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上大西北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ky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刚上大学就迷上了大西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内地优越的生活条件,以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成为九十年代首批援建大西北的热血青年。那晚,火车到兰州站,已是三点多钟。我提心吊胆地住进一家小店,放下行李,在一盏昏暗的孤灯下,在一群蚊子的包围中,我诗兴大发,挥毫疾书:
  “黛色山峰/从葱绿中隐退/秀丽的故乡河/在记忆尽头/……西风瑟瑟/驱逐浪荡的黄沙/……沙幕遮掩的古城堡/闪现古烽火台的亮光。”
  原计划作西北过客,没想到在西北一呆就是六年,也没料到因工作需要被迫离开西北时竟如此依恋那块被许多人视为不毛之地、闻之色变的土地。
  刚到时见到整日整月的灿烂阳光,蓝天白云。很快就尝到了这阳光的厉害。只有阳光,没有雨露,禾苗如何生长?人如何生活?我不停地喝水,即使是在晚上睡觉,也要隔一两小时爬起来喝一次,否则就会流鼻血。那里的空气之干燥和风沙之大是内地人不敢想象的。兰州冷起来也够呛,最低可达零下30摄氏度。有一年冬天,我住的房间暖气不通,当地人进了我的房间都大叫“受不了”、“吃不消”。我这个南方来的人却成天在这里伏案工作。
  西北本地人朴实真诚,乐于助人,不排外。但林子大了,鸟儿也就杂了。一些先到为“君”者利用资历和权势,任意摆布后到的“臣”。我生性老实,以苦为乐,不计个人荣辱。有人便利用我的“弱点”,抓我的差,代写论文、当服务员、通信员、扫地工……。
  为了生活,我只好如变色龙一般左冲右突,搞文艺创作,写学术论文,当外文翻译,任大学教师等等,每天都要工作十多个小时。独自一人,还要抚养一个三岁的儿子,每晚12点为孩子洗衣服;每个周末,带孩子去玩……
  大西北那“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环境磨练了我。感性的痛苦虽然难以忘却,理性的满足却更使人留恋。
  我研究了多年美学,到了大西北,才真正认识了美。西方美学家把美分为五个部类,即崇高、伟大、美丽、妩媚、乖巧。中国人则把美分为两种,一种是“杏花春雨江南”的柔情美,一种是“骏马秋风冀北”的阳刚美。崇高、庞大、广阔、高亢、猛烈、顽强,这就是大西北的美!
  恶劣环境锻炼了我的筋骨,阳刚之美陶冶了我的品格,使我这个文弱书生,变成一匹“黑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一年后成为中国西部文学研究所成果最多的人,三年后成为西北最有影响的诗歌评论家之一,六年后成为各地争抢的“人才”。
  西北六年,是我成长的六年,苦耕的六年,也是丰收的六年。六年中,我参加编写专著五部,在《社会科学战线》等近百家报刊发表文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科论文400余篇约200万字,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和翻译作品500余篇约300万字。西北改变了我的一生,那是我一生中最无悔的选择。
  大西北,给了我最大的精神财富!今天,连麻雀都“东南飞”的时候,我却在大西北流连忘返。一直生活在南方的妻子百思不解:“你真是傻瓜!西北有什么值得留恋的?除了思亲的痛苦、工作的艰辛、气候的恶劣、生活的无助、孤独的无奈,还有什么?”我说:“大西北把我炼成了一个坚韧不拔的男子汉,这比什么都宝贵!”我再次提笔疾书;
  “让险象环生/让战斗蜂拥而至/响应旷野的呼唤/驾驭狂奔的野马/驰骋在/人生旅途。”
  (责任编辑/吕昭明)
其他文献
在清末民初的中国文坛上,有一位令万千读者仰慕的奇才。他集诗人、作家、画家、翻译家于一身,其清颖秀丽之诗、潇洒俊逸之文、清高绝俗之画、缠绵悱恻之小说,令多少人为之倾倒。尤其是他创作的恋情小说,以惆怅、感伤、忧郁之情细腻地叙述了一个个使人梦萦情牵的爱情故事,开鸳鸯蝴蝶派之先河。他就是一代才子苏曼殊。  苏曼殊一生多愁善感、情缠意绵,对异性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他曾遁入空门,想以此锻炼超凡脱俗,清心寡欲的意
期刊
王银茂编选    孙毅 河北大城县人,1904年生,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部部长,总参谋部军训部副部长、总参谋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师昌绪 1920年生于河北徐水,系金属学、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双院士专家,现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研究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刘炳森 1937年生于上海。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故
