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独立三步曲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n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葡萄牙巴西殖民
  拔牙师高举义旗
  
  1492年西班牙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葡萄牙紧追不舍。1500年4月24日,葡王室装备的大型探险队,在卡布拉尔率领下登上今巴西巴伊亚州海岸,取名“圣十字地”,竖起刻有葡王室徽章的十字架,宣布此地属葡萄牙所有。
  探险队到处寻觅黄金,一无所得,却在海岸发现一种名贵硬木,从中提取了欧洲紧缺的红色染料,其色如炭火一般红艳。葡语称“炭火”为“巴萨”,遂称此地为“巴西”。
  1530年,葡贵族索萨偕400名移民和随侍黑奴,在今圣保罗、圣多斯建立殖民据点。索萨将巴西划为14块领土,分封给12名贵族,在萨尔瓦多建立总督府和主教区,统一管辖各领地。
  当时巴西有300多万印第安土著,殖民者将其掳来伐木,当苦工。印第安人奋起反抗,殖民者进行血腥讨伐,一百年间竟有200万人死于非命,余者逃入深山老林。由于劳力不足,输入黑奴补充,到1850年为止,输入巴西的黑奴达700万人之多。
  葡萄牙贵族圈占土地,想多大就有多大。有一个种植园广达10多万平方公里,比葡萄牙本土还要大。在亚马孙河流域的一个种植园,更达30万平方公里,相当英国、爱尔兰两国的面积。种植园无所不包,自设军队和监牢,庄园主就是“土皇帝”。
  1693年在内地特雷普伊发现大金矿,移民汹涌而来,到了1763年,葡萄牙与西班牙平分了南美大陆,巴西迁首府于里约热内卢,辖地851万平方公里,比葡萄牙本土大92倍半;人口335万,超过宗主国。白人、黑人、印第安人加速融合,形成世上最大的葡语国家。
  米纳斯地区(今称米纳斯吉拉斯州)掀起“黄金热”。当地成为巴西人口最多、经济最繁荣的地区。殖民当局对米纳斯“竭泽而渔”,按黄金旺产期份额征收黄金税;而米纳斯矿源日渐枯竭,难以完成任务,到1789年拖欠8940公斤黄金的税金。殖民政府强行分摊到居民身上,限期交清,并没收矿主的奴隶,抢夺了金店的首饰,搅得民怨沸腾。
  土生白人的儿子沙维尔幼年随父进山采金,长大后当拔牙师。他博览群书,医术高明,广交朋友,人们亲切地叫他“蒂拉登特斯”(即葡语的拔牙师)。
  蒂拉登特斯经商失败后,到龙骑兵团当兵,后升为少尉。此时美国已摆脱英国而独立,他寻思巴西只有摆脱葡萄牙才有出路,便刻苦学习英、法语,将美国《独立宣言》译成葡文,到处宣讲。
  1787年,蒂拉登特斯为设计供水工程来到里约热内卢,结识了留学英、美的民主派人士马西埃尔,串连一批人建立了一个密谋者组织,力主仿效美国建立巴西共和国。
  1789年初,米纳斯总督巴巴塞纳决定武力征税。密谋者组织商定起义纲领,通知各城同志起事。蒂拉登特斯承担袭击总督卫队、活捉巴巴塞纳的任务。
  就在揭竿起义前夕,叛徒告了密,蒂拉登特斯和30多位密谋者皆于同时被捕。他视死如归,承认自己是组织召集人和起义计划制定者,宣称:“只要不杀其他人,我有十余性命也愿意献出来。”
  经过将近3年的黑牢生活,在第11次严刑拷问时,蒂拉登特斯依然坚持共和信仰。1792年4月18日,对蒂拉登特斯等11人判处死刑。两天后,葡王改判10人终生苦役,对“拒不认罪”的蒂拉登特斯维持原判。
  1792年4月21日,里约热内卢军号凄厉,3团葡军布防在刑场和街道上,蒂拉登特斯昂首走向刑场,市民含泪临窗向英雄告别。蒂大步跨上绞刑架,命刽子手速速施刑,引颈从容就义。殖民政府将英雄头颅割下,悬在路口示众;并将烈士遗体肢解,分挂在几根木柱上;同时捣毁英雄的故居,在废墟上竖立“罪人”碑。
  这次起义在巴西独立史上响起第一声春雷,指引巴西人民将斗争矛头指向葡萄牙殖民者。人们冒死盗走英雄的头颅,秘密埋藏起来。巴西独立后,将英雄故乡命名为蒂拉登特斯市。
  
