防治周”, 此次主题是“健康中国行动, 防治严重过敏反应”.希望通过一周的科普宣传和学术活动推广, 进一步提高公众对过敏性疾病和严重过敏反应 ( anaphylaxis) 的认知水平, 推动我国过敏性疾病诊治的规范化和精准化, 满足过敏患者防治过敏性疾病的需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