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方法论探析

来源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qg1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程思政是对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就教育之魂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主力军;而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关键在于掌握“挖掘、融入、教育者先受教育”的方法论,练好开展课程思政的基本功。其中,“挖掘”和“融入”是重点,“教育者先受教育”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要深刻领会课程思政方法论的具体内涵和内在要求,不断提高开展课程思政的本领,才能真正提升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成效。
  [关键词]  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等教育;课堂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2-4917(2020)02-0001-06
   “课程思政”是高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指导下,“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而对系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就教育之魂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1]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2]当前,全国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如火如荼,“课程思政”的理念已经逐步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北京联合大学在近几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探索的实践中明确提出了“校院整体推进、系(部)主导、教师主体”的三项基本原则。针对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学校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提升,逐步形成了“挖掘、融入、教育者先受教育”这一指导全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方法论,并强调所有教师必须把握好“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这两个重点,解决好“教育者先受教育”这个重点和难点,练好练强开展课程思政的基本功,不断提升课程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一、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基础
  教师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必须遵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基本逻辑,深刻把握育人“主渠道”的新定位,切实落实“两个所有”的新要求,对标聚焦“三句话”的核心内容,着力做好“一依据三结合”的文章。
  (一)为什么要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基于课堂教学是育人主渠道定位下对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思政则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最基础的手段。新时代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主体,立德树人的责任重大,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时刻不能忘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自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自觉肩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4],深刻把握课堂教学是育人主渠道的科学定位,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深入挖掘每一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講育人[2],“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4]。
  (二)需要挖掘的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什么?——对标聚焦“三句话”核心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5]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是课程思政缘起的总源头。新时代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紧紧围绕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这三句话,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确保所挖掘的内容体现政治性、饱含育人性、富有科学性、具有生动性,并能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以此实现所讲授课程在价值引领、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方面的有机统一,并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育人总目标上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保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对教师而言,这是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基本依据和根本遵循。
  (三)如何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着力在“一依据三结合”上下功夫
  教师要“以‘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为根本导向,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6],结合课程、专业以及学科的实际,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增强课程的育人功能,为开展课程思政夯实基础。
  一是要依据课程所归属或服务课程思政具有双重特性:一是课程思政的专业规定性,即课程思政要体现专业对所培养的人才核心素养的共性要求;二是课程思政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教师的自主性。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首先要依据所属专业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同时要在学科范围内进行拓展,这是由课程思政的专业规定性所决定的;同时,服务本专业的非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也应该注重从所服务的专业和学科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体现“因专业施教”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学科和专业进行挖掘。课程是专业的组成要素,各类课程育人作用的发挥要以专业建设为依托,并需要学科建设的强力支撑。教师要结合课程所归属和服务的学科与专业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特别是所涉及的重大工程和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科学家或模范人物事迹,学科专业原理、观点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实践、教学实践、科技实践等,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使命感、责任感、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使之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是要结合学生未来所从事工作的职业素养要求进行挖掘。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从业者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每一位大学生在未来职场上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除一般共性的职业素养之外,不同学科和专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各有侧重,甚至差异很大。教师要结合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以及学生未来所从事工作的职业要求,从职业素养养成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挖掘课程所蕴含的育人元素,增强课程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
