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器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与未来展望

来源 :电器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ysn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变频器行业2020年生产发展情况2020年,在疫情得到控制以后,变频器行业但随即进入发展快车道,全年整体增速良好。从纳入统计的行业企业上报的数据汇总分析,2020年变频器行业相关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加19.11%。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预算约束恒等式,通过计算30个省份的全口径财政收支,结合各地历年的政府债务余额,估算了2015年-2019年全国30个省份的隐性债务规模.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总额为13万亿左右,占GDP比重约为13%,风险总体可控;我国对隐性债务的管控成效显著,2019年较2017年规模总体下降,但仍有12个省份隐性债务持续增长,特别是西部和东北省份风险管控压力相对较大,需要高度重视.本文建议从顺应市场、落实责任、防范风险、加强研究等方面遏制、化解隐性债务.
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尤其是打通国内大循环有赖于国内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心城市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对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在梳理辽宁区域发展中沈大角色定位的基础上,从中心城市能级、辐射效应两个角度剖析沈大在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中带动作用不足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相关财政政策的对策建议。
重大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突发性社会现象,科学防控和处置重大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建立和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五大机制”,即:平行多点的网络“共建-共享-共商”信息协同机制、“统一领导-分级分层-分工协作-高效精准”的救援救治机制、“权力-物力-智力-财力-民力”五位一体的资源聚集与运行机制、“法律-物资-科技”综合保障机制和“共享-共通-共商-共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治机制,有利于不断完善国家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管理体系,推进国家
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中国电器工业抓住这一重要机遇,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具有较大规模和相当实力、技术水平及成套水平不断提高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电器制造大国,并开始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期刊
学前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相对贫困山村经济落后,居住分散且交通不便,“入园难”问题严重突出,对教育公平和城乡均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基于对“一村一园”项目的实地调研,发现社会组织提供学前教育能够弥补相对贫困山村学前教育的短板,在部分地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存在局限性,需要政府发挥有效性,创新供给方式,从直接提供转为政府购买,保障相对贫困山村学前教育的公平和质量。
从纳入统计的样本企业上报的数据汇总分析,2020年电控配电行业工业总产值(当年价)、工业销售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48%、5.66%和7.64%,增速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5.34、6.4和1.13个百分点。2021年,预计电控配电行业总体增速将继续维持低位,行业发展进入转方式、调结构、换动力的攻关阶段,大公司受益更多,份额会进一步集中化。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将快速增长。为更好推动我国能源转型,满足新能源快速增长需求,避免风电、光伏发电等电源送出工程成为制约新能源发展的因素,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关于做好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投资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
目前电工行业在部分关键材料、软件等环节存在卡脖子问题,这些都对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至关重要。但产业基础高级化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需要实现“三个协同”:即产学研用的协同,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的协同。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深化,与之俱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已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课题,不仅对社会保障制度提出巨大挑战,更对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财政税收制度带来重大风险.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财政税收体系面对财富储备不足、收入分配失序、政府间财政关系失衡等风险挑战,应发挥法治财税理念在制度建构、凝聚共识、实现公平、保障健全等方面的指引作用,探索推进老龄化社会治理的立法进程,巩固财源保障能力,强化财税政策激励,优化养老收入分配,推动多元共治格局,实
产融结合是当前我国解决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一种方案,然而对于该方案能否促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还存在不同观点。本文通过分析高端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民营企业产融结合与技术创新投入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融结合与技术创新投入显著负相关。可见,产融结合抑制了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但政府补助削弱了产融结合对技术创新投入的负向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