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慧眼选秘书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rmei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8年,在井冈山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有了秘书。
  毛泽东的首任秘书是谭政,末任秘书是张玉凤。从1928年直至1976年毛泽东去世的这48年间,毛泽东先后任用了35位秘书。
  在毛泽东的众多的秘书之中,有的秘书兼做各种各样的秘书工作,也有的秘书有所分工,诸如陈伯达、胡乔木这样专门为他起草文件的政治秘书,有江青这样的生活秘书,有高智、罗光禄、徐业夫这样的机要秘书,也有郭化若这样的军事秘书,林克这样的国际问题秘书,还有像王炳南这样的只在重庆谈判期间担任他的秘书(因为王炳南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熟悉重庆各阶层人士)。此外,也有李锐那样的通讯秘书,即通过通讯表达自己对一些问题的见解,供毛泽东参考。
  毛泽东很善于识别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谭政在井冈山上成为毛泽东的首任秘书时,不过22岁。经过毛泽东的培养,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同样,在井冈山,江华担任毛泽东秘书时只有21岁。经过毛泽东的培养,后来成为中共浙江省委第一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毛泽东勤于读书看报。他挑选政治秘书,往往是从读书看报中发现的。
  毛泽东注意起陈伯达,是在听了陈伯达在延安关于孙中山思想的讨论会上的发言之后,发現陈伯达关于孙中山思想的见解有独到之处。1938年春,陈伯达成为毛泽东的秘书,为毛泽东以及中共中央起草了许多重要文件,直至1970年,前后达31年。
  陈伯达向毛泽东推荐了胡乔木。陈伯达说,胡乔木在《中国青年》1939年第1卷第2期上发表了《青年运动中的思想问题》,写得不错。毛泽东仔细看了这篇文章,说:“乔木是个人才。”这样,1941年2月,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增加秘书处人员时,毛泽东提名胡乔木。从此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直至1966年“文革”爆发,前后达25年。
  毛泽东注意起田家英,是在1942年1月8日。那天,田家英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从侯方域说起》一文。毛泽东读后,颇为赞赏。1946年,毛泽东请田家英担任他的长子毛岸英的家庭教师。1948年,经胡乔木推荐,田家英成为毛泽东的秘书。
  从毛泽东任用秘书的时间来看,早期处于战争环境之中,不论是在井冈山、瑞金,还是长征途中,毛泽东的秘书任期都很短暂,变动频繁。
  进入延安之后,毛泽东的工作环境相对稳定,这一时期也是毛泽东完全确立中共领袖地位,工作繁忙、著述甚多的时期。毛泽东身边的秘书增多,秘书班子逐渐稳定,形成了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叶子龙、江青这样的秘书群。这个秘书班子从20世纪30年代末起一直延续了30年。
  (摘自《中国老年》)
其他文献
在为数甚众的企业里,许多领导在管理方面过于严肃。或许在传统领导者眼里,管理是件神圣的事情,如果不能严肃以对,领导的权威何在?但是,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通过行政命令来解决问题已不是一种被推崇的手段:时代的变化,決定了员工的个性十足,如果管理这样一群人仅通过种种命令来达成,只会使人产生反感、厌恶甚至是抵触的情绪。而通过讲故事来解决问题,就不一样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现代社会中,工作变动是常有的事,
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一样,刘少奇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方面都为我们中华民族作出了重大贡献。一般老百姓只大致知道刘少奇在党建理论、经济建设等方面的一些功绩,对其他方面就不甚了了。所以,今天我们可以谈一下刘少奇另外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毛泽东说他“懂得实际工作中的辩证法”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作出过两个历史决议:1945年六届七中全会《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