  三是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行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对学生进行“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爱国主义等教育的生动教材。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选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地区的实践成果进行案例教学,分析阐释蕴含其中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增强课堂的育人效果。要特别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背后的文化优势,积极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7]教师要注重文化对学生成长的浸润熏陶,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挖掘课程育人所需要的文化元素,滋养学生健康成长。
  四是要结合国际国内时事进行挖掘。新时代的大学生葆有积极的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的热情,对国际国内时事、社会热点问题、重大事件等都特别关注,而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要把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放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和两种资源的背景中,挖掘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内容进行教学,教会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并分析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世界、理解中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例如中美贸易战、新中国成立70周年、英国“脱欧”、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
  
  二、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核心要求
  课程思政不是“课程+思政”,也不是课程“思政化”或者“去知识化”,而是对包括思政课在内的所有课程发挥育人功能的新要求。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切忌对所挖掘的思政元素进行“说教”“生切”“嫁接”说教:主要是指教师没能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而是就爱国、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进行生硬、机械地空谈,思政部分和专业课仍然泾渭分明。生切:主要指在讲专业课程时,突然切换到思政内容,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嫁接:主要指同一专业的不同专业课教师,均使用同一个案例。虽然教师将思政元素和课程结合了起来,结合方式也很容易,但是学生上多门课后,听到的都是同样的思政案例,很容易产生疲劳。等简单化处理,必须在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认识和重构再造,将所挖掘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实现所讲授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上的有机统一,进而达成育人和育才的统一。
  (一)深刻把握融入要求和标准
  融入要全面。所谓“全面”主要是指全过程、无遗漏。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教师要用足用好课堂,把所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但又不能只限于课堂教学,而是要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对所挖掘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所关涉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各方面,既包括课堂教学环节,又包括实践教学、课外作业、考核评价等环节,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这一重要指示要求的探索实践。
  融入要有机。所谓“有机”是相对于简单化、机械化而言的。教师所挖掘的元素,不是从别的什么地方搬过来的,而是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教师在把所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拼凑叠加,搞成“两张皮”,切忌贴标签、生搬硬套;必须要以教学需求为根本依据,优化教学设计、教学结构和教学过程,提升课程的育人功能,努力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也是课程思政的最高境界。
  (二)着力深化融入设计与实践
  教师把所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課程教学,不是一道简单的物理工序,而是一次充满挑战和艺术的“化学反应”,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育人工作。教师必须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按照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中的育人规定,重新认识和梳理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教法等,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进行系统化、再造性的设计和实践,体现到课程教案、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等各方面之中,实现课程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
  融入教学方案是关键。教学方案是教学实施的方案设计,是教师实施教学大纲的主要依据和路线图。教师把所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教学方案,既是对融入的内容、时点、方式、方法等根据学科知识特点、教书育人规律等进行的科学合理设计,也是对课程内容的重新梳理和再造,以确保知识教育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统一,这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性准备工作。例如,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桑建老师在制定《饮食文化概论》课的教学方案时,将课程大纲规定的7个章节的内容,结合教学实际需求,再造为5个章节,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开展课程思政之前,《饮食文化概论》课按照知识传授导向共编制了“中国饮食的起源与发展”“中国饮食科学与人物”“中国饮食民俗与礼仪”“中国菜肴文化”“中国宴席文化”“中国茶文化”“中国酒文化”等7个章节;开展课程思政之后,桑建老师根据新的课程目标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了再造,共编制为“政味同道——饮食与政治的关系”“民食为天——饮食与经济的关系”“神嗜饮食——饮食与宗教的关系”“字海飘香——饮食与汉字的关系”“大味必和——饮食与哲学的关系”等5个章节,突出了价值塑造导向。。   融入课堂教学是重点。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课堂都是育人的主渠道。把所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重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艺术性,需要选择合适的、多元的教学方法作为辅助。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比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价值判断情境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问题和知识背后所蕴含的理论思维、方法论和价值判断,激发学生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体验,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例如,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韓玺老师在讲授“传感器芯片的设计原理与制造工艺”时,通过对中美贸易战、中兴事件等时事热点问题的分析,深刻阐释人工智能发展对我国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的信念。同时,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VR虚拟仿真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发挥多媒体技术在价值引导、情感传递和道德示范方面的优势作用。例如,北京联合大学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曹丽婷老师在讲授“物流自动化系统的结构与作用”时,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京东无人化仓储中心的全自动物流运作,体验真正的现代物流,了解我国现代物流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融入实践教学是重要方面。