期刊
芦沟桥事变后,亲日分子活动更加猖獗。汪伪汉奸集团在东洋刀的庇护下,积极活动,准备将北平王克敏“临时政府”、南京梁鸿志“维新政府”,以及德穆楚克栋鲁普的“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等几股污水汇成污流,在南京建立全国性的伪中央政权,取蒋而代之。1940年3月底,大小汉奸在南京粉墨登场,宣告成立汪伪傀儡政权,与蒋介石的重庆国民政府唱开了对台戏。  蒋介石深感“宝座”受到严重威胁,决心对汪伪还以颜色,下令南京、上
期刊
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美国朝野上下大为震惊,美国自鸣得意的原子弹讹诈战略宣告破产。  二战结束后,美苏关系日趋紧张,苏联在原子弹方面的突破,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使得反共的麦卡锡主义在美国更加猖獗。  该主义的创始人约瑟夫·麦卡锡,是美国参议员,他一贯玩弄造谣惑众的卑劣伎俩,以反共作为政治投机的主要手段。有一次,他在西弗吉尼亚州共和党人的集会上危言耸听地说,有205名共产党
期刊
“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由来    座落在风景名城杭州市的“江南药王府”胡庆余堂中药堂创建于1874年(清同治十四年)。它的创始人即“红顶商人”胡雪岩。胡又名光墉,安徽绩溪人。他到杭州后,开始在一家钱庄当小伙计。因他为人精明能干,极善应酬交际,很快适应了工作和生活环境。后来他独自开办阜康钱庄,自主经营。由于他为当时清廷重臣左宗棠集资了巨额军饷、援助大量军械和药品,缓解了左的军队缺粮、缺药之急。宗棠为了
期刊
在世界女性诗歌中,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很多妇女写诗并不是为了献身艺术,也不是为了向社会显示作家诗人以及普通人的社会责任感,而是为了安慰自己而写诗。她们的诗不是言志的艺术,而是抒情的艺术;与其说她们是诗人,不如说她们只是在生活中所受的挫折较多,特别是在感情上所受的创伤较重的凡人。有人说:“悲愤出诗人”,对于女诗人,应该说是哀怨出诗人。  生于公元7世纪的爱尔兰女诗人就是世界女性诗歌史上较为典型
期刊
银是一种最白的金属,纯银像月亮一般洁白,闪烁着银白色的光辉。银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氧化。在地壳中银比黄金的含量高20多倍,也能见到大块的自然银,世界上曾发现过一块重13.5吨的天然银块。  世界上银的储量最多的是前苏联和美国,两者占世界总储量的51%,我国银的产量也不少,银的储量十分丰富,居世界第三位。产银最多的国家是墨西哥、加拿大、秘鲁、前苏联、美国和中国。据统计:5000年来人类大约采炼出10
期刊
在《封神演义》中,描写了姜子牙乘坐元始天尊赠送的“四不象”,率天下八百镇诸侯讨伐商纣的故事,使得“四不象”妇孺皆知。  “四不象”为麋鹿的俗称,因其“角似鹿非鹿,颈似驼非驼,蹄似牛非牛,尾似驴而非驴”而得名。麋鹿原产地在中国,被古代君王豢养于园林,或悠游于沼泽原野。  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的一天,一位名叫阿芒·达卫的法国天主教神父,经过北京南郊的皇家猎苑“南海子”时,他从围墙外惊讶地瞥见这
期刊
据载,乾隆皇帝曾在新疆得一香妃,她不仅美貌出众,秀外慧中,而且身体能散发出一种奇特芬芳的花香。  香妃能否体散清香暂且不谈,科学家对人的体香研究结果却是很有趣的。    体香因人而异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体味即肌肤所分泌的皮脂(油分)味及汗味,其缘由除了遗传因素之外,主要与她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结构相关。  科研发现,人体分泌的汗液中,含有一种丁酸酯的物质,汗量大时丁酸酯也多,反之则少。当汗液中含
期刊
打捞中山舰一事在国内外引起重大反响,打捞过程中所运用的种种现代勘测手段、监视系统,以及动用大型驳船、绞车等现代起重设备,令世人惊叹不已。其实打捞沉舰的技术,在我国却是自古就有的。  据史书记载,位于山西省永济县境内的蒲津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桥,也是横跨黄河的第一座浮桥,它是沟通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交通的必由之道。为了使蒲津桥千秋永固,唐玄宗时,曾铸造了3万余斤的铁牛锚8只,分别置于黄河两岸,拉住蒲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