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大区站召开1994年年会

来源 :林业勘察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N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林业调查规划科技情报网华东大区站1994年年会,于9月24~27日在我省武夷山市林业宾馆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华东地区林业勘察设计(林业调查规划)院(队)以及林业院校等13个单位的20多名代表,收到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方面的生产成果、学术论文和情况介绍等材料18份。林业部信息中心信息管理处杨连清副处长专程从北京到会指导。会议由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江一平副院长主持并代表大区站在会上作了题为《完善创新,为林业经济建设服务》的报告,与会代表宣读论文并交流情况,讨论修改大区站章程。会议还评选出1993~1994年度
其他文献
一、细读深思  若从深层内在特点来考察,迄今为止高考常见的材料作文题型其实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寓意领航型”,材料中有寓意(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审题立意关键在准确把握寓意,意在笔先,行文自然以阐述为主,辅以逻辑推演论证;一种则是“问题驱动型”,在给定材料中蕴含问题,以“问题驱动”推动理性思辨,具体分析。  2015年高考重庆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changes in sugar metabolism and fruit quality of diff erent pear cultivars during cold storage using seven major commercial pear cultiv
曾有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错了,爱因斯坦知道后,仅仅耸耸肩道:“100位?干吗要这么些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是一个人出面也足够了。”   由此笔者想到了有些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他们擅长举“例”而不善于说“理”,动辄搬出“一百位教授”来壮大声势。证明自己的观点时,总是列举“赵是这样的”“钱是这样的”“孙、李也是这样的”。殊不知,这种写法属于逻辑上的不完全归纳法,在说理上存在致命的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Bacillus licheniformis HDYM-03 and Bacillus megaterium HDYM-09, isolated from a liquid sample of fl ax retting pool, were able to p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纵观近几年高考语文命题,其着力点在于关注学生把握情境素材在字词、句式、修辞等语言知识,立意与选材、结构与思路、表达方式与写作手法等文章学的知识,题材与体裁、文化与思潮、作家
在这份报纸,我们基于板理论建议一个新奇方法同时由反向阶段的高效的液体层析在坡度 elutions 和不同流动率下面预言保留时间和山峰形状。建议方法在 18 个坡度条件和四不同流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dicators and water conditions cause fuzzy and gray uncertainties in evaluation of water quality.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si
高中生经过一定审题及写作技法训练,普遍会遭遇写作瓶颈:审题基本合格,思路基本清晰,语言基本通顺,但作文始终徘徊在三四类卷水平上,难有上升。高三学生在这方面的困惑尤其明显,对提升的要求也更迫切。那么,在有限的时间里,怎样超越既有的平俗,更上一层?   不妨换位思考,作为读者,我们何以评价一篇文章优秀?经验告诉我们,优秀文章必有拔俗之处,或内容,或意蕴,或语言,或构思,超越庸常,给了读者别样的审美体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德性文化,讲究天地合德,讲究“正其义不计其利,谋其道而不计其功”,“以和为贵”。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优秀典例,调动学生读的思考和写的实践,将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根植于学生心中,将传统文化美的外在形式传承下去,就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命力,开出更为娇艳的花朵。本文主要从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让传统文化中“义”的思想和优美的形式载体的继承与发扬。  “义”是我国传
思辨性阅读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对培养批判性思维大有裨益,学生的怀疑、判断、评价、猜想、反驳等思维得到启发,思辨性阅读活动中主动性更强,无形中提高了学习效率。文言文典雅简练,意蕴丰厚,字词较为深奥,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难点内容,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开展思辨性阅读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关注的焦点。因此,探索基于思辨性阅读的文言文教学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结合相关教学经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