加强实践育人,对于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把所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实践教学,就是要将育人目标统筹到实践教学目标中去,坚持把育人要求融入实践教学工作全过程,加强对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在解决问题、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增强其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其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等。例如,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举办“溯源红色”创作活动,组织美术专业的学生来到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手绘北京城市副中心,通过艺术品创作浸润学生的北京情、爱国心。同时,要充分挖掘实践场所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实践教学中做足做实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周爱华老师把《空间数据采集实习》课程与红色“1+1”活动相结合,对实习内容、形式和实习任务进行了精心设计,将红色乡村作为实习地点,通过绘制村庄旅游资源分布图、交通图以及村庄旅游资源宣传手册,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又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升了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意识。
  融入学生自主学习是重要拓展。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要着力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中体悟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担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和责任。例如,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邱红老师的《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课程,在指导学生课后的自主性学习时,要求学生调查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结婚四大件”的内容,并对身边人物进行访谈,深化对消费10时代到消费40时代变迁的认知,有利于让学生深刻体会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国家改革开放40多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带给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变化,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育者先受教育”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所在
  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时,其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把所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全面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精度和效度,都与教师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等密切相关。因此,“教育者先受教育”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把自我修养和参加教育培养结合起来,努力在明道、信道的基础上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学校则要建机制、搭平台,多措并举加强对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教育引导,不断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
  (一)教师要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高校教师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3]。教师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才能讲得有底气、讲得深讲得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因此,思想政治素质是新时代教师第一位的素质,教师要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和要求,自觉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升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回应学生关切、解答学生困惑、引导学生发展的能力。特别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把握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旗帜在所有课堂上高高飘扬。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8]。
  (二)教师要持续不断增强育人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3]教师的育人本领主要体现在其专业水平和执教能力上,这是教师育人本领的核心能力。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所有课程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的总要求,对新时代教师的执教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课程思政涉及所有课程,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不是增加学时和学分,而是对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重新认识和梳理,是课程建设自身内容的一部分,而不是额外附加的要求和负担。因此,教师要着力围绕课程思政提升专业水平和执教能力,增强育人本领,既要对本学科和专业领域的知识娴熟贯通,又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史、时政等马克思主义学科的知识有一定了解;既要了解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又要关注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既要有专业知识传授的逻辑技巧,又要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唯有如此,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执教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育人本领才能不断增强,才能真正把广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3]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则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其师德师风素养的直接体现,对学生的影响潜移默化,作用甚大。正所谓,“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9]因此,教师要自觉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为准绳不断规范职业行为;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會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更好地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四)学校要多措并举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引导
  “教育者先受教育”,不仅是要求教师要加强自我修养,而且也需要学校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培养,促进教师更好地发展和成长。因此,学校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领导者、推动者和组织者,要紧抓“教育者先受教育”这个关键,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培养,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综合素质。第一,要加强教师职业发展培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武装教师,使立德树人的理念扎根教师心田,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第二,要大力促进交流互鉴,积极搭建“师德师风建设论坛”“‘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展示会”等交流平台,组织各学科专业教师开展相互切磋,交流经验、深化研讨、弥补不足,不断提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和水平。第三,要强化政策保障和激励,通过建立考核机制、评价机制、榜样引领机制等,发挥好政策导向作用,激发“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内驱动力,不断提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参考文献]
