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温氏,学习与5.54万户农民打交道的奥义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31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在清华随便遇到个老头就很可能是大师;你在温氏随便遇到个保洁员就可能是个千万富翁。”作为中国创业板第一市值股、农牧业标杆,温氏的成功被这样一句话赋予了传奇色彩。
  从1983年8 000元启动资金,到而今的1 100多亿元市值,温氏35年来到底是以怎样的运笔之道书写这段辉煌历史的?近日,华夏基石变革企业家研修营和正和岛“走进温氏”,经济学家周其仁、管理学家彭剑锋、广告策划专家丁邦清就“温氏模式”对话温氏集团董事长温志芬,《商界评论》被授权对实录要点进行梳理。

在12万亿元市场中前行,温氏依靠4个驱动力


  从需求来看,电信、房地产是刚需,但似乎斗不过“吃”,食品是我国第一大产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人衣食住行各项开支最大的一项就是“吃”,占比近30%,规模达12万亿元。
  但而今,农业产值在GDP里占比不到9%。从最终消费那头看,消费者为食物花费的开支,很大一部分是包装、物流、仓储服务、各种农资的研发和投资。
  和手機、电脑一样,农产品是供应链的产物,其本身就包含大量非农业部门贡献的要素。即使农产品生产出来了,如果离开冷藏、保鲜、包装和销售,根本就难以走进消费者。那么谁来承担这些复杂功能?单靠农民,仅在农村范围讨论“三农”是不行的。
  现在农业的问题,越来越有别于传统农业,它一定需要现代经济体系支持,靠现代企业公司发挥作用—温氏就是其中之一。
  一直以来,外界对温氏的印象就是一个传统农牧企业。如2017年业绩显示,温氏销售收入557亿元,其中养猪占比63%,养鸡(禽)占比31%。但近期在阿里、京东、苏宁、永辉等抢占生鲜连锁的热闹背后,温氏也默默做出了新动作。目前。温氏的终端生鲜连锁已在深圳、广州等城市布局了170多家,从产业链上游往下游走的趋势很是明显。
  那么,是什么在驱动温氏处处抓住时代的风口?温志芬总结出了4个发展驱动。
  第一,模式驱动。温氏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实现发展。在中央精准扶贫政策指引下,大企业带动农民发展,而不是代替农民发展,实现了公司与家庭农场的双赢。现在,温氏合作的家庭农场达5.54万户。在机械化、专业化与规模化的生产下,家庭农场2016年总体收入79亿元,户均收入超过了14万元。
  第二,技术驱动。在温氏5 000多员工中,有68位博士、530多位硕士,温氏掌握着大量的技术型人才。除此之外,温氏还借力华南农大等高等农业院校,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外部技术支持。
  技术方面,温氏在7年前就提出要把环保打造成核心竞争优势。这两年温氏为什么能赚钱?用温志芬的话来说,“人家(因污染问题)拆得差不多了,我们基本上没拆。当时温氏先知先觉,没有逃避环保责任,把它变成一个机遇”。
  管理方面,温氏在打造“互联网+”的技术上持续投入,利用计算机技术,用网络进行管理。在温志芬看来,5年之后,环保优势可能没有那么明显了,取而代之的是提升效率、改变整个流程,用信息化去改变,赢得未来的竞争。在这5年里,温氏要把“互联网+”技术打造成为温氏的核心竞争优势。
  第三,文化驱动。文化有什么好处?能够把农户、员工、股东、客户等组织起来,通过整体利益合理分配,使得这些主体支持企业发展。如果5万多户农民对收益总体上比较满意,那么发展农户就不会特别难。
  第四,资本驱动。温氏上市之后,开始跟国内优秀的同行企业共同发展,跟大企业联合打造一个生态圈,通过资本实现发展。目前,温氏资产负债率只有30%,发挥资本的优势,将成为其今后努力的方向。

