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在化学教学设计中,实验学习法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实验学习法不仅仅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能够实现知识点的形象生动化,巩固知识点的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本文通过对化学课程实验学习法的分析,对化学课程的设计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实践
化学课堂对于学生实验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主的探究式学习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也是很有利的。学生不仅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并且通过深入的思考和小组的研究发现现实中的问题,将理论的学习准备的把握和运用到生活中去。
一、我国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长期处于主导的地位,学生完全遵循老师讲授的内容进行学习,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对于不明白的问题和现象大部分学生选择放弃,一味的寻求标准答案,缺乏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在实验课堂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程度,学生们对于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没有提出疑问的能力,老师完全主导课堂。另一方面,化学课堂实验缺乏趣味性和创造性,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理解程度不高,不理解学习和实验的目的性,教材内容的安排与社会生活的关联程度不高。因此,化学课程设计对于教师的考验增加了,化学教师应该深入对教材研究,强化实验课程的实践性和现实性。立足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的能力,实验设置应该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实践、实现实验的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理论知识的应用,在化学实验课堂上准确的进行实践,自觉的开展探究式的学习,通过问题提出思考实验的设计,整理详尽的实验方案,在小组合作和探究摸索下进行实验,认真的做好实验的总结和记录,通过亲身实验得出实验结果,检验理论的学习结果。
我国的化学实验课堂需呀这样的灵活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深化理论学习的成果。
二、化学探究式实验学习法的实践原则
化学实验学习法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创新,因此化学探究式实验学习法应该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教学实践。
主体性原则,将课堂的主体性还原为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应该起到积极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在实验课堂上,教师通过基础知识的传授,启发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的过程巩固基础知识,总结实验的规律和经验,更好的开展自主探究式的学习。
合作性原则,化学实验过程中需要学生们进行分工合作,共同设计实验过程,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认真的记录总结实验的结果。从实验设计的阶段开始,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化学课程的实践性和趣味性,提出假设和论断,吸引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和认证。将学生分成若干的学习小组,在小组内部进行明确的分工,让学生们都参与到实验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反思性原则,探究式实验学习法不同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实验需要反复的对比和总结,对于出现不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原因。不断的通过实践,精确得出准确的结论。实验的目的是应用,一层不变的记住实验的结果对于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太大的益处,鼓励学生发现不同之处,进行反思和独立的思考。
三、探究式实验学习的课堂流程设计
化学课程本身不同于其他课程,化学实验课程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实践和动手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化学实验课教师的主导性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实验并没有太大的益处,因此,寻求更有效的、更灵活的教学手段才是化学实验课所应该选择的道路,探究式实验学习是化学实验课发展的一条有效的路径选择。
首先,设计具有现实性社会性的课堂导入,创设问题情境。以生动形象的生活中的案例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巧妙的设计课堂的导入,课堂导入考验的是教师的灵活应对的能力,生活经验的积累程度。具有现实性和社会性的课堂导入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具有实际体验的课程对于今后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具有更实际性的帮助。
其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假设,自觉进行化学实验设计。在这一阶段中教师的任务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辅助学生提出各种假设和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小组的合作是研究讨论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化学实验的设计。
再次,小组合作实验和记录,总结实验结果。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后,学生按照实验设计有步骤的进行实验,将实验的结果和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认真的记录下来,教师应该从旁进行指导,避免实验中出现操作的错误。小组内部成员应该全程的参与到实验中去,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因为实验存在一定的误差,不同的实验过程有不同的结果,学生将产生疑问整理出来,方便小组间进行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实践结论。
最后,课堂讨论与交流,做好实验总结。因为每个小组实验设计和过程都是不同的,所以实验的结果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试验完成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析存在不同结果的原因,以及做好最后的实践报告的总结,不要打消学生们的积极性,善于引导和鼓励,营造和谐的实验课堂的环境。(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吴俊明,倪志刚主编,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祖浩,中学化学课程评价的反思与探索[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杨文杰,浅议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方法[J],教学研究2012(10).
[4]蔡达红,促进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三步曲”[J],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1(8).
