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这对建筑行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但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其中建设行业中的工程造价就是其在建设项目中的一个巨大的挑战,其关乎着建设项目能否顺利的进行下去,对企业的利润产生巨大的影响。建筑行业的主要风险来自于造价管理,所以,如何能够更好的管理工程造价,使得风险降到最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工程造价中建筑工程材料价格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材料价格;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4-0287-01
1 引 言
建筑工程中对建筑材料的选取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的影响了建筑的质量,然而材料的质量又直接关系着材料的价格,质量高的材料价格相比来说自然要贵一些,所以说材料的价格是工程造价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根据对建筑行业的调查得出,材料的费用整整的占据了整个建筑行业项目造价的60%之多,除此之外在房屋装饰工程上,材料的造价占据了整个项目费用高达70%,对一些豪华装修工程其甚至超过了80%,所以对建筑行业中的材料价格控制是整个建筑管理体系的关键,也是项目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1]。
2 建筑材料价格风险的因素
在建筑行业的施工过程中,影响材料价格风险的因素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①在项目投标过程中材料的报价存在风险。其中主要是由于在项目负责人进行投标之前要对市场进行调查,但有时由于各种因素可能导致项目负责人在市场调查中存在偏差,对一些材料的价格掌握的不是很准确,更为严重的是参与报价的核算人员缺乏经验或者认真的工作态度,这些都会导致投标的材料报价存在着偏差。②供给建筑行业材料的市场风险。建筑行业的材料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也在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而波动,有些建筑材料供不应求必然会导致其自身的价格的升高,这也是导致材料价格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③设计、业务的变更工程风险。在建筑行业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项目极有可能会存在临时变更的风险,其必然为导致材料造价的费用、设计调整费用等等发生改变,会对建筑工程的成本产生直接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施工阶段中存在着许多难以预料的风险,这些风险会导致建筑工程不能按照项目要求来进行施工,其在投标过程中对项目价格的报价就会存在着极大的偏差,这就对项目工程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生产成本增多的同时还不能够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建设[2]。
3 建筑工程中价格风险的管理合同
一个项目的完成需要经过从投标、设计、施工、竣工,到最后的验收等一个较为漫长的工期。在这个工期当中会发生很多未知的变化,其中材料的價格必然会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而发生一定的波动,所以在建筑施工之前要对材料的价格进行一定的评估,对材料的价格波动引起的风险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以往的施工经验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应对材料价格变动引起的风险。通常来说,应对材料价格波动引起的风险主要有价格按实调整、有限制的调整和完全不调整三个方面的措施。
3.1 建筑材料价格按实调整
价格按实调整主要是通过在施工之前与开发商拟定一个协议,在材料价格上涨到一个规定的限度时,要对工程的造价进行一个重新的调整,如果没有达到规定的价格上限则对工程造价不进行调整。这个方案从表面上看很符合实际的情况,但是在实际上其把风险都推给了业主承担,在项目施工中不符合风险共同分担的原则,其在一定程度上也违反了国家规定,其也不能够使得承包商正确的树立风险意识,对企业的管理产生一定的阻碍能力。建筑材料价格的变化必然会导致整个成本的提高。从市场规则上来说,这项举措不值得提倡。
3.2 建筑材料的价格不进行调整
这项举措是不管材料价格波动多大,其工程造价都按照事先规定好的造价来进行,其中由于价格波动而产生的风险都交给承包商个人来承担,这样承包商在投标过程中标书的报价就显得极为重要,承包商身上担负着太大的风险,这就意味着其要对建筑材料的市场进行全面的了解,并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来对材料的价格进行有价值的预测,尽可能的降低自己所承担的风险,但要做到这一点,对承包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旦自己的预测与实际情况产生极大的偏差,某一材料的价格大幅度上涨,这就意味着承包商可能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危险,从而导致建筑施工不能够顺利的进行。所以材料价格不调整这项对策对规避风险不适合[3]。
3.3 施工材料的价格有限制调整
这项举措是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材料的价格上涨到一定的范围时,比如说规定如果上涨到超过报价的10%或者20%,对其报价进行一定的有限度的调整,这个措施相比前两种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其考虑了业主和承包商两方的利益,在工程造价中建筑工程材料价格的风险管理上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在投标报价之前,承包商对市场进行全面的调研,报价时根据有价值的现实预测进行谨慎的报价,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业主的权益。有效的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由于资金的不足而导致工程的失败。
综上所述,在建筑行业中材料价格的风险管理中,有限制的调整报价的措施极为符合我国的市风险管理条例,承包商和业主共同承担风险最为合理。
4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价格风险控制
通过对建筑施工的实际调研我们发现,无论在施工之前如何对市场价格风险进行控制,在施工阶段也要对价格风险进行再次分析和控制。这样在施工过程才能更好的管理材料价格风险,在实际上更好的规避风险,在选材过程中承包商一般也为了自身的发展而都有自己的购货渠道,很大程度上的避免了建筑的质量问题引起业主的换货导致成本的上升。在竣工阶段,通过专业的人员对施工项目进行全面的检测,在建筑质量方面再一次得到了极大的保障,提高了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
5 结 论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其中材料价格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对材料价格的管控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总之要重视材料的市场报价,加强市场材料价格的监督和了解,建立企业内部的一个有现实意义的量化标准,加强对工程造价风险的管控。
参考文献
[1]万菊知.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02):2
[2]吴晓娇.建筑工程材料价格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风险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05).
