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急危症的中医内科治疗研究

来源 :医药界·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对内科疑难急危症诊治的疗效。方法:选取了2012年3月-2014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内科疑难急危症患者30例,其中经过检查确诊为急性心绞痛11例,急性肠梗阻9例,急性黄疸肝炎10例,对患者进行对症中医治疗,观察其术后疗效,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选患者在接受中医方式治疗后,临床症状得以有效缓解,甚至消失,预后良好,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较少。结论:在内科疑难急危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传统的中医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对于一些顽固疾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应该重视起来,并实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中医内科; 疑难急危症; 手术治疗
  一般在临床上治疗疑难急危症的患者,一些常规的临床治疗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这些治疗外传统中医诊疗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医院的内科诊室对急危症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传统中医治疗技术,使中医药学疗效发挥的淋漓尽致[1]。此次研究选择了我院30例内科急危症的患者进行分析,均采取中医方式进行治疗,现将治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选择了入住我院内科治疗的30例疑难急危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29~5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9±3.4)。在30例疑难急危症患者中,经过系统检查确诊为急性心绞痛11例,急性肠梗阻9例,急性黄疸肝炎10例。其中11例急性心绞痛的患者在治疗前询问病史时发现有8例患者有心绞痛病史,心悸气短、胸闷、面色苍白、冒虚汗是临床主要的一些表现。对其口舌进行观察发现口舌呈暗紫色。9例急性肠梗阻的患者在入院前均有腹部的剧烈胀痛,对其口舌进行观察,发现舌头潮红,对其进行中医望闻问切等方法诊断,发现其脉象弦滑,采用西医内科治疗法,效果不佳。10例急性黄疸肝炎患者入院时身体及眼部均出现发黄的症状,患者尿液的颜色呈赤黄色,同时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
  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入我院内科诊室的30例急危重患者,对其进行中医诊断治疗法,根据不同的急危重患者的病情采取不用的诊疗方式。
  对于急性肠梗阻患者则以理氣药、消导药为主的治疗方式,来开结通腑攻下。主要选取党参、干姜、蜂蜜及炒菜菔子等,剂量为每种10 g[2],这四种药材对于疏通化气、温阳散结等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选取厚朴、大黄、槟榔片以及乌梅、元明粉等各10 g[3]以通腑泻下。
  对于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主要以补充心阳,养心护心为主,让患者的血液通畅,血流加快。根据以上目的可在中医上选取桃仁、红花、人参、枳壳、红花、三七、甘草以及陈皮等各10 g,芍药12 g,当归、生地各15 g,五味子6 g等中药进行调配每日煎服[4]。
  对于急性黄疸肝炎患者的治疗,中医临床主要把重点放在清热解毒、滋补肾阴方面。在选取中药材上一般选取山栀12 g,茵陈15 g,大黄6 g,板兰根30 g,郁金9 g,茯苓15 g,柴胡12 g,神曲15 g,川楝子9 g,泽泻9 g,蒲公英15 g。每日水煎服,早晚各一次[5]。
  1.3 诊断方法
  中医内科治疗和西医内科治疗是不同的,传统中医治疗的诊断依据主要通过观察并询问病史,通过对患者的一些主要临床症状进行辩证的分析,分析之后再辨别、查找器官主要的症候所在,并进行病理的分类。所以需要透过临床现象诱导进行深入归纳和总结。
  2 结果
  在中医治疗后的一周~一个月间进行观察,治疗结果发现30例急危重患者在按时、按量服药之后,病情得到好转并得到有效的控制,治疗前的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其中急性心绞痛的11例患者的心悸气短、胸闷、刺痛症状明显好转;急性肠梗阻的9例患者腹部剧烈胀痛的情况也有效缓解,减轻患者难以忍受的疼痛;急性黄疸肝炎的10例患者尿液的颜色及皮肤的颜色等均恢复正常,身体瘙痒的症状也得到好转,舌苔厚腻消失。
  3 讨论
  在临床上对于一些疑难急危重患者的治疗一般都采取西医内科治疗的方法,但是大部分的患者治疗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并且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对于中医内科治疗与西医内科治疗相比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并实践,证明了中医在治疗内科疑难急危重患者上有非常好的效果。传统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对患者进行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及不同患者的不同临床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根据中医医师的中药处方,患者按时、按量的服用。同时注意健康的饮食和休息。与西医手术治疗相比,中医治疗不伤患者自身的元气,同时对身体的损伤、副作用及并发症都比较小。中医治疗的理念是标本兼治,不仅要有效的治疗并清除病根,同时还要注重患者自身的调养和健康。
  中医治疗的诊断步骤分为几步,首先询问病情,对于具体的临床表现采取具体的诊断方法。例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急危重患者,一般会出现上腹部疼痛,疼一段时间过后会顺势蔓延到整个腹部,出现持续性的全腹疼痛[6]。对于这样的患者可以使用手来按压,来观察是否有肌紧张的现象发生。如果在按压的时候出现了明显的肌紧张,可扪及胆囊位置,观察并判断是否有结石或者胆囊炎等病症。再例如肠梗阻的急危重患者,临床表现一般都会出现腹部胀痛的现象,对其腹部进行观察,观察是否有肠蠕动波,并听诊是否有肠鸣音及气过水音等等。
  总而言之,采用中医内科的治疗方法来治疗疑难急危重患者对于临床实践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广源.内科急危重症中医治疗与抢救全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
  [2]周巍然.浅析中医内科急症[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44):43-45.