  [1] 韩宪洲:《以“课程思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中国高等教育》2018年第23期。
  [2] 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高等教育》2018年第Z3期。
  [3]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日)》,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6页。
  [4] 新华社:《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日报》2018年9月11日。
  [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77—378页。
  [6] 韩宪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7]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3页。
  [8] 新华社:《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人民日报》2016年9月10日。
  [9]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4年9月9日)》,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4页。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involves innovative ideas and practice for universitie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n the New Era and forging the soul of education. Teachers are the main force in carrying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the key to which lies in teachers mastering the methodology of “exploration, integration, and educators being educated first” and practicing the basic skills of deliver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mong the three elements, “exploration” and “integration” are the key points, and that of “educators being educated first” is another key point and also a difficult point. Teachers should profoundly understand the concrete meaning and inherent requirements of the methodolog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carry it out in order to truly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by mea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establish morality and cultivate people;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higher edcucation; classroom education
  (责任编辑 孙俊青 )
其他文献
〔摘要〕拉康哲学以悲观极端的方式从反面证明了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论断。但他的理论忽视了实践机制对人意识形成的建构作用,没有对他者的来源和本质作出合理解释;由于其理论辩证性的缺失,将意识的建构单向绝对化,导致其理论座架没能走出主客二分的近代哲学构架,并隐含有价值悬设。事实上个体意识对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是“小我”和“大我”在社会历史场域中的实践关系。  〔关键词〕镜像;他者;实践
期刊
〔摘要〕公民参与是衡量现代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我国目前社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凝聚居民的社区自治组织处于成长和发育阶段,居民参与状况如何是评价社区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以浙江省东阳市的D社区为对象,研究社区居民参与民间组织状况,指出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区民间组织;居民参与;社区建设  〔中图分类号〕 C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8-2689(2007)01
期刊
〔摘要〕对面向变异的看板系统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任何生产系统都会存在变异,对看板系统存在的变异源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存在变异的看板系统设计与运行的程序。分析了看板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针对看板运行中变异的控制,改进了传统看板参数计算公式,提出了看板系统设计和运行中处理变异的控制策略。  〔关键词〕看板系统;变异;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马君武十分推崇卢梭阐释的自由原理,但他的跟踪译述大多只在译著文本上进行,卢梭十分关注的自由与人之本质、自然权利、自然法原理的关系以及社会契约如何可能等议题,马君武并未对其进行深入挖掘。究其原因,在马君武看来,从事实、事功的层面解读卢梭才是当务之急。故此,在解读卢梭的自由思想上,马君武存在以下几个倾向与特点:一是,与其说马君武是在解读卢梭,还不如说他向近代国人作了一次彻底的革命宣传;二是,近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安徽省怀宁县某镇四个行政村的妇女进行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以外出务工返乡与未外出妇女对比为视角,从8项指标分析我国农村妇女生育生殖健康状况。调查发现,我国目前农村妇女生育生殖健康条件有待提高。但同时也发现外出务工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增强妇女自我保健和自我主宰生命的能力和意识。为此,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体制和管理改革建议,提出要加强对农村妇女生育与生殖健康教育、服务和提供必要的经济救助等方
期刊
〔摘要〕佩里·安德森根据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兴起与发展做出了对工人阶级运动及其理论性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的新局面。同时根据国际工人运动大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对工人阶级运动的认识,对左翼工人运动的衰落给予现实分析,并因此导致思想转变,重新站在现实的角度上对当代社会加以再认识。这其中不乏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同时更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积极超越。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
期刊
[摘要]“新批判理论”是一种包括各种社会思潮中具有批判倾向的理论群集,其产生既是社会批判理论自身的逻辑延续,也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发展的结果。“新批判理论”致力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象进行深入批判分析,努力探索一个更加合理、自由、公正的社会。它继承了传统批判理论的基本精髓,又结合当代社会的新病症扩展了批判的视阈。新批判理论在方法论上的特征之一是在社会批判中具体运用
期刊
〔摘要〕自然人是近现代民法上的最为基础的概念,自然人的规定不仅仅是相对于法人而言,而有其独立的价值和意义。究其实质,自然人的思想反映了启蒙思想对法律,尤其是民法的最为根本性的影响。自然人思想构成了近现代法律的基础,也是国家与个人重新统一的基础。  〔关键词〕自然人;启蒙思想;实质意义上的人;私法  〔中图分类号〕 D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8-2689(2007)02-066-08 
期刊
[摘要]买办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渗透而兴起的一个特殊阶层,是沟通洋商与官府之间的媒介,更多地起到了沟通中西的桥梁作用。商会最早在上海成立,成为政府与工商界的重要沟通平台,是上海历史变迁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经济近代化新的一页的开端。具买办身份的工商资本家是近代商会的中坚力量,商会是其活跃的舞台。他们不但从事民族工商业、发展实业,而且在上海总商会的发展建设中,参与完善商会的事业机构与
期刊
[摘要]围绕经典及其建构的研究始终是文学研究的重要话题。事实上,为什么在人类实践活动中总会形成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经典是更原初的问题。就这一问题,记忆研究可以在本质主义和建构主义之外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文字的发明为个体和集体记忆提供了外在的存储,通过文字人们可以获得确定性的过去,由此,过去的经验变得更加重要。在礼崩乐坏也就是仪式社会解体之后,儒家通过确认西周文献的经典地位构建新的秩序,使其成为延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