大家或许知道清代的皇帝们喜欢佩挂佛珠,这种嗜好使满朝文武都戴佛珠。但可别以为官场中就只有佛珠,官员们五花八门的配饰展示出来,恐怕一大桌子都摆不下。  清代官场中的佩饰种类繁复,举例来说,最常见的就有朝珠、腰带、荷包,这些都是当时最流行的饰物,大家喜欢佩戴并以此体现自己的身份。朝 珠  大家经常讨论的皇帝佩戴的佛珠,正式名称为朝珠。从清代帝后们的朝服像可以发现,自康熙帝以后,历代帝后均佩戴佛珠。其实
我第一次读到颜真卿的《争座位帖》,竟然是在一位瑞典同事的领带上。十余年前,在瑞典于默奥大学系里的聚餐会上,拉尔夫老头骄傲地向我炫耀他漂亮的红色丝绸领带,告诉我这是他那新婚的中国儿媳送的礼物,并问我上面印的几行中国文字是什么意思,我凑近后费力分辨出漂亮的行草书中的几个字:“挫思明跋扈之师。”在勉强告知拉尔夫此句的字面意思后,我就无可奉告了。因为我除了猜测这句话可能与唐安史之乱有关外,其余一无所知。带
在古代,有一个巨商,为躲避动荡,把所有家财置换成金银,特制了一把油纸伞,将金银埋藏在一个秘密地点,并做了一张地图小心地藏进伞柄之内,然后把自己装扮成普通百姓,带上雨伞准备归隐乡野老家。  不料途中出了意外,只因他劳累之余在凉亭打了一个盹,醒来之后雨伞竟然不见了!  巨商毕竟经商数年,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他很快冷静下来,仔细观察后他发现随身携带的包裹完好无损,断定拿雨伞之人应该不是职业盗贼,十有八九
1946年中原解放区部队的突围之战,是全国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为什么说中原突围之战是全面内战的开始?这个问题,不能只看局部状况,而要从当时全局形势、特别是国共两党对和战 态度演变这个根本问题来分析,才能作出恰当的判断。  抗战胜利将要到来时,蒋介石就决心以武力消灭共产党  抗日战争胜利如此快地到来,超出人们的普遍预计,周围 的情况又在不断变化,更增加了事情的复杂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是明确的,那就
崇祯十七年,岁在甲申。  这一年的正月初一,是公元1644年2月8日。   新年第一天,崇祯早早地起床,传诏鸣钟上朝,这一年,他34岁。等崇祯走進皇极殿也就是今天的太和殿的时候,他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殿前空空如也,只有一个卫士站在那里,寂静的大殿与殿外巨钟的轰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崇祯走出殿外,一股狂风袭来,让他差点摔倒。  崇祯命令将东西宫门打开,仍然看不到一个大臣。过了不知道多少时候,文武百
汉高祖刘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按照某些人的说法,是一个流氓。  一个流氓居然能在秦朝末年的战乱中,击败诸多强敌,一统天下,当上皇帝,创立一个延续两百余年的强盛王朝,这,可能吗?  当然不可能。  那么,刘邦就是被抹黑了?抹黑简史  史上抹黑刘邦第一人,不是写《史记》的司马迁,而是三国时期的阮籍。这位阮先生曾在某一天考察了当年刘邦与项羽对战过的古战场,然后发表了一番个人意见:“时无英雄,使竖子成
其实,全国有很多比海底捞大的火锅连锁店。我问海底捞老板张勇:“海底捞生意这么好,为什么不多开一些店?”  张勇说:“我们不多开店,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缺少合格的人。大街上招来的人,要经过培训,才有可能成为符合海底捞标准的人。海底捞的火锅店必须由符合海底捞标准的人管,才能有这样高的回报。我们每年开多少店,首先是看能训练出多少合格的干部和骨干员工,然后才看手里有多少可开新店的钱。”  我问张勇:“什么
120多年前的1895年,刚刚过完元宵节,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的清政府派大臣张荫恒等人赴日和谈。没想到,日方借口中方代表的授权书里没有写明“全权”二字,拒绝谈判,即使张荫恒说可以把新的授权书寄来也不行。时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还看似随意地问使团随员伍廷芳:“清朝政府怎么不派恭亲王奕或是我的老朋友李鸿章来呢?”  倒霉的“全权”大臣  “罪臣”李鸿章一下子成了清政府的救命稻草。为了让伊藤博文相信议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