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食品的真面目

来源 :亚太传统医药·都市健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ll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讲究健康饮食的今天,低糖饮食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健康潮流。不过,无糖食品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为了迎合消费者日益增强的健康意识,现在各大超市和商场里的食品专柜都打起“无糖”牌,纷纷以“无糖”、“低糖”等为噱头,招徕客人,很多人更是将其与“减肥”“降低血糖”等概念画上等号。但所谓的“无糖食品”却并不一定就真的不含糖类,也不见得有其所宣传的那些保健功效。认清无糖食品的真面目,不因盲目轻信而过多食用导致对身体的伤害。
  此“无糖”非彼“无糖”
  “糖”在医学里是个广义概念,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淀粉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所谓无糖,通常来说,只代表在加工的时候没有加入白糖,不代表产品中完全不含有糖,很有可能含有淀粉水解物(糊精、麦芽糊精等),有些产品还会含有淀粉糖浆。这些物质都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葡萄糖,进食后照样会对血糖产生影响。
  按照我国《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只有含各种糖总量低于0.5%的食品,才能叫做无糖食品,这样说来很多所谓的“无糖”产品都不达标。比如说,没有加糖的牛奶中天然就含有乳糖;一些无糖食品虽然没有加糖,吃起来也完全没有甜味,但其主要原料是精加工面粉,这就和精面馒头一样,血糖生成指数很高,进食后能很快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迅速升高。没有加糖的水果中天然就含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而蔗糖就是日常所说的白糖。加工的时候,显然不可能把天然的糖完全去掉。
  因此,虽然很多食品包装袋上都标着“无糖”或“无蔗糖”的字样,但这并不代表产品里没有糖,也不意味着可以放心大胆地吃,更不意味着血糖不会升高,不代表该产品适合糖尿病人吃。食用无糖食品关键还要看这种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糊精等其他成分,而糊精,是大分子的淀粉经过水解后断裂成的大碎片,而这些大碎片再经过水解的最终产物,就是葡萄糖了,这也就是为大家所不喜欢的“糖”了。糖尿病、高血脂、肥胖人群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选购食品时应格外注意,尽量减少这类食物的摄入。
  甜味剂更易使人胖
  喜欢吃甜食,又不想吃到糖,很多人会选择添加了甜味剂的无糖食品,比如一些添加了糖醇、糖精等的食品,希望通过这些甜味剂的加入来解决喜爱甜食和怕胖之间的矛盾。
  既然是无糖食品,那么想要甜味就必然会添加甜味剂,一般采用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剂。如果添加的是糖醇和低聚糖,会升高成本,于是很多产品都选择高效甜味剂,特别是合成甜味剂,比如安赛蜜、甜蜜素、糖精、阿斯巴甜等。这些物质的甜度是蔗糖的几百倍,只要白糖量的几十分之一就可以。那么剩下的份额厂家会选择糊精来充数。
  甜味都与碳水化合物能量相联系。在进化的智慧当中,甜味意味着水果的营养、代表着血糖升高,带来能量上和情绪上的满足。但是,那些不能消化吸收、不能变成血糖的甜味剂来替代糖,我们的身体会有怎么样的反应呢?
