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以前的云南辞赋概况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mgle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明代以前云南辞赋较为少见,今存云南最早的辞赋作品是元人王昇的《滇池赋》。此赋铺陈细腻的描述了昆明滇池及周边景象,具有深远的文学史意义。
  【关键词】:明代以前;云南;辞赋
  云南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与辞赋有不解之缘。明清时期,一些云南地方史志往往以张叔、盛览为“滇中文学之始”,最早提出这一说法的是明代李元阳的万历《云南通志》,其后,谢肇淛《滇略》、冯甦《滇考》、倪蜕《滇云历年传》、胡蔚《增订南诏野史》、师范《滇系》等皆沿其说。万历《云南通志》引《古今书尺》云:“盛览,字长通,叶榆人。学于司马相如,所著有《赋心》四卷。有司马相如答书云:词赋者,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又引《太平御览》云:“张叔,叶榆人,天资颖出,过目成诵。俗不知书,叔每疾之,思变其俗。元狩间,闻司马相如至若水造梁,遂负笈往从之。授经,归教乡人。”这种说法并不可信,(参见张文勋主编《白族文学史》、《昆明师院学报》1986年第6期傅光宇《司马相如是张叔、盛览的老师吗?》)但它也透露出云南人对“赋圣”司马相如的崇敬之心和对辞赋这种文体的喜爱之情。
  今存云南最早的辞赋作品是元人王升的《滇池赋》。王昇(1285年——1352年),白族,字彦高,号止庵,昆明人。历官仁德路(今云南寻甸县仁德镇)儒学教授,大理、中庆学正,曲靖宣慰使司副使等。精经学、工诗文。有《王彦高文集》,已佚。王昇今存完整的《滇池赋》一篇,另有《中庆路大灵庙记》、《碧金山碑记》、《高崘岗记》等片断。邓麟《元宣慰副使止庵王公墓志铭》称其“文沿韩柳,诗追李杜,丕变南风,齐至于鲁。”
  王昇出生于一个仕宦诗书之家,其曾祖父王世是当地少数民族首领,祖父王连继承了王世的职位,在元兵进攻云南时率部投降元朝。父亲王惠,字泽民,先后担任屯田大使,昆明、宜良、寻甸等地方的县尹,为官颇有政声,兴建水利,修孔庙,发展教育。推广儒学,善于诗文。良好的家庭环境,使王昇广泛地接受了汉文化,邓麟《元宣慰副使止庵王公墓志铭》说:“先生资禀温纯聪明,寡言慎行,思如涌泉。初学于杨贤先生,受经于张子元大尹,学诗于仲礼宪副,学文于李源道学士。”“先生以文章、政事名于南诏”,“中州文章钜公,仕于滇之省宪者,如伯高右相,山堂右丞,雪山宪副,鹤野大参,著庭佥宪,秋江郎中,无不与之交游。有文稿若干册,贻厥子孙,录行于世。”
  《滇池赋》最早载于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一《滇池》条下,署“元曲靖等路宣慰副使王鼎赋”,方国瑜《云南史料丛刊·元人滇事诗选钞概说》云:“疑王鼎即王昇,盖鼎字草书作‘昇’,与昇字形相近,以昇为鼎之草体而误。”全文四百余字,写景抒情惧佳。
  赋文对云南独特的“高原明珠”进行了详尽的描写,开篇点出了滇池的位置所在:“晋宁之北,中庆之阳一碧万顷,渺渺茫茫。控滇阳而蘸西山,瞰龟城而吞盘江。”接着用细腻的铺陈描绘了滇池如画的名胜和美景、昆明的繁荣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滇池的赞美之情:“阴风澄兮不惊,玻璃莹兮空明。晴晖澹苍凉之景,渔翁作欸乃之声。蛟鼍载出而载没,鱼龙或变而或腾。岸芷兮馥馥,汀兰兮青青。”在简短精美的几笔之后,作者又从滇池的来源和流向展开了一段宏丽壮美的画面,抑扬顿挫,气象宏伟:“粤穷其源,合众派而为潨爰究其流,乃自西而之东。不假乎冯夷之力,不劳乎神禹之功;自混沌之肇判,经螳川而朝宗。电光之迅兮,不足以彷其急;雷声之轰兮,未足以拟其雄。此滇池气象之宏伟,难以言语而形容者也。”
  自古游子归家都未免有所慨叹,王昇也不例外,在赋文中作者写到离乡归来,滇池景色绮丽迷人,水面小舟悠悠,秋天的滇池晴光潋滟,山色倒影,水鸟不惊:“予归自于神州,寻旧庐与林丘;怀往日之壮游,泛孤艇于中流。薄雾兮乍歛,轻烟兮初收,晴光兮浴日,爽气兮横秋。川源渺兮莽苍,江山郁兮绸缪。鸿雁集于沙渚,凫鷖翔于汀州。睹景物之萧萧,纵一叶之悠悠。”
  随着作者弃舟登山,作者描述的角度也有所改变,长啸一声作者心情也有了起伏。他又登上了熟悉的西山,在华亭山、太华山上,作者居高临下,看到了昆明城四周的座座青山,在他的眼里,碧鸡山、金马山、玉案山、蛇山、五华山都是宏伟秀美的如:“少焉,雪波兮凌空,霜涛兮叠重;当上下之天光,接灏气之鸿濛,叹濯缨之靡暇,乃系缆于岩从;发长啸于云端,寄尘迹于谾豅,探华亭之幽趣,登太华之层峰;览黔南之胜概,指八景之陈踪。碧鸡峭拔而岌嶪,金马逶迤而玲珑;玉案峨峨而耸翠,商山隐隐而攒穹。”
  然而,王昇不但描述秀美壮观的山,而且描绘了元时期昆明街市的繁荣景象,三市街、东西寺塔、大德桥、云津码头,这些繁华景象尽收作者笔下,笔者风之未端认为这场景描述完全是一幅昆明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五华钟造化之秀,三市当闾闾之冲;双塔挺擎天之势,一桥横贯日之虹。千艘蚁聚于云津,万船风屯于城垠,致川陆之百物,富昆明之众民。”