能与5.54万户农民打好交道,是温氏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不管有怎样的体系化驱动,谁能在农业生产中与农民打好交道,谁就能领先半步。
  周其仁认为,在面对现代农业供应链上的诸多复杂功能时,企业可以选择的模式可以多样化。有把农民雇来当农牧业公司工人的,也有像温氏这样用“公司+农户”的。但不论哪种模式,最后还得和农民打交道。
  逻辑上两种办法并存并举,现实里则要持久地展开竞争:比成本、比持久性、比品质的可靠性。一般来看,大公司雇农民当工人,直接指挥和经营,成本压力不小,但品质保证程度高一些;“公司+农户”模式经营成本可能低,但对付市场波动有额外压力,品质保证难度更大。
  在比较这两种模式时,仅仅拿“雇农民”还是“加农户”做比较,可能还比不出名堂来。温氏成功后,模仿“公司+农户”模式的企业有很多,但“加”不是大学问,“怎么加”才是关键。“加”得不好,轻则没有竞争力,重则垮台。
  能和农民打好交道,恐怕是温氏第一个核心竞争力。它能有效地组织农民,把小农户和大市场连接起来。
  首先,获得农民的信任,是“加”的基础。
  “公司+农户”模式并不是温氏首创,但只有温氏做得最长久、最彻底,跟农民关系最有效。这其中,对农民讲信用是关键。比如,1997-1998年发生禽流感,温氏补贴了2.8亿元给农民;2004-2005年,禽流感H7N9来袭,养鸡户损失惨重。为了扶植养鸡户,温氏把在养猪赚的44亿元拿出来,补贴了36亿元给养鸡农户。
  其次,有一套组织技术难能可贵。
  温氏的四大驱动力,处理的不完全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也包括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温氏与5万多农户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在市场波动中持续多年,很不简单。组织技术尤为可贵,因为人和人建立信任不是光靠喝酒拉关系,得有一套组织技术调节利益问题。
  当年跟温氏合作的养殖户现在都60多岁了,他们的接班人是谁?孩子们念了书都走了,如何让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人才回到农业上来?这是中国农业一个挑战性很强的问题。
  年轻一代的农业人才,可能需要更多机会。一个高中生不一定非要下地、养猪,他可以去学IT和金融等其他专业,然后应用在现代农业之上。在新时代背景下,温氏为获得新一代的生产力,也要从这个方向与农民打交道。   不妨对标一下丹麦,这是一个人均GDP超5万美元的发达经济体,其总体上的农业模式还是“公司+农户”。农业加工企业是大型的,但种植养殖是农户为基础。丹麦每年2 500万头猪,大部分就是这么养出来的。但同样养猪,农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大养殖体系的一个末端岗位了。
  配方、免疫、饲养、监护流程……这个垂直生产链条诸多前端的环节,开始由更为先进的技术和人才去实现。而这,可能也是温氏将要去实现的。