[5]于艳丽,高中化学概念教学实践[J],教育新导向2011(1).
关键词: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实践
化学课堂对于学生实验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主的探究式学习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也是很有利的。学生不仅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并且通过深入的思考和小组的研究发现现实中的问题,将理论的学习准备的把握和运用到生活中去。
一、我国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长期处于主导的地位,学生完全遵循老师讲授的内容进行学习,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对于不明白的问题和现象大部分学生选择放弃,一味的寻求标准答案,缺乏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在实验课堂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程度,学生们对于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没有提出疑问的能力,老师完全主导课堂。另一方面,化学课堂实验缺乏趣味性和创造性,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理解程度不高,不理解学习和实验的目的性,教材内容的安排与社会生活的关联程度不高。因此,化学课程设计对于教师的考验增加了,化学教师应该深入对教材研究,强化实验课程的实践性和现实性。立足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的能力,实验设置应该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实践、实现实验的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理论知识的应用,在化学实验课堂上准确的进行实践,自觉的开展探究式的学习,通过问题提出思考实验的设计,整理详尽的实验方案,在小组合作和探究摸索下进行实验,认真的做好实验的总结和记录,通过亲身实验得出实验结果,检验理论的学习结果。
我国的化学实验课堂需呀这样的灵活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深化理论学习的成果。
二、化学探究式实验学习法的实践原则
化学实验学习法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创新,因此化学探究式实验学习法应该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教学实践。
主体性原则,将课堂的主体性还原为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应该起到积极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在实验课堂上,教师通过基础知识的传授,启发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的过程巩固基础知识,总结实验的规律和经验,更好的开展自主探究式的学习。
合作性原则,化学实验过程中需要学生们进行分工合作,共同设计实验过程,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认真的记录总结实验的结果。从实验设计的阶段开始,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化学课程的实践性和趣味性,提出假设和论断,吸引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和认证。将学生分成若干的学习小组,在小组内部进行明确的分工,让学生们都参与到实验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反思性原则,探究式实验学习法不同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实验需要反复的对比和总结,对于出现不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原因。不断的通过实践,精确得出准确的结论。实验的目的是应用,一层不变的记住实验的结果对于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太大的益处,鼓励学生发现不同之处,进行反思和独立的思考。
三、探究式实验学习的课堂流程设计
化学课程本身不同于其他课程,化学实验课程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实践和动手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化学实验课教师的主导性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实验并没有太大的益处,因此,寻求更有效的、更灵活的教学手段才是化学实验课所应该选择的道路,探究式实验学习是化学实验课发展的一条有效的路径选择。
首先,设计具有现实性社会性的课堂导入,创设问题情境。以生动形象的生活中的案例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巧妙的设计课堂的导入,课堂导入考验的是教师的灵活应对的能力,生活经验的积累程度。具有现实性和社会性的课堂导入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具有实际体验的课程对于今后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具有更实际性的帮助。
其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假设,自觉进行化学实验设计。在这一阶段中教师的任务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辅助学生提出各种假设和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小组的合作是研究讨论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化学实验的设计。
再次,小组合作实验和记录,总结实验结果。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后,学生按照实验设计有步骤的进行实验,将实验的结果和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认真的记录下来,教师应该从旁进行指导,避免实验中出现操作的错误。小组内部成员应该全程的参与到实验中去,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因为实验存在一定的误差,不同的实验过程有不同的结果,学生将产生疑问整理出来,方便小组间进行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实践结论。
最后,课堂讨论与交流,做好实验总结。因为每个小组实验设计和过程都是不同的,所以实验的结果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试验完成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析存在不同结果的原因,以及做好最后的实践报告的总结,不要打消学生们的积极性,善于引导和鼓励,营造和谐的实验课堂的环境。(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吴俊明,倪志刚主编,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祖浩,中学化学课程评价的反思与探索[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杨文杰,浅议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方法[J],教学研究2012(10).
[4]蔡达红,促进学生化学概念形成的“三步曲”[J],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1(8).
[5]于艳丽,高中化学概念教学实践[J],教育新导向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