  赋文最后以歌颂元朝的大一统而结束。作者认为昆明的繁荣昌盛均源于统治者的功绩。虽有一定的思想局限性,但也为我们了解元时期的昆明留下了一些历史信息:“迨我元之统治兮,极覆载而咸宾;矧云南之辽远兮,久沾被于皇恩。惟朝贡之是勤兮,犀象接迹而駪駪如此池之趍海兮,亘昼夜之靡停。因而歌曰:万派朝宗兮海宇穹窿,神圣膺运兮车书大同。”元朝统治云南后,统治者安抚百姓,稳定社会秩序,采取有利于云南地方经济发展和团结少数民族的政策,受到了云南人民的欢迎。其后元政府在云南建立行省,并派赛典赤·赡思丁治理云南,使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技术进入云南,云南农业、工商业和城市建设都得到较快的发展。特别是赛典赤在云南采取“轻差减赋”,“垦荒浚河”,“用贤汰冗,恤孤赦罪”,“兴市井以通交易,轻抽收以广商贾,照用贝以顺人情”的灵活经济政策,使云南很快就繁荣了起来。就是王昇在《滇池赋》中描绘的大德桥,云津码头一带,也是在元朝1274年,赛典赤.赡思丁疏通海口河,使滇池水位下降,这一带才从水中露出为陆地。其后又整治盘龙江,才使盘龙江成为昆明通向滇池的水路通道。大德桥,云津码头一带才集中了大量的船舶、驮马和其他运输工具。这种繁荣一直持续到明清民国时代。直到解放初期,仍有船只在此装卸货物。
  赋中描写昆明的一段文字:“碧鸡峭拔而岌嶪,金马逶迤而玲珑;玉案峨峨而耸翠,商山隐隐而攒穹;五华钟造化之秀,三市当闾阎之冲;双塔挺擎天之势,一桥横贯日之虹。”被称为最早的“昆明八景”,清朝孙髯翁《大观楼长联》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隐约可见王升《滇池赋》上列数句的影子。
  虽然明以前云南的辞赋仅存王升《滇池赋》一篇,但其文学史意义却不能被忽视,它至少表明赋这种文体已经被土生土长的云南文人所掌握,云南辞赋的创作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福三主编 《云南地方文学史》古代卷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第449页。
  [2] 明 刘文征 撰《滇志》卷之五 建设志 第201页。
  [3](明)谢肇淛,《滇略》选入《正续云南备征志精选点校》[M] 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4](清)谢圣纶辑,古永继点校,《滇黔志略点校》[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风之未端,云南汉语文学的的破晓之声——《滇池赋》,2015年10月25日,南方社区。
  [6]冯良方著,《云南古代汉文学文献》[M],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12月版。
其他文献
【摘要】:在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中,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是摆在许许多多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近些年以来,课程改革在全国流行开来,各种教学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一方面这是进步的现象,另一方面未经验证的教学模式是否适用于课堂也是个疑问。无论如何改,都要保证语文教学中的学字和学生紧密联系起来,把学字落到实处。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实践;教学模式  一、教师课堂教学的合
期刊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习题课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化学习题课教学没有很好的被重视与开发。本文从教学目标的设立、习题选择的原则、教学程序的设计等方面提出教学程序模式的环节构思和习题课教学的评价。  【关键词】: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设计;目标;原则;程序;策略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根本在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等双边的信息和情感的交流、沟通,一起成长的过程。化学复习课有小节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展示设计课程在高职会展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归纳展示设计课程独有的教学特点,探讨了构建合理而先进的展示设计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提出了展示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的具体改革措施, 综合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以期展示设计课堂教学能够与时俱进,更加科学合理化。  【关键词】: 展示设计;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性
期刊
【摘要】:自2015年初起,我国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同年11月我省师范生首度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本文以浙江省内在校师范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就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后师范生首度参与教师资格证考试对其在校学习情况的影响进行调研、深入分析与探究,共同应对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改革。  【关键词】: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学习侧重点;在校师范生;人才培养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对教师要求日渐提高,更加注重教师的职