  巴西人民争自由再度起事
  约翰六世派重兵镇压共和
  
  蒂拉登特斯就义不久,巴伊亚地区出现新的密谋者。裁缝德乌斯和士兵贡萨加组织了“播火骑士社”,1798年8月12日在街头贴出“争取自由”的标语。贡萨加当天被捕,德乌斯仓促发动起义,攻打殖民机关。由于力量悬殊而失败,领导人都被绞死。这次起义被称为“裁缝革命”。
  1807年葡萄牙本土被法国拿破仑占领,摄政王约翰率1.5万人携带国库公款,乘荚舰逃来巴西。翌年3月在里约热内卢建立葡萄牙帝国朝廷,对巴西进行直接统治。王室将庞大的开支强加在巴西人民头上,矛盾更加激化。
  1816年伯南布哥省大旱,饿殍遍野,共济会领袖马丁斯(商人)、利马(军人)决定组织反葡武装起义。1817年3月6日事泄,马丁斯被捕。但在逮捕利马时,葡军头目反被利马击毙。7日,各界“暴民”走上街头,高呼“独立万岁”,攻打省政府,救出马丁斯。殖民军从海上逃跑,起义者迅速占领省府累西腓市,控制了全省局势。3月8日成立以马丁斯为首的临时政府,派员联络邻近各省,东北部诸省相继成立共和政权,宣告脱离葡萄牙统治。
  此时葡本土已经光复,约翰于1816年在巴西继承王位,称约翰六世,丽在本土设立派出机构。约翰出动了全部兵力前往伯南布哥镇压起义,派海军封锁了海岸线。葡舰炮轰累西腓,8营陆军攻进伯南布哥省。5月15日,共和军与葡军在累西腓郊外决战,因装备恶劣被击溃,马丁斯等300余人被俘。葡军屠城,马丁斯、利马等领袖被处死,头颅被分挂在各城市,尸体被马队拖着游街示众。这个存在不到3个月的共和政府终被扼杀,起义者多被流放荒岛服终身苦役。
  伯南布哥起义是巴西独立前的总演习,它敲响了葡萄牙在美洲殖民统治的丧钟。
  