  [3]蒋丽.顽固性黄疸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及展望[J].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12(23):135-142.
  [4]程德纲.心悸病证的古代文献研究与学术源流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12(9):453-462.
  [5]房玉涛.东直门医院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横断面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11(14):120-122.
  [6]郭茂田.中西医结合诊治糖尿病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23(11):135-137.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2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关键词】慢性乙肝;中西医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CHB)属中医“胁痛”“黄疸”“臌胀”等病的范畴,临床往往病程长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以致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等病,后期病情凶险,病者经济负担重,生存质量不高。笔者长期从事肝病的中西医临床工作,能深切体会患者痛苦。近现代中医对于肝病的治疗,非常注重湿热疫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在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来我院中医内科就诊的156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诊治疗法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中医内科所研究的156例偏头痛患者中,痊愈112例,好转25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治愈率71.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归纳了舌诊在温病辩证论治中的意义,为温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为温病的处方治疗、用药进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舌诊; 温病; 辨证论治; 意义  从“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可知中医舌诊历史悠久。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从发明切脉方法的扁鹊,到“方书之祖”的张仲景[1];从首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多发病之一,临床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本文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来本院门诊就诊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70例进行分组对比分析。临床结果表明慢性支气管炎在急性发作期治疗过程中,止嗽散与阿莫西林和氨溴索联合应用优于单纯使用西药(阿莫西林、氨溴索)的治疗效果。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对深刺天枢治疗老年性便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旨在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照观察深刺天枢和常规深度针刺天枢治疗老年性便秘的近期疗效,并初步评价深刺天枢的安全性。结果:深刺天枢治疗的总有效率100.0%、近期治愈率57.7%,且无任何副作用,安全性好。天枢是大肠经的募穴,是阳明大肠经气深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分析督灸疗法联合心理康复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72例勃起功能障碍,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6)与观察组(36),对照组采用疏肝益阳胶囊治疗,观察组督灸疗法联合心理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IEF-5评分明显优于对照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探讨顽固性呃逆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于我科的顽固性呃逆患者50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25例接受中药汤剂治疗,试验组25例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 整理收集我院收治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52例,中医组82例应用中医治疗,实证以麻黄、前胡、甘草、白芍、杏仁等入药,虚证以紫河车粉、冬虫夏草、远志、党参、陈皮等入药,西医组70例应用西医治疗,应用阿莫西林+盐酸氨溴索,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中医组显效率52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人体脾肠病症在中医临床上的表现及治疗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入住我院进行就诊的16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本院收治的脾胃气虚、肠道不畅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以中医治疗为主的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6.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蒙医药文化对蒙医药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从以下方面促进蒙医药文化的健康发展: 将蒙医药文化建设纳入文化发展规划、加强蒙医药文化研究、加强蒙医药从业人员蒙医药文化教育、加强蒙医药文化保护工作、打造蒙医药文化品牌、推进蒙医药文化产业化进程、加强蒙医药文化教育宣传基地建设、加强蒙医医院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