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

来源 :医药界·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探讨顽固性呃逆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于我科的顽固性呃逆患者50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25例接受中药汤剂治疗,试验组25例患者接受中医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具有显著效果,是一种顽固性呃逆的理想治疗方法。
  【关键词】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疗效;观察
  呃逆是脾胃病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是气逆上冲致患者喉中呃呃连声,频发而声短,且患者无法自行停止 [1]。顽固性呃逆,在中医学上谓为“哕症”,西医上将之命名为“膈肌痉挛”,顽同性呃逆的出现会对该类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不利影响,造成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沉重压力,带来极大的痛苦与不便,发作严重时甚至可造成患者的死亡。目前西医对该病证在临床上尚未能确定准确的病因,也未研制出特異性的治疗方式,故现多采用中医方法治疗。为了进一步探讨适宜于顽同性呃逆患者的中医治疗方法,我们自2012年1月起对收治于我科的顽同性呃逆患者实施了中医针灸治疗方法,现将研究情况与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于我科的顽固性呃逆患者50例做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数量为21例,女性患者数量为29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1.32±4.78岁。将5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等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中药汤剂为治疗方案。试验组接受中医针灸治疗方案,取膻中、足三里以及内关三穴为主穴。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穴位加减方案如下:对情志不舒所导致的顽固性呃逆者在主穴的基础上加人中穴与太冲穴针灸;对饮食不节所导致的顽固性呃逆患者,主穴基础之上再加以中脘穴和天枢穴针灸;对正气亏虚所导致的顽固性呃逆患者在主穴的基础之上加血海穴与关元穴针灸。行针手法如下:选择强刺激右转泻法为主来实施对热证以及实证患者的针灸,根据患者的耐受度确定行针强度,行针频率为15-20min1次,留针时间为30-60min;选择左转轻手法补法为主来实施对寒证和虚证患者的针灸,每日行针一次,疗程为7天。
  1.3 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呃逆的疗效评价标准为参照 [2],该诊断疗效标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分为三个疗效级别,临床治愈的标准为患者的呃逆症状消失且于一周内未出现复发;临床好转的标准为患者的呃逆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发作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治疗无效的标准为患者的呃逆症状未获得减轻,发作的次数、发作的程度较治疗前均未出现明显的减少、减轻。
  1.4 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所得的各项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顽固性呃逆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顽固性呃逆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例数 ( % ) ]
  3 讨论
  顽固性呃逆是指呃逆症状典型且发作频繁,发作持续时间在一天以上,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持续几天至数月、数年不等,该病证的长期存在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节奏的紊乱现象,对该类患者生活质量的高低存在严重的影响 [3]。祖国医学观点认为,与顽固性呃逆的病因存在密切的关系的主要是:情志方面的失调、饮食方面的无节制、久病气虚等。膻中穴主机体之气机,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针刺二穴有利膈宽胸之效,针刺足三里可奏益气补中、脾胃调理之效。对以上三穴实施中医针灸,对于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效果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的试验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接受中药汤剂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且具有操作方法简便,无不良反应的优势,提示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具有显著效果,是一种顽固性呃逆的理想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昕.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22例临床分析[J].中医中药, 2009,16(21) : 64+68.
  [2] 郝珍.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1B) : 186-187.
  [3] 顾文元.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49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12,(11C):4756.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分析硫熏对中药饮片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自然沥干半夏与瘤熏半夏筛磨成粉,分别进行琥珀酸含量测定、盐酸麻黄碱含量测定、二氧化硫残留物含量测定。结果:硫熏半夏琥珀酸含量下降幅度为7.85%~23.32%,平均(13.2±6.1)%;对照品浓度与盐酸麻黄碱含量吸光光度线性关系良好,试验品在418nm波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探究辩证施护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辩证施护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普唑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健脾和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 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降糖治疗及西沙必利口服;治疗组在西药降糖治疗的同时给予健脾和胃汤口服汤剂辅助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中西医结合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具有很大优势,然而中西医不是单纯的中医和西医的结合,是将两者融会贯通,将“中医治本,西医治标,标本兼治”的理念完美呈现。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情以及身体状况的不同,为患者量身订做一套最适合的诊疗方案,随着患者病情好转,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效提高药物利用率,加强疗效。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关键词】慢性乙肝;中西医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CHB)属中医“胁痛”“黄疸”“臌胀”等病的范畴,临床往往病程长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以致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等病,后期病情凶险,病者经济负担重,生存质量不高。笔者长期从事肝病的中西医临床工作,能深切体会患者痛苦。近现代中医对于肝病的治疗,非常注重湿热疫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在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来我院中医内科就诊的156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诊治疗法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中医内科所研究的156例偏头痛患者中,痊愈112例,好转25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治愈率71.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归纳了舌诊在温病辩证论治中的意义,为温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为温病的处方治疗、用药进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舌诊; 温病; 辨证论治; 意义  从“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可知中医舌诊历史悠久。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从发明切脉方法的扁鹊,到“方书之祖”的张仲景[1];从首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多发病之一,临床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本文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来本院门诊就诊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70例进行分组对比分析。临床结果表明慢性支气管炎在急性发作期治疗过程中,止嗽散与阿莫西林和氨溴索联合应用优于单纯使用西药(阿莫西林、氨溴索)的治疗效果。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对深刺天枢治疗老年性便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旨在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照观察深刺天枢和常规深度针刺天枢治疗老年性便秘的近期疗效,并初步评价深刺天枢的安全性。结果:深刺天枢治疗的总有效率100.0%、近期治愈率57.7%,且无任何副作用,安全性好。天枢是大肠经的募穴,是阳明大肠经气深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2  【摘要】目的:分析督灸疗法联合心理康复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72例勃起功能障碍,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6)与观察组(36),对照组采用疏肝益阳胶囊治疗,观察组督灸疗法联合心理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IEF-5评分明显优于对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