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商海——越城内外的舍与得

来源 :远方的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e_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羽,毕业于江南大学,现为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热爱摄影、旅行以及江南文化和江苏城市历史。文章见诸《江苏地方志》、《华东旅游报》、《金陵晚报》、《江南时报》等刊物,书画和摄影作品多次在江苏省美术馆、南京图书馆、南京市博览中心展出。著有文化散文集《南京城事》、《一水倾城是无锡》,小说集《对影·惊鸿》等,另有《南京人的“烟水气”》、《南京诗意地名》、《漫谈江苏饮食》等文章发表。
  那一年,大明王朝统治下的南京城正悄然显示出一种繁华将至的预兆,因为那巍峨的城池、那宽敞的道路、那鳞次栉比的楼宇,以及一个名叫沈万三的商人。然而没有人预料到,这个参与缔造了大明国都建设的富商却在城市经营走向巅峰的时刻迎来了自己生命的最低谷。命运,仿佛与他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
  僵硬地跪在地上,高举着的双手托着一纸圣谕,无奈与悲凉的眼泪不可抑制地流了出来。
  一身布衣,年迈的沈万三在家小的扶持下一路蹒跚出了聚宝门。他的荣光与显赫,因了这座石城名满天下,而巨大的家业,也终止在了这座石城最后一块城砖上。长干桥上寒风凛冽,回首仰望巍峨的城墙,他看到,不可计数的财富永远埋藏在了这雄关背后。他并没有多看一眼城门外的荒野,也许他并不知道秦淮河畔的那片荒野上也曾有过一座城,而那座城的缔造者也和他一样拥有过富可敌国的财富。
  失去了军事价值的古越城早已没入荒土,它的建造者的名字却保留在了正史的册页和野史的口耳相传中。越国大夫范蠡,这个被后人神化了的角色在江南一带总是那么深入人心,他的功成身退是如此接近江南士人的魏晋遗风,善于经商的他又将巨大的财富散之于民,这般洒脱的情怀令人赞叹,至于携美女西施归隐太湖更是平添了几多浪漫和柔美。
  财富和权位,对世人来说是难以解开的两个结,多少人因此作茧自缚,甚至遭遇灭顶之灾。唯有范蠡放下了,他不要炙手可热的爵位,


  亦不求用之不竭的金银,人生在世,坦坦荡荡地生活,让内心安宁和愉悦才是他真正的追求。范蠡是个智者,当他亲自指挥垒好越城最后一块砖的时候,他已经为自己未来的命运写下了注解。
  将近2000年过去了,当踌躇满志的沈万三携带着他的巨大财富来到大明帝国的都城时,他早已不记得范蠡的传说了——尽管沈万三的老家苏州周庄离范蠡的归隐之地近在咫尺。
  沈万三,充满传奇色彩的一代巨富,在江浙一带,时常能听到有关他的传说,不论是正史还是野史,人们总是对这个商人辗转起伏的经历充满了兴趣。而在南京老城南,更是处处散落着沈家的故事,俯拾皆是。
  据说,南京白酒坊、堆草巷、油坊巷、金沙井、玄武湖三洲等地都有沈家的房宅后院,位于秦淮河畔的马道街上,至今还留有沈家的正房大院,《城东志略》记载:“马道街,相传富民沈万三居此。”马道街上的这三座已经不太完整的老宅清末时一度成为太平天国赞王的府邸,如今斑驳的青砖已经破损,依稀看得清屋檐的瓦当上雕刻的精美纹样,其中一间院内尚存石鼓一座、小楼两层。许多与这个千古巨富有关的传奇,渐渐杳无声息了,只在苏州周庄银子浜浅浅的水下,飘渺着一个浪漫商人的传说。
  南京是沈万三从事商业活动的主要地方,他一生用钱开路,一掷千金,财富将他托到了人生命运的高峰,而前方的路,却已是万丈深渊了。《明史》记载,应天城仅城砖铸造单位就涉及一部三卫、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一十八县。然而,六十余里的明城墙——正阳门、通济门、聚宝门、西水关,三分之一的城墙就这样在沈万三的资助下竖立了起来,如此浩大的工程在这个商贾之人的眼中竟不费吹灰之力。好胜的沈万三为显示自己富有,建造的城墙比明政府规划的要高出许多,朱元璋大为恼火,饬令沈万三拆除重建,据说朱元璋还因此怀恨在心暗抢了沈万三的聚宝盆。