期刊
【摘要】:《第二性》是著名存在主义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之著,主要讲述了女性的神话、女人的一生以及男女两性之间的关系,她运用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妇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地。也正因如此,波伏娃的《第二性》取得了巨大的影响力。  【关键词】:女性;男性;第二性;波伏娃  一、《第二性》内容简介  波伏娃的《第二性》分为“事实与神话”和“当代女性”两卷。  上卷主要分为
期刊
【摘要】:与普通的本专科学生相比,免费医学生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其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及日常活动仍然是学习,在几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之后,免费医学生也需要走向社会,为基层医疗工作服务,特别是需要在那些边远地区的医疗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教学中除了要关注免费医学生的学习情况,还需要对其心理健康进行培育,使其在学习中能够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及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免费医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免费医
期刊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然而科技的创新离不来哲学文明的不断提升,自然辩证法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思辨的思维和方法论,对科技创新具有开拓性的影响,也为科技创新的界限提出了警示。对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深刻探究和思考。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思维方式;方法论;生态;  文明的进步,科技的日新月异,目前科技的更新速度从倍数提升上升到指数提升。科技的创新成效成为各国的核心竞争力重要方面。江泽民
期刊
【摘要】:大学生自我教育是促进其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但是当代大学生自我教育仍然存在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不够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立足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为其提出几点有效的参考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教育;现状;对策  一、引言  “自我教育”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作为人类发展和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基本因素和现象,它早已为人们所认同。古往今来,自我教育在人类
期刊
【摘要】: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灿烂的文化,其文明延续几千年而未曾中断。这其中知识阶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知识分子”这个词在近代才由欧洲人提出的,中国古代的知识阶层主要指的是“士”。本文主要根据士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而分为:春秋战国时期,魏晋时期,两宋时期以及清末时期,从中总结出士的变迁与发展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士大夫;思想解放;责任  中国古代的“士”作为知识阶层的代表,
期刊
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冯友兰先生正是这样的人。  什么是哲学?学者历来莫衷一是,并无准确定义。在冯先生看来,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中国哲学的背后一直有一条主线,那就是其精神。在冯先生眼中,这种精神就是以求入世与出世的统一。任何哲学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中国哲学也不例外。中国哲学之所以显现出而今的特色,主要受大陆国家的地理环境、农业为主的经济环境、重农思想的社会环境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