  甜味添加剂能够蒙骗我们的味蕾,却不能欺骗我们的大脑。比如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用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进行大脑扫描发现,含有能量的葡萄糖和麦芽糊精饮料能刺激大脑的特定区域活化,这些区域会让身体产生被欣赏的感觉,而糖精却不能。
  这样也就说明,吃用甜味剂制作的“无糖食品”,根本不能满足大脑对于甜味的需求。这是因为,甜味剂的甜味刺激味蕾传向大脑,而大脑却得不到真正糖的激发,血糖也没有相应地上升,这些完全不一致的信号,让身体很困惑,会导致食欲障碍和代谢紊乱。这样一来,用人工添加剂制作的食品,甜味剂能刺激食欲,而不是满足食欲,会使人们吃得更多而不是更少,虽然这会对糖尿病患者起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却也增加了肥胖的危险。
  食品不甜也有糖
  人们对于无糖食品的另一个认识误区是,“无糖”就等于“不甜”,因此只要看到“无糖”字样的食品,就认为是健康的、具有一定减肥作用的食品,殊不知,这“不甜”却并不等于“无糖”,更是与健康、减肥没有多大关系。
  事实上,这些所谓的无糖食品中含有的糊精与白糖所不同的是,糊精不甜,而白糖是甜的。而糊精和糖浆使人体血糖的升高与白糖的速度几乎没有差别,甚至更快。因为人体消化糊精和消化白糖差不多是一个速度,因而让人长胖的效率,也和白糖没有差别。糊精几乎不含有其他营养物质,这一点也与白糖一样,如果您购买了这样的“无糖食品”,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下不少的糖,而糖尿病患者吃了后果就更不敢想象了。
  另外,一些人会对无糖食品中添加的甜味剂阿斯巴甜敏感,阿斯巴甜会破坏胰腺,从而导致糖尿病。还有人对“三氯蔗糖”这种高效甜味剂不耐受,吃了之后引起从头疼到思维模糊等各种不良反应。
  那么,是不是糖醇和低聚糖就一定最安全呢?事实上,糖醇和低聚糖虽然不会引起血糖的升高,又具有甜味,但是糖醇和低聚糖却可能会引起腹泻。
  无糖食品脂肪含量高
  很多人正是因为一些食品标记着“无糖”,就不加控制地食用这些食物。因此,切莫对无糖食品盲目信任,看到“无糖”二字就放心地吃。通常来说,这些无糖食物的营养价值都不高。因为一种不加糖的食品,其脂肪含量往往特别高,而脂肪是众人皆知的肥胖杀手,所含的能量比糖更高;而这些所谓无糖食品中的大量淀粉和糊精也不含有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对人体的营养价值不高。还有一些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如油炸食品、果仁、巧克力等,也会使血糖、血脂升高。
  正是这种打着“无糖”旗号的产品,使得那些喜好甜食、甜饮料和高度加工食品的人养成了坏的饮食习惯,不仅没有达到控制体重和血糖的目的,还会带来更多的健康问题。其实,控制体重和血糖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糖类物质的摄入,最好的饮食方法是少吃任何人工甜味的食物,多吃粗粮豆类和薯类,用天然质地的新鲜水果来替代甜食和甜饮料,千万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什么无糖、低糖食品上。
  慧眼识别精挑选
  在购买无糖食品时,不要光看是否含蔗糖、白糖等成分,还必须看其配料表中是否有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蜂蜜等成分,如果有上述成分,食用后血糖一样会升高。此外,消费者要看食品配量表上标注的低脂肪、低血糖生成指数、低热量原料,是否含有高膳食纤维等。之所以不能只盯住“糖”字,是因为“糖”在医学上是个广义的概念,糖可以专门指白糖,也可以指各种有甜味的、能够在人体中转变成为葡萄糖的食品成分,比如麦芽糖、葡萄糖、果糖、果葡糖浆等,哪怕没有甜味,只要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转化为葡萄糖,都可以称为“糖类物质”。
  理想的无糖食品
  理想的无糖食品主要原料为低热量、低脂肪、富含高膳食纤维的无糖食品,如荞麦、燕麦、魔芋等,适当食用可控制餐后血糖,还有饱腹、通便、减肥、降脂等功效,十分适合肥胖、便秘者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选用。
  目前,市场上虽然有各种无糖饮料,但提倡首选茶。因为茶叶是富含抗老化、提高免疫力和降糖、降脂的物质。很多无糖饮料虽然不含蔗糖,却含有果糖和脂肪,所以饮用无糖果汁、核桃露、杏仁露后,也应适当减少其他热量的摄入,否则仍有可能总量“超标”。
  此外,肾功能受损的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豆类食品,否则会增加肾脏负担;高血脂、肥胖患者不应选用高脂、高热量食物,如油炸食品、果仁、黑芝麻糊、核桃粉、巧克力等无糖食品;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患者应选择清淡、低盐、少油、高膳食纤维的药食两用的无糖食品,如膳食纤维素、葛根粉、魔芋、荞麦、莜麦、山药等。
其他文献