  新建立的大明王朝急需财富的支撑,连年征战的结果是财政的乏力,统治者不得不与江南财阀结交,在脆弱的丝线上艰难地维持平衡。朱元璋曾封沈万三为“白衣天子”,这是对有财无官的布衣百姓最高的称誉,皇城里的天子和市井间的“天子”相互对视,一方是洋洋得意,另一方则是忐忑与猜疑。
  沈家的财富如同一个无底深渊,朱元璋默默注视着一天天高起来的城池,忧心忡忡。在那个深不可测的黑洞里,帝国的担忧与恐惧也在与日俱增。城墙工程竣工后,不知收敛的沈万三又进献白金两千锭、黄金二百两,在南京建造高楼1650余幢,更有遍布都城的酒店、街道、桥梁、水关、署邸,今天老南京城的赛虹桥据说就是六百年前沈万三建造的。有一次朱元璋要犒劳军队,沈万三表示愿意承担银饷,朱元璋试探性地问:“朕有军队百万,汝能偏及之乎?”沈万三允诺:“愿每军犒银一两。”朱元璋冷笑道:“老匹夫犒天子之军,乱民也,宜诛之!”在马娘娘的劝说下,朱元璋才免了沈万三的死刑,但沈氏一族还是被皇帝抄了家,发配云南,沈万三也最终死在了去往云南的驿路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富有四海,岂能容忍一介布衣富过天子?富可敌国,觊觎政治,便是招致杀生之祸的缘由。这是政治与财富的角逐,在这次较量中,政治以绝对的优势牢牢掌控着胜局。再精明的商人在政治家面前也显得过于天真,在商海中游刃有余的沈万三,却在政治浪潮中乱了方寸。当时民间有句谚语:要想穷了沈万三,除非海干龙叫唤。海虽未干,龙颜已不悦,财富充当不了政治的砝码,再多的金银也交换不取君王的信任,相反,招致的是猜疑和嫉妒——显山露水是经商者的大忌。
  住在城南的老人们总会津津乐道起沈万三的故事。金沙井望鹤楼大院内有一口明代的古井,至今还在被当地的居民使用,老人们说,这里过去是沈万三的当铺,沈家没落了,但这口井却保留了下来。老人们习惯用这里的井水做饭、洗衣,夏天就用井水冰西瓜。在淳朴的老百姓眼中,沈万三是个善良的仗义疏财的商人,人们愿意把他想象成一个慈眉善目的憨厚老头儿,甚至有人坚信,中华门能在几百年的战火中屹立不倒,就是因为城墙底下埋着沈万三的聚宝盆呢。
  半座石城,几间宅院,凝固了一代巨富悲喜无常的人生,那些和沈氏家族有关的故事,在民间的街巷内流传了一年又一年,已经无从分辨是真实还是虚幻了。
  巅峰与低谷,得到与失去,生命的起承转折皆在一念之间。同是商人,同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范蠡的全身而退,沈万三的悲凉结局,截然相反的命运其实恰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人生舍得,其间的是非对错,谁能说得清呢?
  群雄逐鹿的春秋列国消失了,盛极一时的大明王朝消失了,古越城也消失了。这些已然消散的意象却在千百年后凝结在了南京城里,凝结在了江南百姓的身上,共同构成了今天的南京的性格,那就是积极进取中的一点洒脱、超然物外中的一点执着、历经世事变迁和起落沉浮后的一点坦然和包容。
其他文献
一座因春秋争霸而兴起的城,诞生在一片桃红柳绿的水畔,尽管有范蠡和西施的传说作为背景,但浪漫过后仍有刀光剑影残留。仿佛是命运的谶语,终究躲不开那一颗不安分的铁血雄心。于是,两千年过后,这片土地上又一次响起了了兵士的呐喊声。  南京——1865创意园。长久以来,这里高高的围墙透露着拒人千里之外的冷酷,金属打造的外衣闪耀着低调而严肃的光芒。巨变,转瞬已是百年。它曾经承载过一段段波澜曲折的历史,也曾经义无
期刊
如同所有高楼林立的大城市,台北是一座忙碌的城市,潮汐般的人流挤满轻轨和地铁,也挤满夜市里每一个美食摊,街道上都是狭窄逼仄的身心,却因为一份书卷气,成就了台北的文化厚度。大气高尚的诚品书店是台北人的精神坐标,罗斯福路的各条巷陌里隐藏的二手书店是台北人的文化丛林,而更多散步在台北街头的独立书店,是对传统文化令人感动的守望和坚持。  诚品书店  不打烊的温暖  有本《在台北生存的一百个理由》的书,,为栖
期刊
查理大桥  布拉格,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布拉格的来历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开始建设城市时,建筑师来到这里勘察,他遇见一个老人,正在锯木做门槛,做得异常认真、仔细,建筑师深受感动,城市建成之后,便命名为布拉格(Prague,来自德语,意为“门槛”)。  我似乎没有太多准备的来到了这里,这里浓缩了捷克艺术的精华和历史的悲欢。它的美丽璀璨高雅,也带着一丝淡淡的忧郁。它是莫扎特和维瓦尔第的音乐,是卡夫卡和米
