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学、互动、深化”三步式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路径是:自学——回归知识本位;互动——回归质疑与理解;深化——由抽象回归生活。
【关键词】“自学、互动、深化”三步式教学法;高中语文;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教师一味的满堂灌。基于现代化教育理念,联系语文课程特点,笔者探究出了“自学、互动、深化” 三步式教学法,以真正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一、自学——回归知识本位
在传统教学中,侧重基本知识与技能。课堂教学中,教师也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于是,学生依赖于教师,常常是被动式学习,缺乏自学能力。而在新课标下,既注意双基,又重视过程与方法,还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若想实现三维目标,教师则需放手让学生“自学”,使其主动探究与获取知识。教师只是引导与提示。
如教学《我的五样》时,教师可提前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要求:①请写出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并依次划去这“五样”东西中相对不重要的四样,并说明理由;②本文作者又选择了哪五样?其原因各是什么?可与同学或家长等沟通交流。课下,有些学生还展开了激烈争论。由于文章观点有着一定的拓展延伸性,而高中生自己的观念也较为成熟。通过回归学生生活,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当导入新课后,教师可请几位学生说说自己选择五样东西与放弃过程的感受,相互交流自己最后保留了哪样。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最后保留的一样东西说说自己获得的启示。让学生谈谈最后保留的是否是他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是否是他生命存在的意义。这样,在知识本位上,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这既培养了知识与技能,也让学生体验过程与方法,使其展现自我,彰显个性。
二、互动——回归质疑与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若想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则需注意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学习中,使其“动”起来,“活”起来。换而言之,课堂教学不能太过呆板。课堂上师生、生生相互沟通交流。如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也可以是学生质疑提问,教师或者师生共同探究、解决。而通过学生的质疑,教师可得到信息反馈,明白学生对哪些内容较为感兴趣,对哪些问题较为关注,对哪些知识有疑惑,从而由质疑启发思维,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知识,发掘学习方法,提高能力。
如教学《沁园春·长沙》一文时,有些学生对文章的炼字较为感兴趣,提出不少问题,如①“层林尽染”中为何要用动词“染”,能否换其他词?②“鱼翔浅底”,“翔”应该是指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为何此处用来描写鱼儿在水中游?③“浪遏飞舟”。“遏”字本意是“阻止”。游泳时会激起水花,出现波浪,然而不管多么大的波浪,若想挡住船,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是飞速疾驶的巨轮呢?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应予以肯定,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当学生讨论思考后,教师可进行点拨和总结,使学生认识炼字的技巧及作用:“染”意为“着色”,是有意为之,化无意为有情。经过霜打后,枫叶变红,这层层枫叶如同片片放入染缸,又经过精心印染,才会变得如此玲珑透剔、红艳欲滴。而一个“翔”字,既写出了鱼儿可爱活泼、轻快自由的身姿,又写出了漫江碧透、水清见底的环境,因而鱼儿才可以在水晶般透明世界中自由自在地盘旋回飞。一个“遏”字,用夸张修辞,生动勾勒出无产阶级革命家那不畏艰难、勇于斗争、力挽狂澜、急流勇进、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如果不这么写,则难以展示革命家的英雄本色。这样,通过质疑与解疑,有助于学生理解与领悟文章思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发掘文本,擅用提问。
三、深化——由抽象回归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素养,让学生学会如何为人处世。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深化环节,将抽象知识回归到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体验知识,激发情感。
如《十八岁和其他》,该文是一位父亲在儿子十八岁生日时,对过往的回忆,对儿子的成长写下的感言。通过感性文字表述了理性观点,以平等态度向儿子倾诉父亲心中真挚的建议。这与现实生活十分贴近。课文中的东东与当前一些学生在生活环境、性格和行为等方面有相似点,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认同。通过学习本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亲情,正确对待两代人之间的矛盾,认识与把握青春,学会尊重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学会自我反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学生体验、激发学生情感的学习活动,将抽象知识回归到实际生活,以深化知识,升华情感。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将本文给家长阅读;学生写封信给父母;父母给学生写封信。思考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①对于两代人的矛盾,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对此,你有何看法?②当你们和父母出现矛盾时,你是怎样处理的?父母又是怎样做的?你是否认可父母的做法?阅读心得交流:读了本文后,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画出有感触的句子。体验活动:①走进父母的心灵:请几位同学朗读父母写的信;组内成员相互交流阅读,并归纳父母所表达的观点。②倾听孩子的心声:请几位同学读读写给父母的信;相互交流阅读,归纳消除两代人隔阂和误解的方法与技巧。最后教师小结,提出建议,让学生化心动为行动,如不和父母顶嘴;帮妈妈洗衣服;在爸妈生日时送份小礼物。
