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来源 :教育观察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nm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教育发展,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治国理政的新实践、国际国内发展的新形势、教育发展的新变化,围绕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政治意义和实践意义,为新时代的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其他文献
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新境界,具有丰富的时代意蕴:一是着眼于我国教育发展的新时代背景,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二是立足于我国教育发展的新时代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两个百年"历史交汇期;三是着眼于我国教育发展的新时代使命,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使命大任的时代新人;四是立足于我
<正>传播是有目的地施加影响的行为,当这种意图上升到国家意志、传播主体是国家时,传播就需要从战略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和谋划。因此,战略传播是国家传播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走向。战略传播兴起于西方,最初是一个经济学术语,“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进入国际政治领域,随后又扩展到整个社会科学领域。西方战略传播理论在20世纪经历了三次重要发展:哈罗德·拉斯韦尔的“宣传技巧”理论核心在于通过宣
期刊
<正>农业是立国之基、民生之本、衣食之源,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支持"三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重视"三农"工作,并多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自2014年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河北省农业、农村和农民参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意义日渐重大。由此,河北省农村金融发展
期刊
以河南省四大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水资源利用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灰色预测GM(1,1)方法等,对四大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系统评价和耦合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四大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逐渐减小,呈波动变化趋势;流域间水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呈现明显差异。(2)2000—2020年四大流
为了研究包装材料的混搭设计和质感重构,提升包装材料的应用水平和功能价值,基于包装材料特性和商品对包装的功能需求,从材料混搭和质感重构两个维度进行探索。通过包装材料的特性分类、混搭方法、语构法则、品牌调性和商品对包装的功能需求阐述了包装材料的混搭法则,通过肌理仿造、同质异构和局部点睛论述了包装材料的质感重构方式。包装材料作为包装的物质载体和商品的视触觉媒介,设计师的正确选材和用材至关重要。从包装材料
<正>看韦布望远镜拍摄的第一张彩色深空照片,在形态各异的星系中,最吸引人的可能就是闪耀着六角星芒的那几颗前景恒星了。仔细看一看,这些星星的星芒可不止六角呢!左右还有两根稍暗一些的水平星芒,其实是八角星芒才对。今年3月,NASA发布过一张韦布望远镜拍摄的亮星的校准评估图,当时就能看到这种八角星芒的形状了。所以,是这一类恒星都长成这种自带星芒的奇怪形状吗?还是说,是韦布望远镜专挑这种奇怪的恒星来拍?
期刊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丰富中文国际传播内容,创新中文国际传播方式,培养中文国际传播人才,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添光彩。
<正>媒介:不是透明的关于媒介技术,长久以来存在一种执念:媒介是透明的,仿佛此岸到彼岸的桥梁,充其量是达至目的的手段。随着媒介对不断更迭之技术的利用,这种对透明性的追求愈发强烈。技术发展使得媒介越来越隐形化,反而激发了人们对媒介技术的关注与反思。当前具有相当普遍性的对于媒介技术的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和消费趋势也正悄然改变,包装的作用不仅限于保护、保存和展示。本文从消费者层面、企业竞争层面和经济效应层面出发,研究分析出产品包装在市场经济中如何发挥关键作用。在消费者层面,产品包装所传达的信息不仅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还能产生消费者的理解、信任和信心。在竞争维度满足了公众希望看到开放、竞争性市场的期许,通过产品包装宣传产品的质量和多样性。在经济效应层面分析了产品包装如何通
教研力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对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有助推作用。但长期以来,基础教育教师对教研力的认识有不少误区,一些教师的教研力现状不容乐观。教师教研力的提升面临诸多困境,既有“无关论、无用论、无暇论、无能论”等主观认识的偏差,也有“重教授轻学习”“重表象轻本质”“重点评轻争鸣”“重形式轻管理”等实践操作的失范,相关问题的归因在于教师自身专业阅读和教育写作的缺失。突破教师教研力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