期刊
小吃!小吃!  终于来拜访成都了,来不及从头喜欢你。行走在这座心仪已久的城市之中,放逐身心,走街串巷品味美食,过几天闲适散漫的逍遥生活。旅行期间去探访当地人吃的食物,是极其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在成都这个小吃遍地开花的城市,更应当秉承这种态度。在吃了龙抄手、担担面、赖汤圆等等之后,挑两家印象深刻的成都小吃来分享一下。  首先不得不说的是蛋烘糕。从前是挑担走街串巷售卖的市井小吃,老百姓闲来无事打个牙祭的
期刊
国庆节一般是每个国家独立、宪法签署、元首诞辰或其他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世界各国的国庆节不仅来历不同,名称也大不一样,有的叫国庆日,有的则是独立日,有的称为共和日,还有的是革命节、宪法日等。每逢国庆日,各国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以加强本国人民的爱国意识。我国每年10月1号是国庆日,与我国同样在10月份,并且也称为国庆日的国家还有6个。由于各国的国情和传统各异,庆祝方式也多姿多彩。  各
期刊
十年前的一天,Lucia兴奋地告诉我,经过层层选拔,她终于即将进入《上海商报》工作了,从此圆了记者梦。  当十年后在网上再次遇见她时,她再也想不起我是谁了。她已经彻底忘了十年前给我说过这件事,但她告诉我就在这个月底《上海商报》要停刊了。  这是Lucia给我的“彻头彻尾”的十年故事。她邀我去上海时找她,我说不必了,相隔十年,其实我们不再是彼此熟知的朋友。  生活还得继续,还得不停地遇见离开和改变。
期刊
加州阳光有些羞涩,恍惚中邂逅墨西哥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美国,脑海里充满了想像。我此行的第一站是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对于加州,我的脑海里有三个关键词:硅谷、阳光和旅馆。  来之前有朋友提醒我,到加州一定要带墨镜,否则,加州的阳光可能会“冒犯你,刺伤你的眼睛……”  第二天清晨,加州阳光似乎有点羞涩,我们沿着美国的五号公路,向南出发了。  美国号称是一个“汽车上的国度”,这个国家的汽车文化极其发达。而
期刊
早就听闻在仙林开了一家特别的书咖,说特别,是因为这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亚马逊授权的kindle电子书咖。凡是涉及“第一”、“唯一”这样的字眼,便肯定是与众不同的,因此也吸引了慕名想要前去一探究竟的人。  店面不大,但是却很有腔调,准确地说,这里的“书”都是kindle电子阅读器,不仅提供kindle电子书的阅读,还同时售卖 kindle的相关产品,可以让人们在品茶喝咖啡的同时坐下来,通过电子
期刊
早在读书的时候,就听杭州的朋友提到过富阳,提到过这里的龙门古镇,每每说到此,她总是一再地强调:有机会一定要来看看!然而,本就生长于江浙,从西塘、周庄,再到乌镇、同里,去过太多大大小小的古镇,看多了总归是审美疲劳的。于是,朋友的话被抛到了脑后,龙门古镇成了一直没能成行的地方。  巧的是,这次的采风之行恰恰就选在了富阳,而第一站,就是传说中的龙门古镇。想到不久之前采访的一位热爱江南小镇的考古博士说过的
期刊
南麂列岛位于浙江省平阳县鳌江口外30海里的东海,由大小52个岛屿组成,风光秀丽,生态保持良好,是天然的避暑胜地。1990年成为中国首批5个海洋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贝藻类海洋自然保护区,被誉为“贝藻王国”,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美丽的东海之滨,有一个海天一色、碧波荡漾的美丽小岛。从高处俯瞰,主岛如同一只奔跑的麂鹿,因而被称为南麂岛。几百年来,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