(责任编辑:刘宝瑞)
【关键词】“自学、互动、深化”三步式教学法;高中语文;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教师一味的满堂灌。基于现代化教育理念,联系语文课程特点,笔者探究出了“自学、互动、深化” 三步式教学法,以真正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一、自学——回归知识本位
在传统教学中,侧重基本知识与技能。课堂教学中,教师也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于是,学生依赖于教师,常常是被动式学习,缺乏自学能力。而在新课标下,既注意双基,又重视过程与方法,还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若想实现三维目标,教师则需放手让学生“自学”,使其主动探究与获取知识。教师只是引导与提示。
如教学《我的五样》时,教师可提前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要求:①请写出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并依次划去这“五样”东西中相对不重要的四样,并说明理由;②本文作者又选择了哪五样?其原因各是什么?可与同学或家长等沟通交流。课下,有些学生还展开了激烈争论。由于文章观点有着一定的拓展延伸性,而高中生自己的观念也较为成熟。通过回归学生生活,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当导入新课后,教师可请几位学生说说自己选择五样东西与放弃过程的感受,相互交流自己最后保留了哪样。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最后保留的一样东西说说自己获得的启示。让学生谈谈最后保留的是否是他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是否是他生命存在的意义。这样,在知识本位上,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这既培养了知识与技能,也让学生体验过程与方法,使其展现自我,彰显个性。
二、互动——回归质疑与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若想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则需注意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学习中,使其“动”起来,“活”起来。换而言之,课堂教学不能太过呆板。课堂上师生、生生相互沟通交流。如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也可以是学生质疑提问,教师或者师生共同探究、解决。而通过学生的质疑,教师可得到信息反馈,明白学生对哪些内容较为感兴趣,对哪些问题较为关注,对哪些知识有疑惑,从而由质疑启发思维,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知识,发掘学习方法,提高能力。
如教学《沁园春·长沙》一文时,有些学生对文章的炼字较为感兴趣,提出不少问题,如①“层林尽染”中为何要用动词“染”,能否换其他词?②“鱼翔浅底”,“翔”应该是指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为何此处用来描写鱼儿在水中游?③“浪遏飞舟”。“遏”字本意是“阻止”。游泳时会激起水花,出现波浪,然而不管多么大的波浪,若想挡住船,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是飞速疾驶的巨轮呢?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应予以肯定,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当学生讨论思考后,教师可进行点拨和总结,使学生认识炼字的技巧及作用:“染”意为“着色”,是有意为之,化无意为有情。经过霜打后,枫叶变红,这层层枫叶如同片片放入染缸,又经过精心印染,才会变得如此玲珑透剔、红艳欲滴。而一个“翔”字,既写出了鱼儿可爱活泼、轻快自由的身姿,又写出了漫江碧透、水清见底的环境,因而鱼儿才可以在水晶般透明世界中自由自在地盘旋回飞。一个“遏”字,用夸张修辞,生动勾勒出无产阶级革命家那不畏艰难、勇于斗争、力挽狂澜、急流勇进、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如果不这么写,则难以展示革命家的英雄本色。这样,通过质疑与解疑,有助于学生理解与领悟文章思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发掘文本,擅用提问。
三、深化——由抽象回归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素养,让学生学会如何为人处世。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深化环节,将抽象知识回归到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体验知识,激发情感。
如《十八岁和其他》,该文是一位父亲在儿子十八岁生日时,对过往的回忆,对儿子的成长写下的感言。通过感性文字表述了理性观点,以平等态度向儿子倾诉父亲心中真挚的建议。这与现实生活十分贴近。课文中的东东与当前一些学生在生活环境、性格和行为等方面有相似点,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认同。通过学习本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亲情,正确对待两代人之间的矛盾,认识与把握青春,学会尊重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学会自我反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学生体验、激发学生情感的学习活动,将抽象知识回归到实际生活,以深化知识,升华情感。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将本文给家长阅读;学生写封信给父母;父母给学生写封信。思考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①对于两代人的矛盾,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对此,你有何看法?②当你们和父母出现矛盾时,你是怎样处理的?父母又是怎样做的?你是否认可父母的做法?阅读心得交流:读了本文后,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画出有感触的句子。体验活动:①走进父母的心灵:请几位同学朗读父母写的信;组内成员相互交流阅读,并归纳父母所表达的观点。②倾听孩子的心声:请几位同学读读写给父母的信;相互交流阅读,归纳消除两代人隔阂和误解的方法与技巧。最后教师小结,提出建议,让学生化心动为行动,如不和父母顶嘴;帮妈妈洗衣服;在爸妈生日时送份小礼物。
(责任编辑:刘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