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策略研究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keshu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需要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加强學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成为新时期高素质人才。这就需要初中英语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导入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整节课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视,注重课堂导入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本文就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 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7-0172-01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较为陈旧,对课堂导入环节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使得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沉闷,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对此,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加强对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视,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丰富的导入内容,进而快速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
  1.课堂教学导入的意义和形式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导入作为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能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参与度,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要注意课堂导入的趣味性与合理性。课堂导入的主要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趣味性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合理性则是要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合理的设计课堂导入,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1)生活导入法
  英语教学与实际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对此,教师可利用生活导入法进行课堂导入,这样不仅能加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感受英语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的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The birthday party”时,教师可在导入环节让学生交流自己在过生日时的情景,同时与国外生日派对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发现异同。这样不仅快速的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使学生了解国外过生日有哪些的不同,进而有效的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生活中的实物进行课堂导入,例如,在教学“Shopping”时,教师可将课文中一些实物在课堂导入环节展示给学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游戏导入法
  游戏一直是学生较为喜爱的一种形式,对此,初中英语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将游戏融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的氛围。例如,教学“Playing Sports”一课时,教师可与学生进行“我来比划你来猜”的小游戏,教师描述体育项目或体育用品,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进行回答,如“The two teams in the match have 10 players and 1 goalkeeper respectively,playing on the rectangular grass field.”学生从教师的描述中很快就能得出“Football”。教师还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这样的小游戏能快速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
  (3)情景导入法
  情景教学是新课改下一种广泛应用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时,愚公移山是学生都十分熟悉故事,教师可在教学之前为学生布置好预习任务,在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分别扮演愚公、智叟、邻居、天神等人物,从而在情景表演中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加强对词句、语法等知识的掌握,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4)视频导入法
  信息技术已经在教学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此,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导入时,可灵活的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直观的进行感受,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理解难度。例如,在教学“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国内外的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如Forbidden city、Triumphal Arch、White house.Pyramid、Danube等等,不仅能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策略还有很多种,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的丰富课堂导入的内容和形式,从而带给学生全新的教学体验,促使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潘奕如.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导入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9):87
  [2]石志刚.浅析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的教学策略[J].英语教师,2018.18(01):80-82
  [3]刘红霞.浅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优化策略[J].名师在线,2017(18):26-27
其他文献
摘 要: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以来,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教学“权威”的思想与观念,加强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语言层面、文化层面以及思维模式层面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英语思维创新能力,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批判性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
摘 要:高中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表达、沟通、应用能力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有关键意义。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也是新课程改革后的基本要求。文化品格属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必备品格之一,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化品格;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 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
2012年4月9日,由广州科通展览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八届广州国际名酒展览会”喜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批文,成为华南地区唯一国家级专业国际酒展,并正式更名为“2012中国(广州)国际
摘 要:小学数学授课中讲解建模知识,不仅能深化理解,抓住数学知识本质,而且能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升,因此,应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将建模知识有效的渗透至教学之中,不断提高建模意识与建模能力,为更好的学习与应用数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就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建模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
摘 要:创造性思维是评判一个人创新能力的标准,是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随着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增多,小学教育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创造性思维体系。数学的学习是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的育人作用,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创造性思维。本文探讨了多种能够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
大多数白葡萄酒在瓶储过程中会因挥发酯的挥发,清新感和果香都会变淡,而较高的贮藏温度则会加速这些变化。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不同的贮藏温度对长相思白葡萄酒中化学组分及感官
摘 要:在小学高年段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作文成绩较低的现象要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总结得出因学生单词积累不多、语句书写不规范以及在写出的作文内容不完整,难以取得高分数,对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多积累单词,并引导学生写英语日记、仿写英语句子,使学生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单词造句,从而提高学生仿写能力、写作能力、写作分数。  关键词:小学;高年段;英语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
摘 要:小学阅读教学在理论内容的安排上主要由理论教学以及实践的写作教学组成。在新时期的教育发展中,教学观念逐渐由仅重视理论教育转为理论与实践双向重视。对此,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变化下,教师需要结合其特点进行教育工作上的革新以及完善,从而促进阅读与写作教育往更高水平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
摘要: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大家在教育、抚养方面往往倾向于二胎,对于老大的心理需求相对忽视,这便造成了很多家庭矛盾,影响到家庭和谐。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二孩家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關键词:二孩家庭;家庭教育;问题调查  【中图分类号】G7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2-0002-02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计划生育
摘 要: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民主法治的深化,增强国民法治观念,树立法律意识,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命题。我们要想提高国民素质,重在道德引导与法治规范,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就要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娃娃抓起,使学生将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达到法律意识与自身行为的知行合一,形成良好的法治素养。本文立足于统编教材,探寻培养学生法治精神的有效路径,以此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