[3]方徳席,姚跃群.浅谈建筑工程材料价格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风险管理[J].综合论述,2015,1.
收稿日期:2018-7-22
关键词: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材料价格;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4-0287-01
1 引 言
建筑工程中对建筑材料的选取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的影响了建筑的质量,然而材料的质量又直接关系着材料的价格,质量高的材料价格相比来说自然要贵一些,所以说材料的价格是工程造价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根据对建筑行业的调查得出,材料的费用整整的占据了整个建筑行业项目造价的60%之多,除此之外在房屋装饰工程上,材料的造价占据了整个项目费用高达70%,对一些豪华装修工程其甚至超过了80%,所以对建筑行业中的材料价格控制是整个建筑管理体系的关键,也是项目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1]。
2 建筑材料价格风险的因素
在建筑行业的施工过程中,影响材料价格风险的因素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①在项目投标过程中材料的报价存在风险。其中主要是由于在项目负责人进行投标之前要对市场进行调查,但有时由于各种因素可能导致项目负责人在市场调查中存在偏差,对一些材料的价格掌握的不是很准确,更为严重的是参与报价的核算人员缺乏经验或者认真的工作态度,这些都会导致投标的材料报价存在着偏差。②供给建筑行业材料的市场风险。建筑行业的材料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也在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而波动,有些建筑材料供不应求必然会导致其自身的价格的升高,这也是导致材料价格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③设计、业务的变更工程风险。在建筑行业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项目极有可能会存在临时变更的风险,其必然为导致材料造价的费用、设计调整费用等等发生改变,会对建筑工程的成本产生直接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施工阶段中存在着许多难以预料的风险,这些风险会导致建筑工程不能按照项目要求来进行施工,其在投标过程中对项目价格的报价就会存在着极大的偏差,这就对项目工程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生产成本增多的同时还不能够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建设[2]。
3 建筑工程中价格风险的管理合同
一个项目的完成需要经过从投标、设计、施工、竣工,到最后的验收等一个较为漫长的工期。在这个工期当中会发生很多未知的变化,其中材料的價格必然会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而发生一定的波动,所以在建筑施工之前要对材料的价格进行一定的评估,对材料的价格波动引起的风险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以往的施工经验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应对材料价格变动引起的风险。通常来说,应对材料价格波动引起的风险主要有价格按实调整、有限制的调整和完全不调整三个方面的措施。
3.1 建筑材料价格按实调整
价格按实调整主要是通过在施工之前与开发商拟定一个协议,在材料价格上涨到一个规定的限度时,要对工程的造价进行一个重新的调整,如果没有达到规定的价格上限则对工程造价不进行调整。这个方案从表面上看很符合实际的情况,但是在实际上其把风险都推给了业主承担,在项目施工中不符合风险共同分担的原则,其在一定程度上也违反了国家规定,其也不能够使得承包商正确的树立风险意识,对企业的管理产生一定的阻碍能力。建筑材料价格的变化必然会导致整个成本的提高。从市场规则上来说,这项举措不值得提倡。
3.2 建筑材料的价格不进行调整
这项举措是不管材料价格波动多大,其工程造价都按照事先规定好的造价来进行,其中由于价格波动而产生的风险都交给承包商个人来承担,这样承包商在投标过程中标书的报价就显得极为重要,承包商身上担负着太大的风险,这就意味着其要对建筑材料的市场进行全面的了解,并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来对材料的价格进行有价值的预测,尽可能的降低自己所承担的风险,但要做到这一点,对承包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旦自己的预测与实际情况产生极大的偏差,某一材料的价格大幅度上涨,这就意味着承包商可能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危险,从而导致建筑施工不能够顺利的进行。所以材料价格不调整这项对策对规避风险不适合[3]。
3.3 施工材料的价格有限制调整
这项举措是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材料的价格上涨到一定的范围时,比如说规定如果上涨到超过报价的10%或者20%,对其报价进行一定的有限度的调整,这个措施相比前两种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其考虑了业主和承包商两方的利益,在工程造价中建筑工程材料价格的风险管理上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在投标报价之前,承包商对市场进行全面的调研,报价时根据有价值的现实预测进行谨慎的报价,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业主的权益。有效的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由于资金的不足而导致工程的失败。
综上所述,在建筑行业中材料价格的风险管理中,有限制的调整报价的措施极为符合我国的市风险管理条例,承包商和业主共同承担风险最为合理。
4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价格风险控制
通过对建筑施工的实际调研我们发现,无论在施工之前如何对市场价格风险进行控制,在施工阶段也要对价格风险进行再次分析和控制。这样在施工过程才能更好的管理材料价格风险,在实际上更好的规避风险,在选材过程中承包商一般也为了自身的发展而都有自己的购货渠道,很大程度上的避免了建筑的质量问题引起业主的换货导致成本的上升。在竣工阶段,通过专业的人员对施工项目进行全面的检测,在建筑质量方面再一次得到了极大的保障,提高了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
5 结 论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其中材料价格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对材料价格的管控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总之要重视材料的市场报价,加强市场材料价格的监督和了解,建立企业内部的一个有现实意义的量化标准,加强对工程造价风险的管控。
参考文献
[1]万菊知.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02):2
[2]吴晓娇.建筑工程材料价格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风险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05).
[3]方徳席,姚跃群.浅谈建筑工程材料价格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风险管理[J].综合论述,2015,1.
收稿日期:2018-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