  葡摄政宣布巴西独立
  假决裂父子隔岸称帝
  
  1820年葡萄牙爆发资产阶级立宪革命,立宪议会唯恐小葡萄牙成了大巴西的陪衬,命国王约翰六世回国。1821年国王任命儿子佩德罗为巴西摄政王,面授机宜:“如果巴西要脱离萄牙分立,你必须抢在冒险家之前采取行动!”而后带着从巴西搜括来的财宝返葡。
  24岁的佩德罗奉命留守巴西,他与大庄园主结成联盟,决定采取“和平”独立的方针。不久,葡议会下令撤消巴西中央政权和法院,将巴西划为几个省,直接置于葡萄牙统治之下;同时命佩德罗回国“完成学业”。这些决策伤害了大庄园主的利益,各省纷纷请愿,要求佩德罗继续留在巴西摄政。里约热内卢居民聚集在王宫门前,要求佩德罗表态。佩德罗顺水推舟,宣布:“我留下!”
  1822年1月11日,葡军奉宗主国之令,包围王官,用武力胁迫 佩德罗回国。佩德罗勃然大怒,命巴西民团与葡军作战。1万多人迅速聚集王宫广场。葡军见势不妙,悄悄撤往尼泰罗伊岛。佩德罗宣布不再执行来自里斯本的命令,将里约热内卢葡军全部驱逐出境;成立了“巴西各省代表委员会”,自任主席,由土生白人博尼法西奥任政府首脑。宗主国拒不承认“代表委员会”,决定派兵讨伐。
  9月7日,在外地巡视的佩德罗来到伊皮兰加河畔,遇见传递里斯本命令的信使,佩德罗看完文书,愤怒撕掉头顶缀有葡萄牙标记的帽徽,抽剑仰天高呼:“现在不脱离葡萄牙,更待何时!不独立,毋宁死!”
  1822年10月12日,佩德罗被拥为巴西帝国立宪皇帝,称佩德罗一世,与大西洋彼岸的萄萄牙帝国约翰六世唱起对台戏,父子表面分道扬镰,暗里默契,继续统治着巴西。
  宗主国不愿巴西分立,派遣舰队增援巴西葡军,一度占领巴伊亚等北部省份。伯南布哥省四百义勇军打响“巴西独立”第一枪,击溃葡军,成立自治委员会。巴西新政府没收境内葡萄牙战舰,聘请英国人科克伦为海军上将,北上讨伐葡国陆军。1824年2月,巴西领土上葡军全部被肃清。第二年8月,葡萄牙不得不承认巴西的独立。
  
