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苯双脒治疗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IL-4和TGF-β1的变化

来源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llm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旋毛虫感染小鼠经三苯双脒治疗后血清中细胞因子IL-4和TGF-β1水平变化.方法 将1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感染对照组、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40只.感染对照组和治疗组小鼠经灌胃感染云南株旋毛虫肌幼虫200条/只.治疗组小鼠于感染后第7d经灌胃给予三苯双脒治疗,每只每天300 mg体重,连续7d.分别在感染后7、14、21、28和35 d对各组小鼠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检测IL-4和TGF-β1水平.结果 ELISA检测显示,感染对照组和治疗组IL-4、TGF-β1水平在感染旋毛虫后开始升高,在感染后14 d达到峰值,分别为(40.17±1.01)pg/ml、(100.23±1.31)pg/ml、和(30.21±1.25)pg/ml、(80.51±1.37) pg/ml,随后逐渐下降.在感染后5个时间点,感染对照组小鼠血清IL-4和TGF-β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IL-4和TGF-β1水平在感染后5个时间点与感染对照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苯双脒治疗旋毛虫感染小鼠后血清IL-4和TGF-β1水平随感染时间先升高后降低.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青海省德令哈市鼠疫菌株生物学特点及流行病学意义,为该地区的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1995-2014年青海省德令哈市分离的33株鼠疫菌株进行生化试验、毒力测定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TGF-βRⅠ)及Smad4在肾透明细胞癌(RCCC)及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分别检测58例RCCC组织、36例癌
对于退变性颈椎间盘疾病目前比较成熟的手术治疗方法是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虽然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术后颈椎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可引起邻近椎间盘应力增大而导致椎
目的 克隆并原核表达柔嫩艾美尔球虫(Eimeria tenella)微线蛋白4(EtMIC4)的EGF-like结构域.方法 收集并纯化柔嫩艾美尔球虫子孢子,用 Trizol法提取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利用
本文介绍了活动论古地理,活动论古地理研究发展至今已成为地层学、大地构造学、沉积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和古海洋学的集成,成为地质科学的多学科交叉
1968年Kuntsher报告了应用阻挡钉(DetentionNail)治疗股骨干骨折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期Gross-Kempf钉(G-K钉)为代表的锁式髓内钉问世后,使股骨、胫骨干骨折的治疗效果得到很大
目的克隆截短的弓形虫表面抗原SAG2C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SAG2C蛋白,并探讨其在弓形虫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已知的弓形虫SAG2C基因序列进行部分取舍,用RT-PCR技术从弓形
目的克隆并表达白纹伊蚊唾液腺Aalb_34ku-2蛋白。方法根据白纹伊蚊(罗马株)34ku-2开放读码框序列(Aalb_34ku-2)(GenBank:AY826118.1)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白纹伊蚊
本文介绍了元古宙的臼齿碳酸盐岩(Molartoothcarbonates,以下简称MT碳酸盐岩)碳酸盐事件对探索早期地球海洋碳酸盐沉淀作用和古海洋、古气候、早期地球生命演化以及后期全球
本文在前人研究和较为系统、全面的清理和对比基础上,通过较深入的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学研究,运用P.R.Vail和T.A.Cross所建立的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理论思路和方法,依据层序界面特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