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质量的探索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icwor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专业技能的培养到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从企业的发展需求到设法吸引企业参与教育,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到职业综合素养的培养,多角度提升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质量,使高职教育更加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质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校企合作制度作为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不仅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国内许多高职院校以技能培养为中心,加强教学环节与生产环节相结合,逐步构建起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与教学体系。但随着本科院校的扩招步伐加大,高职院校进入内涵建设阶段。如何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高效地为社会培养紧缺的人才是摆在高职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正在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教育改革,而且现行的高职校企合作已经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目前大多数企业合作模式的构建是从某一侧面出发,容易被一个企业的模式所束缚,缺乏创新。同时校企之间沟通不够,企业动力不足,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具体表现为以下问题:
  1.校企合作各种利益协调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当前校企合作的主动权在企业,学校和企业之间还没有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双赢机制。学校以育人为主要目的,追求社会效益,而企业却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追求经济效益,客观上,使得企业难以将校企合作列入企业最重要的议事日程。实际上,许多企业为了节省用工,将实习生当作简单的劳动力使用,缺乏系统的实习过程跟踪和完善的实习效果评价机制,只能采用粗放型的管理,致使实习管理过程过于形式化。在学校的教书育人和企业的经营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如何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各方面利益协调必须寻找一个最佳的结合点。
  2.学生职业素养面临新的挑战
  高职院校生源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学生普遍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自律性较差,组织观念淡薄。当企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与学校有一定的差距时,有的学生就出现不适应,不能进行角色转变,存在畏难情绪等等,特别是当学生基本技能熟悉之后,很多学生就迷失了学习的方向。于是,在实习过程中,过分关心一些经济层面的问题,如能否提高实习补贴,能否少加班等。如何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引导和提供帮助,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提升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质量的建议
  1.建立基于互惠多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企业发展需要人才,高职院校办学需要就业岗位,这是校企合作的前提。职业的诉求连接着企业的职业岗位,这是校企合作功能定位的基础。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应以共同发展为原则,建立基于互惠多赢的利益驱动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机制是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动力和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纽带。
  首先,站在企业的角度。校企合作的利益主要体现在可以为企业“量身打造”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选派优秀教师为企业解决技术、管理方面的难题,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从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入手,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效结合起来,让企业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决策,为企业“量体裁衣”式的培养订单式人才,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办法。比起一般的打工者,订单式人才的专业技术性强,技术素质较高,并且熟知企业文化,懂得生产技术,具有良好的文化思想素养,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
  其次,站在学校角度。校企合作的利益主要体现在:获取企业的资助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获得真实的现场教育环境,了解和把握行业最新人才需求、研发动向及技术需求。学校通过传授职业基础知识,为学生在企业开展生产实习教学奠定理论基础,既向企业输送优秀人才,鼓励有能力、高水平的教师到企业兼职,整合资源为企业进行高新技术开发,同时也可以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使企业实现人才队伍的优化。通过校企合作保证教育行为与企业的需求不错位,主动融入企业发展的产业价值链。
  再次,站在学生角度。校企合作的利益主要体现在:获得真实的现场教育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掌握先进技术,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为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进入角色,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如能在企业中进行,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择业——在企业的经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就业平台;另一方面,对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必然大有裨益。这样把在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在企业的有针对性的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并在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使学生获得一定经济补偿,体验获得劳动成果的喜悦,最终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
  边学习,边实践,使企业、学校、学生三位一体,切实减轻学生的家庭负担,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员工,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局面。
  2.切实加强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职业素质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和学习是无法形成的,企业文化的陶冶和职业实践是养成良好职业素质不可缺少的途径。首先,面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既不完全等同于在校学生,又不完全等同于企业员工的特殊群体,必须将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3年教育的全过程,通过企业文化的融入,让学生多渠道、多层面接触企业,使他们更容易在真实的企业实践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把外在的行为要求内化为主体自身的内在需求,尤其是企业员工的竞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等优秀的文化理念,对于学生素质尤其是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使他们逐步形成价值观、职业观和创业观。其次,高职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的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并在企业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在校园中提倡事业心、责任感,使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再次,对于即将到企业上岗的在校学生,学校可以通过请企业管理人员和优秀毕业生到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和交流座谈,把企业的管理理念引入校园,营造校园和企业文化和谐发展,使学生做好上岗之前必要的思想和心理准备,为校企合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思想保证。
  高职教育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从专业技能的培养到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从企业的发展需求到设法吸引企业参与教育,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到职业综合素养的培养等问题都应进一步深入探索,使高职教育更加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从而提升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丁怀青.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多赢机制的建立[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06).
  [2]张炜.论新形势下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南昌高专学报,2011,(01).
其他文献
通过对原子吸收实验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了并实施了勘导式实验教学法。阐述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改革思路。
本刊讯:近日,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调研山东”小分队一行5人,来到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南孙家官庄村,针对乡村社会养老保险普及以及村民对于养老保险参与程度等问题进行调
本文阐述了笔者读川端康成的小说《雪国》后的几个观点,即阐述《雪国》中出现的女性角色(驹子、叶子,艺妓等)、男性角色(岛村、滑雪客等)为何种人物以及驹子和叶子的异同点等。
原因分析通常母猪断奶后很快就会发情,其发情出现的时间平均为断奶后7天,最早的为2天,最迟的为17天。母猪断奶后推迟发情或不发情,又称母猪断奶后乏情,是指经产母猪在仔猪断奶后20
近日,笔者从山东潍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我国出口食品生产企业传来捷报.加拿大食品检验署(CFIA)来函正式批准我国11家热加工禽肉企业和10家禽肉屠宰企业在加拿大注册,其中山
在《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过程中应用自主教学模式,能明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学习合作能力,而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今年年初,山东省临邑县临盘街道办事处鱼鸭混养基地被山东省畜牧局、旅游局确定为山东省第一批畜牧旅游示范区。作为特色畜牧业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畜牧旅游在临邑正风生水起
城市地学环境研究主要涉及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和地理环境、地壳和地表运动、水环境、大气环境等方面及其相应的灾害潜在性的研究、防护,其中也包括了人类活动对地学环境
铁素体的显微组织与纯铁相同,用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呈现明亮的多边形等轴晶粒,在亚共析钢中铁素体呈白色块状分布,但当含碳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因量少而呈断续的网状分布在珠光体的周围。
最近,随着猪价维持低位震荡,不少散养户正加速退出,大型养殖企业正迅速扩张,“公司+农户”模式已经渐渐成为中国大型养殖企业的一种扩张方式.养殖业是饲料业的“衣食父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