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教学策略 让高中议论文写作更有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议论文被推到高考写作中,成为高考作文的主要内容。《2019年普通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在高考作文中,写作文体主要分为两大类:记叙文和议论文。”由此可见,议论文写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对提升学生的高考竞争力及高中语文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据调查发现,大部分的高中生喜欢生动活泼的记叙文、表情达意的散文,而不喜欢阐述事理的议论文,更不用提写议论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议论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090-01
  一、结合生活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写作的主要动力,学生只有对议论文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变被动的词语叠加为主动写作,才能写出有理有据、论点鲜明的文章。由此可见,只有基于兴趣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脱离兴趣的强硬灌输,只会助长学生的厌烦情绪,不仅影响写作的质量,还不利于议论文教学的顺利开展。生活处处皆学问,处处皆议论,因此,教师可以以生活为突破口,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针对一些生活热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去思考、去了解、去拓展。一方面激发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兴趣,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留心生活的良好习惯,从而为议论文写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老人摔倒該不该扶”曾一度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是热点新闻。教师可以以此为话题,把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是正方、另外一组是反方。让学生课下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找出实例。上课时,组织双方展开辩论。这样的实际活动远比单纯的理论说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于是,为了在辩论赛上一展风采,学生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上网查询、翻阅书籍、社会调查。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学生收集整理了很多资料、数据。辩论会上正方同学从“扶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谈起”,并运用古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扶老助乐之德”从道德的角度加强自己的观点。反方则列举出社会上因为“扶老人反被咬”的案例,江苏南京的彭宇案,天津的许云鹤案,广州梅州的林春绪案,江苏南通的殷红兵案等。学生们精彩的辩论赢得了阵阵掌声。于是,教师以此为话题,让学生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的议论文。这次的写作,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学生咬着笔杆冥思苦想、眉头紧锁。只见他们一个个奋笔疾书,写的文从字顺。
  由此可见,基于生活化的议论文写作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来。因此,在议论文教学中,教师要以生活为“跳板”,运用有效策略,点燃学生的“议论之火”。
  二、方法指导锻炼思维。
  除了激发学生兴趣外,教师还要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培养他们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独具一格,才能有新意。从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读完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如我们知道论据在议论文中起着支撑论点的重要作用,是组成议论文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的写作中,常常出现论点与论据不相符的现象,使得文章效果大打折扣。针对这一现象,教师专门用几节课的时间讲授关于论据的写作技巧。如在讲授“论据的的选择”时,教师以“勤能补拙”为话题,给出四个论据:一是姚明自身条件偏差,弹跳、肌肉方面明显落于黑人,但他硬是凭着刻苦的练习弥补先天的不足,终于成为体坛巨星;二是电子学女博士韦钰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三是王羲之刻苦练习书法,成为著名书法家;四是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她每天含沙练唱,最终成为闻名中外的艺术家。让学生选出适合的论据。有的认为4个都可以,还有的选择1和2……。面对学生的多种答案,教师并没有直接给予明确的答案,而是组织他们展开讨论,让答案在讨论中逐渐浮出水面。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达成一致,选择1和4。并给出理由;2和3的事例并没有体现“拙”。由此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论据的选择原则:切合题旨,有针对性;真实典型,有代表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绝不仅仅是以上两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寻求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让高中议论文写作更有效。
  参考文献:
  [1]陈丽华.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来指导学生写作——高中议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及对策[J].福建陶研 2017年02期
  [2]董顺喜.一事一议类议论文写作易陷误区及对策[J].教育革新 2015年10期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目前对高技能水平的人才的需求程度大大增加,使得近年的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和理念不断进行着改革,而语文作为其中的重要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校的语文课程的改革过程也在逐步加快[1]。语文科目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和语文写作能力,因此语文科目较其他科目有着明显的不同。本文对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高职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近几年因为实施核心价值观的缘故,有关教育部门都要求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核心价值观并以此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良好素养。所以本文以此对于语文教学中的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分析研究,力求寻找一种合适的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语文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们未来多方面的发展与成长。  【关键词】语文课程设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地方化 校本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期刊
【摘要】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能够以比赛的形式展现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的开展。高职院校旅游教学通过职业技能大赛的形式,能够更快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但当前高职旅游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还未能完全将职业技能大赛的优势融入其中,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并找出实现教学改革的方案,从而提升高职旅游教学效率。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 高职教育 旅游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
期刊
【摘要】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要发挥它的立德树人作用,本文主要是以“服务社会”一课教学为例,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目的在于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实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学生 社会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普及,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已经成为家庭和学校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包含着教学的多个方面,需要教师有正确的认识。本文在明确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概念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希望给实际教学活动以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性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育人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加强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任。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让学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更好的彰显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特点,让学校教育与社会接轨,从而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本文就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道德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和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相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构,主要是通过在通识教育课程群内增加传统文化课程来实现。要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就要开设具有清晰理论体系的系列传统文化课程。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荆楚理工学院教学研究项目(JX-201710)(JX 2018-35)。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
期刊
【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高校教师要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形成全课程育人的浓厚氛围。本文以《工程材料》课程为例,浅谈了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 德育 工程材料  【基金项目】内蒙古工业大学课程思政专题教改项目“工程材料”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2018267);内蒙古工业大学混合式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兴趣教学法是顺应新课程改革发展下诞生的新型教育方式,兴趣教学法在各个学科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教育工作中的基础学科,不仅作为学生初升高之路的考试科目,更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形成健康的心理都有着重大意义。本文重点讨论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兴趣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兴趣教学法  【中图分
期刊
【摘要】教育的特殊属性决定德育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其中,德育位居第一。一位大学教授曾经这样说“德”与“才”的关系:“有德有才是成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毒品,无德无才是废品。”因此,教师在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力争把学生培养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 爱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