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中学语文教学与创新教育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she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根本目的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基本宗旨的教育行为。那么,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呢?多年的教学经验,我的体会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从一点一滴开始,教会学生质疑,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质。
  质疑就是提出疑问,就是对人们习惯了的事物产生怀疑,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积极的思考,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牛顿对苹果质疑,发现了万有引力。李时珍对过去的药典质疑,写出了《本草纲目》。纵观中外历史,许多创新和发明都启自对旧习惯的质疑。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过去的否定就是创新的开始。很难想象,一个对任何事物都不怀疑的人,会有什么发明创造。所以在学校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必须教会学生质疑。
  首先要敢于质疑。学生在学校始终处于被教育的地位,举目四望,校长、老师都令自己尊敬;翻开书本,编者、作者都值得自己敬仰,加之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大都是听话教育,无形中我们的学生就养成了一种顺从的心理,对老师的话无条件的服从,对书本上的知识无条件的相信,不去怀疑,也不敢怀疑。殊不知如果人人都甘愿做温顺的小羊,世界上就永远不会出现牛顿、爱因斯坦。所以必须教育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向自己的师长提出不同的看法,敢于向名人名家挑战。在学习中,大胆怀疑课本,怀疑老师,怀疑权威的结论。鼓励他们积极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并进行积极探索,科学地修正前人的错误。
  其次,要善于质疑。质疑并不是怀疑一切、打倒一切,所以我们还必须让学生懂得质什么,怎样质疑。要让学生清楚,真正的质疑不是无原则的质疑,必须要有科学地依据,要有理论知识或实践做基础。例如,在《论语》六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段话中,一共有五个“知”字,按照一般的讲解,前四个“知”是知道的意思,后一个“知”是知识的意思,整句话的大意是:“知道了就是知道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识”。但是当我们按照课本上的注释弄懂后,一个学生对此提出了疑问。他说最后一个“知”字应该是“智”的通假字,是智慧、聪明的意思,整句话应该是“知道了就是知道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就是聪明有智慧的表现。”他还解释说“知”作为“智”的通假字,古书里常这样用,说实话,至今我也没有找到否定这种解释的理由,而且我认为这种解释似乎更令人信服。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敢于对课本、对老师的解释提出疑问,并能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难道这不是一种创新精神吗?
  再次,就是在教学中存疑。教师在鼓励学生质疑,教给学生质疑方法的同时,还要讲求教学方法,给学生留出质疑的余地。例如,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有这样一段话,“出门看火伴,伙伴皆惊喜,同行二十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其中“行”字,课文中并没有注音,但我认为应该有两种读法和两种解释。为了引导学生质疑,我在教学中故意两次朗读成两个不同的音,第一次读成“xing”,第二次读成“hang”。果然学生马上指出了我读音的“错误”,我一方面愉快的接受了学生的意见;一方面则表现出一种犹豫不决的样子,最后把裁决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讨论或查字典,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结果一部分学生立刻认定就是读“xing”,意思是行军打仗,“同行就是一起行军打仗。另一部分学生通过查字典,认定应该读“hang”,并指出这里的“行”不是指“行列”、“行当”,而是“行伍”。行伍是古代军制,五人为一伍,五伍即二十五人的一行,“同行”就是在同一个连队生活、战斗,即“战友”的意思。最后我总结道,两种解释都能讲通,而且有根有据,都应该予以肯定,最后我们双方都可以保留自己的见解,在没有见到权威的结论之前,欢迎大家继续争论,继续为各自有论点寻找更充分的论据;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写成小论文,寄给报社和更多的学生展开讨论,这节课就这一问题,虽然没有得出统一结论,但是,我认为,学生学到的质疑精神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最后,就是探索求疑。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在于教给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大胆求疑的精神。例如《死海不死》句尾是“那时,死海真的死了,死海真的要死了。”呈现给人们一种悲凉和无奈。让学生对作者阐述的死海“死”与“不死”的论断进行充分的理解后,适时的提出了疑问:“数百年后,死海真的会死吗?”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对此展开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了与作者相反的结论: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用不了数百年,人类就已经可能征服了沙漠,死海周围到处是参天大树,沙漠变成了雨林,清澈的淡水汩汩地流入死海。到那时,死海不但不会干涸,而且随着淡水的不断补充,矿物质含量的不断降低,各种动植物还会在死海安家落户,死海真的会活了。
  实践证明,教学生学会质疑、求疑是创新教育的起点,是对素质教育阶段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正常的教学活动,从点滴做起,使学生逐步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创新发明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辩证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融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挖掘动力,创新驱动,抢抓商机。辩证认识新常态,坚定发展信心一方面,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
期刊
好友齐秀生,山东淄博人,自幼深受齐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对稷下学宫人才辈出,促进社会的发展倍加推崇.近推力作《社会环境与人才》,洋洋四十余万言,尽述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兴
“事件”不仅是一个源自德勒兹、德里达、巴丢的后现代概念,它的身影同样反映在亚里士多德和弗洛伊德的悲剧论、柏拉图和拉康的爱情论、本雅明的历史论中。结合以上思想和齐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建筑企业能否在新常态中站稳脚跟、取得新发展,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在企业发展
期刊
自古至今我国的乡村治理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如今村民自治是乡村治理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并日益受到关注,村民自治不仅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且也对我国的政治
我国水污染防治现阶段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用水量激增,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长期以来,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虽有一定进展,但水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治污速度赶不上污染的速度,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我国水污染防治仍面临严峻的问题:  ·污染形式依然严峻  污染排放总量增长速度快,据水利部统计近3年增长为8.6%,主要水系水质恶化程度没有得到控制,据环
期刊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保障.从历史上看,正确的组织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组织保障;从
摘 要:随着耕地的浪费与破坏现象日益严峻以及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耕地资源的保护越来越重视,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提出,为耕地保护提供了重要途径。我国目前的耕地生态补偿机制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地方存在不足。文章通过对国外经验的借鉴,对我国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耕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  随着耕地的浪费与破坏现象日益严峻以及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耕地的保护也越来
1972年3月13日,中国和英国的外交关系上升为外交大使级。此前半个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刚刚访华。  自从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来,中国开始与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外交事业的迅猛发展,使国家急需一批外语人才。  中英双方商谈了两国互派留学生的问题。中方表示,中国正在搞“文化大革命”,暂时无法收外国留学生;英方表示,英国可以先接收中国留学生,两年后再向中国派出留学生。  文革开始
期刊
盛成先生是著名文化名人,在台湾居留18年,写了很多有关台湾的论文.他在中论及了台湾问题,形成了他一套颇威系统的台湾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