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有生于无”——兼探哲学“形上之思”的逻辑起点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cq35952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之为是"与"有生于无"代表着哲学形上思考的两种不同的进路。西方人习惯于用"是"来判定事物的对象性存在,当他们从询问个别性相进而质询世界的普遍性相时,很自然地便会将问题提升到"‘是’是什么"的层面上来,由此得出某个超绝性的实体作为世界的本原。中国人则惯常用"有"来标示事物的本然存在,他不会去追问"‘有’是什么",只会探索"‘有’如何有"或"‘有’何以有",于是把话题引向了"有生于无"。"有生于无"的命题发端于《老子》,经战国、两汉的衍续,至魏晋玄学中得到充分展开,并深刻影响后世思想。其内涵也经历了由侧重宇宙生成论向哲学本体论的转变,从而建立起一整套以"无"为体、以"有"为用的非实体论的世界本原观,恰与晚近西方哲学思潮的趋向相交汇。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或可成为形而上学终结后新的"形上之思"的逻辑起点。
其他文献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蒸发冷却技术的分类和基本原理,着重介绍了直接蒸发冷却和间接蒸发冷却,总结了蒸发冷却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现状。基于已有的蒸发冷却过程的(火用)分析研究,对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以后,没有像中共希望的那样支持他们夺取政权,而是命令毛泽东到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以建立联合政府。与此同时,国民党对美国的依赖又迫使苏军借助中共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在网络经济兴起的时代,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立足于生动的现实,以前瞻的眼光,将生产力理论研究推向深入,使之能充分地和社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关系国计民生。长期以来,电力行业实行是垂直一体化的垄断管理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电力体制改革拉开帷幕,电力企业走向市场,参与
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强警”已成为公安工作的基本战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公安交通管理业务工作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目
<正> 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刑法中的法条竞合,亦称法规竞合,是指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刑法分则条文,这数个刑法分则条文之间存在重合或交叉关系,只能选择一个最相适应的
<正> 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界,冯友兰先生是公认的哲学大师。在二、三十年代,他撰写了被誉为“里程碑”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开创了科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格局。在三、四十年
Web日志挖掘技术是传统数据挖掘技术和Web这两个领域结合起来的当前热门课题,它对掌握用户在浏览站点时的行为、改善Web站点的结构以及页面间的超链接结构、提高站点的服务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