  元帅丰塞卡推翻昏皇帝
  联邦共和国效法美利坚
  
  “和平演变”而成的巴西帝国,独立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流血斗争,独立后也没有发生明显的社会变化。与绝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的情况相反,独立后的巴西依旧保留着君主政体和奴隶制度。
  共和派欲推翻帝制,只能信赖军队。当时的皇帝佩罗德二世昏庸无能,政府与军队的裂痕很深,首相普雷托一再扩编宪兵,加强国民警卫队,用以抵消军队的影响。1889年11月12日,共和派人士在丰塞卡元帅家中策划政变。15日,两个骑兵团、一个炮兵营占领了王宫和政府机关,逮捕大臣’。普雷托命陆军组织镇压,将军们表示“无能为力”。丰塞卡元师走进总司令部,来到关押大臣的房间里,宣布普雷托内阁已被推翻。
  正在外地避暑的昏皇帝佩德罗二世,收到丰塞卡的通知,被强制押解上船,永远放逐。
  16日,丰塞卡元帅自任临时政府首脑,颁布第1号法令,宣告“巴西帝国”改名“巴西联邦共和国”。
  1891年,巴西制订了一部美利坚式的宪法,选举丰塞卡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责任编辑 孙开颜)
其他文献
据载,乾隆皇帝曾在新疆得一香妃,她不仅美貌出众,秀外慧中,而且身体能散发出一种奇特芬芳的花香。  香妃能否体散清香暂且不谈,科学家对人的体香研究结果却是很有趣的。    体香因人而异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体味即肌肤所分泌的皮脂(油分)味及汗味,其缘由除了遗传因素之外,主要与她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结构相关。  科研发现,人体分泌的汗液中,含有一种丁酸酯的物质,汗量大时丁酸酯也多,反之则少。当汗液中含
期刊
打捞中山舰一事在国内外引起重大反响,打捞过程中所运用的种种现代勘测手段、监视系统,以及动用大型驳船、绞车等现代起重设备,令世人惊叹不已。其实打捞沉舰的技术,在我国却是自古就有的。  据史书记载,位于山西省永济县境内的蒲津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桥,也是横跨黄河的第一座浮桥,它是沟通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交通的必由之道。为了使蒲津桥千秋永固,唐玄宗时,曾铸造了3万余斤的铁牛锚8只,分别置于黄河两岸,拉住蒲津
期刊
我刚上大学就迷上了大西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内地优越的生活条件,以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成为九十年代首批援建大西北的热血青年。那晚,火车到兰州站,已是三点多钟。我提心吊胆地住进一家小店,放下行李,在一盏昏暗的孤灯下,在一群蚊子的包围中,我诗兴大发,挥毫疾书:  “黛色山峰/从葱绿中隐退/秀丽的故乡河/在记忆尽头/……西风瑟瑟/驱逐浪荡的黄沙/……沙幕遮掩的古城堡/闪现古烽火台的亮光。”  原计划作西北
期刊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绅《悯农》(二首)(诗)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樽前呵手镊霜须。  ——宋·苏轼《浣溪沙》(词)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张养
期刊
在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曹雪芹花了大量笔墨描写贾府猜制灯谜的趣事。据统计,全书共出现了27条灯谜,先后出现在第二十二回和第五十回里。  从书中出现的灯谜来看,曹雪芹称得上制谜高手。他借用灯谜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表现书中人物的性格品德,有些还暗示了人物的遭遇和结局。我们不妨就第22回中的部分灯谜做些赏析。  贾府“四春”所制灯谜分别为:  元春:“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
期刊
去年11月8日,在沈阳故宫里,热闹异常。台湾谜长沈志谦、徐添河、周宏松和沈阳近20名谜友,边参观边谈谜,别具情趣。当时笔者有感,曾作了3则即景谜。  刚入故宫大门,笔者回头指着收票口说:“小俩口来了”。当时是有一对青年男女,可他们没听见,笔者的原意是猜京剧名一。大家猜得很高兴,徐添河先生很快猜出来了,谜底是“二进宫”。  当时天气很冷,路旁已有薄冰。台湾人没有见过北国的冰天雪地,话题从冰入雪。笔者
期刊
清代,官场腐败,赌博成风,即便在天子眼皮之下的京城仍然赌风甚炽,京师九城几乎处处都有赌坊(赌场)。一些官宦士绅、贵族子弟、在京外官往往通宵达旦,聚众设赌,赌资之巨,令人咋舌。在这种情况下,京城赌棍便应运而生。他们大多是些光棍、无赖或痞子,研究赌术,混迹赌坊,专靠赌博吃饭,这些人无法无天,连官府也奈他无何。同治、光绪年间。北京城便出了位“鼎鼎有名”的赌棍姚四宝。  姚四宝,本名敦布(字赋彤),安徽人
期刊
著名的英国吉尼斯啤酒公司,每年都要出版一本《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最近则出版了一本新奇的小册子,内容是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对自己时代出现的新发现、新发明以及新理论所作出的一些失误的预测、评价及见解。该书共收集了1300多个实例。  历史上不乏权威专家对重大发现、发明的意义估计不足的实例,然而这些发现、发明则对后来的世界面貌乃至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变革。即使那些发明者本人,对自己研究成果的前景
期刊
顾名思义,香港意即芳香的海港。关于这一美丽名称的由来,有着种种的传说,一般说法是香港过去曾是运香、贩香的港口,所以得名“香港”。明朝时,香港属广东省东莞县所管辖,东莞县境内盛产“莞香”。莞香是著名的贡品,江浙等地的达官贵人都特别喜欢。大批的莞香每年都由东莞各地运到九龙的尖沙咀,再渡海到港岛的石排湾(即现香港仔)集中,然后转销沿海各省。因为这里是莞香集散的港口,故此得名“香港”,意为“莞香之港”。 
期刊
清末官场腐败,贿赂风行,为历史上所罕见。清官内院。太监、内侍公然贿赂,竹杠敲到皇帝头上,其他后妃、公主、亲王、大臣更不能幸免。太监、内侍们利用接近太后、皇上,可以打小报告,他们层层索贿,已相沿成习。据记载,当时贿赂之盛,花样之多,令人叹为观止。这里编选几则趣闻轶事,以飨读者。    皇帝亦行贿    清官规矩,皇帝,后妃,每天要给太后请安。光绪帝每天早晨向慈禧太后请安,但不得擅自直入太后寝宫,必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