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实现双碳提供重要支撑

来源 :电器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wolfwolf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促进能源转型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是关键。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进程的加快推进,我国能源电力发展呈现出能源生产加速清洁化、能源消费高度电气化、能源利用效率高效化等新趋势和新特点。能源格局的深刻调整,也将给电力系统带来深刻变化。
其他文献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将快速增长。为更好推动我国能源转型,满足新能源快速增长需求,避免风电、光伏发电等电源送出工程成为制约新能源发展的因素,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关于做好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投资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
目前电工行业在部分关键材料、软件等环节存在卡脖子问题,这些都对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至关重要。但产业基础高级化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需要实现“三个协同”:即产学研用的协同,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的协同。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深化,与之俱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已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课题,不仅对社会保障制度提出巨大挑战,更对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财政税收制度带来重大风险.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财政税收体系面对财富储备不足、收入分配失序、政府间财政关系失衡等风险挑战,应发挥法治财税理念在制度建构、凝聚共识、实现公平、保障健全等方面的指引作用,探索推进老龄化社会治理的立法进程,巩固财源保障能力,强化财税政策激励,优化养老收入分配,推动多元共治格局,实
产融结合是当前我国解决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一种方案,然而对于该方案能否促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还存在不同观点。本文通过分析高端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民营企业产融结合与技术创新投入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融结合与技术创新投入显著负相关。可见,产融结合抑制了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但政府补助削弱了产融结合对技术创新投入的负向影响。
一、变频器行业2020年生产发展情况2020年,在疫情得到控制以后,变频器行业但随即进入发展快车道,全年整体增速良好。从纳入统计的行业企业上报的数据汇总分析,2020年变频器行业相关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加19.11%。
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同为重大国家战略计划,给琼粤港澳合作带来难得机遇和广阔空间.从全局视野谋划、布局、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可构建合作机制与利益机制,使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集群和国际贸易参与等方面加强统筹联动发展,进而加速琼粤港澳地区的城市群和产业集群联动,推进产业格局和分工体系优势互补.
快速推进的产业集聚不仅改变着经济发展方式,也在形塑着税收竞争与技术创新格局,而作为中国式分权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影响技术创新的效应也愈发凸显。本文构建了产业集聚、税收竞争以及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2000年-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中介效应与门限效应分析,旨在以税收竞争为视角分析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与非线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技术创新;中介效应研究发现产业集聚通过减弱税收竞争水平,进而促进了技术创新。同时,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产业集聚程度以及税收竞争水平的不
【摘要】通信企业属于典型的重资产企业,固定资产原值达到万亿级别。如何优化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流程,提升处置收益,使国有资产不流失,值得深入研究。文章结合通信企业资产特点,介绍了通信行业固定资产报废流程及面临的诸多问题,从固定资产报废和处置入手,提出了提升固定资产处置效益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通信企业;固定资产;报废处置  【中图分类号】F626;F276  在行业环境日益严峻、同质化竞争更趋激
【摘要】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让税务征管更高效、便捷的同时,也给当前税收征管带来新的挑战。征管工作面临全新环境,呈现新的特点,各国税收政策相互影响日益加深。数字经济时代我国传统的“以票控税”、查账征收、属地原则在面对数字经济业务税收征管时遇到新问题,在一些国家相继开征数字服务税收的国际环境下,应借鉴先进经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完善税收立法,界定数据产权,强化
【摘要】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受到较大影响,国家多措并举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国民经济处于缓慢恢复中。但很多企业比如外贸中小企业仍面临严峻挑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更有甚者不堪重负破产倒闭。伴随宏观环境的变化,外贸行业的风险逐渐凸显,尤其是外贸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比较脆弱,抗风险能力较低,必须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才能可持续地实现经营目标。文章集中致力于后疫情时代中小外贸企业财务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