最近几年,流行病学一直致力于研究肉类摄入量与癌症发病几率的关系。普遍认为减少红肉或加工肉制品的摄入量,可能减少癌症的发病几率。  远离加工肉类  据BBC(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瑞典研究人员提醒,食用经过预处理的肉类,如咸肉、腌肉、熏肉或香肠,有可能患胰腺癌。虽然得这种罕见癌病的几率比较低,但每天吃50克的加工肉类,大约相当于1根香肠,患病的风险增加19%。  从事此项研究的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苏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冰片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透过血脑屏障(BBB)的影响。方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BMSCs+冰片组、BMSCs组、冰片组、模型组和正常组5个组;MCAO术后24小时, 灌服冰片30min后,以3×106 BMSCs经右颈总动脉注射入大鼠体内;分别于脑缺血再灌注后第1、14、28天检查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并于实验结束时采血检测血象、肝肾功能。结果:BM
期刊
寒风凛冽的季节,吃一顿热气腾腾的涮羊肉,不但能驱寒,还有意想不到的益气补虚,补血助阳,促进血液循环,暖胃疗肺的效果。不过,羊肉甘温大热,过多食用会促使一些病灶发展,加重病情,并不是对所有的人都合适。而且,羊肉与其他食物一起吃的时候,要注意有所禁忌。  解字“羊”  古时候,人们认为世上最鲜美的食物无外乎两样,一个是“鱼”另一个是“羊”,这两样东西合起来就组成了“鲜”字。还有很多与美味相关的字,都和
期刊
肉类是一些微量营养成分的必需来源,这是因为一些微量成分仅在肉中存在,或者是因为肉中存在的一些微量成分,其生物利用率高。每天食用100g肉和肝脏能够满足日推荐量50%的铁、锌、硒、维生素B和100%的维生素A。  蛋白质  肉类是优质食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每100克牛羊肉大约能提供20g蛋白质,混合型食物结构比素食型食物结构能够摄入较多的蛋白质。高蛋白(以红瘦肉为例)与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结构比低蛋白
期刊
吃好一日三餐不仅包括营养搭配合理、丰富,还要求吃得规律。生活中,很多人因为没有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该吃的时候饿肚子,导致营养不良,精力不佳;不该吃的时候偏偏暴饮暴食,诱发消化系统疾病、肥胖以及多种慢性病。本期,给大家推荐一个吃饭的最佳时间表。  清晨,太阳慢慢升起,身体也渐渐苏醒。到了早上7点左右,胃肠道已经完全苏醒,消化系统开始运转,这个时候吃早餐最能高效地消化、吸收食物营养。满分早餐至少应包括
期刊
我国一家大型医院的肿瘤科统计发现,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肿瘤晚期病人,人均花费5.5万元,平均存活时间只有12天,而同是肿瘤晚期病人,在临终普通病房就治,人均花费1.5万元,存活时间反而长,达17天。  “全民癌症风险管理宣传计划”日前在我国正式启动,将就民众的癌症风险控制意识进行一次全面调查。  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刘端祺说,要注意肿瘤晚期病人的过度治疗问题。在抗癌路上,我们的策略应该是治疗能治疗
期刊
很多人认为,心脏病和2型糖尿病等是吃肉导致的,特别是红肉。然而,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发现,未加工的红肉与心脏病及2型糖尿病之间不存在关联性。但是,加工肉食的确不利健康,如高温油炸等过度烹饪,与肉本身无关。最不应该忽视的是,肉类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优质蛋白、健康脂肪等人体和大脑健康必不可少的营养。
期刊
早起锻炼,然后工作学习,是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作息规律,但是晨练真的最健康吗?研究发现,下午锻炼更有利于调整紊乱的生物钟,同时,还有许多其他的好处。  下午锻炼能够帮助我们调整生物钟  我们的健康状况与身体的生物钟息息相关:大脑、肝脏、心脏等器官的活动都受到生物钟的控制。我们体内有很多像“启动器”一样的细胞,在受到光线等外部刺激后,会引发一系列的分子效应。特定基因开始制造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被释放到身
期刊
头顶是湛蓝的天空,身边是皑皑的白雪世界,呼吸着冬季特有的新鲜冰爽空气,这一切都伴随着自己在滑雪道上的飞驰越发美好起来。滑雪这项速度与激情并存的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热捧。  相关政策法规  相关政策法规:国际雪联,全称国际滑雪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Ski Federation,于1924年2月2日在法国成立,《国际雪联10条安全准则》规定了滑雪者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对应的中国雪协
期刊
今年1/4国土受雾霾影响  11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指出,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雾日数呈明显减少,霾日数明显增加,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  从空间分布看,雾霾日数变化呈东增西减趋势。东北、西北和西南大部地区雾霾日数每年减少0—0.5天,除新疆北部外,西部地区年雾霾日数基本都在5天以下;华北、长江中下游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