PSY高达24.6,温氏的成功源于认真与坚持


  从PSY指标的比较来看,全国平均水平是17,而温氏高达24.6。在四大驱动力下与农民打交道,温氏赢得成功毋庸置疑。
  但在彭剑锋看来,这还是温氏战略成功的体现。
  比如,温氏占据了产业的技术制高点。通常来讲,温氏是一个高科技企业。国外有人总结,鸡种有四大系,三大系都是国外的,其中一大系就是温氏系。能成为“系”,这背后是温氏领先技术下打造的基因库。
  再比如,温氏时刻保持着对市场的敏锐性和洞察力。有一次,两会报告提出要加强环保,温氏股份董事长温鹏程回公司后就做了决策,投资环保设施。其实当时还没有突显环保要求,投资环保设施是要增加成本的。
  但两年后,国家开始严抓环保了。县里一些不达标的小养猪户受到影响,猪肉价格猛涨起来。温氏得益于环保的投资,养猪业在这期间得到大力发展,抓住了这一轮的市场机会。
  此外,温氏的成功也是“文化的成功”,它把“齐创共享”的文化做透了。
  1.“齐创共享”文化反映在与养殖户的合作中。“公司+农户”模式的企业有很多,但真面临亏损的时候,像温氏那样坚定保障养殖户收益的,一定是少数。温氏刚开始去农村做建设,各种事情都有,甚至也会遇到地痞流氓要求包工程;公司的各种调价机制,有时候农户也会有不理解。但时间长了以后,大家就形成一个共識:温氏真的保障农户能赚到钱,黏性就产生了。
  2.“齐创共享”文化在员工的体现。温氏员工的持股计划,最初是七户八股,后来全员持股。很多人对温氏的股权激励很好奇,其实也没什么神秘的,就是本着大家一起共享,让大家都有机会。
  3.对于技术力量,给华南农大股权,也是实践了齐创共享的文化。这种文化解决了当时的难题,那时你不这样做,像华南农大这样知名院校的人才怎么会愿意到新兴县来合作呢?
  最后,“认真、坚持”不失为温氏一个重要的成功因素。
  温氏信息系统的运转之高效,在国内是少有的。温氏把分公司分散的数据,用金蝶系统进行统一,这样的一个大工程,主管信息的人员不过是中专学历。据说,当时温氏负责的信息技术人员只有3个人。相较于人才因素,温氏信息系统的成功,最核心的是“认真、坚持”的成功。
  温氏的信息技术人员去金蝶培训,回来后自己参与设计,并且“以我为主”,信息系统必须服务业务,解决现实问题。当时信息系统负责人本身就非常熟悉业务,熟悉原有的信息系统。他曾讲,那个时候建设系统,不会像其他企业要和各业务部门负责人每一步要去汇报、讨论、确认。因为他对业务和当时的信息系统很熟悉,自己决策。温氏“认真”的成功,就这样体现在每一个员工身上。
  温氏的信息建设从90年代初就开始了。1991年温氏开始用电脑介入企业管理,请华南农大的老师帮助他们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再到后来和金蝶合作,最终在2006年前后把整个系统串起来;2007年进行宣贯实施;2008年完成全面运转。没有这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断改进,哪会有今天呢?
  我们需要警惕一种现象,学习温氏也好,学习华为也好,学习海尔也好,人们以为有一个秘诀,学会了就马上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其实,所有的奥妙,都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认真、坚持”出来的。
其他文献
“我们的坏账一律不会催促他们来还钱,电话都不会给他们打。你不还钱,就算了,当作福利送你了。”面对大众对其商业模式的质疑,趣店CEO罗敏口无遮掩的回应,让小额现金贷再次曝光在公众视野。  一夜“暴富”的趣店  趣店模式:這家据称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小额借款平台",其中83.3%的利润来源于向客户收取的金融服务费。  大家印象中的互联网金融很苦:国家重手整治,两年来至少有118家P2P借贷平台歇业整顿。
期刊
如何看待拼多多这个 App?  回答人: 黄海  做任何评价前,先要明确微信这个生态上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全新的电商平台。  首先是需求侧发生了变化。微信有10亿月活用户,淘宝只有5亿,剩下5亿用户的第一次网购会发生在微信上。所以很多拼多多用户之前对网购是陌生的,不太擅长使用淘宝和支付宝,而是通过微信红包等机制,习惯了在微信上去付钱和转账。  第二点,是微信特有的群组和分享的生态。以前做电商,都是讲投
期刊
当下,组织转型的趋势已经成了人所共知的事实。我们时常能够听到若干炫酷的词汇,如“去中心化、去权威化、自组织”等,这些词汇甚至多到“概念通胀”。但对于企业应该如何转型,业界真的有明确的解决方案吗?细想起来,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过去是平台商业模式横扫一切,却少有企业建立了平台型组织模式;现在是生态商业模式一马平川,却只有凤毛麟角的企业建立了生态型组织模式……实践者们很容易陷入一个陷阱,在商业模式上高
期刊
以后,送上门的快递怕是会越来越少。  “双11”刚过两三天,重庆姑娘李晓彤的手机便提示,她有11个包裹待收。出差4天回来,她在前门保安处借了一个超市购物推车,按照手机上的短信通知,先去3栋的菜鸟驿站、小象驿站取中通、圆通、百世,再去6栋小超市拿申通、韵达,接着去9栋丰巢快递柜取顺丰,最后到自己楼下——后门的物业中心拿京东、邮政。  从前门到后门,李晓彤走了接近800米,取了8家快递的包裹,进了4个
期刊
企业的一切都是从顾客价值开始。  就顾客价值的本质而言,企业应当贴近顾客,去满足顾客的需求,但很多企业却热衷于竞争游戏,而不是围绕顾客需求展开日常工作。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不管是行业,还是企业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制造活动实施了全面质量管理、供应活动努力朝即时管理方向过渡、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企业内部大量的文字工作被替代、管理人员的数量在减少……但在这一切努力的背后,企业针对顾客所做的努力并没有太大的
期刊
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正逐渐深化,AI(人工智能)促生BI(智能商业),企业经营充斥着新的不确定性。在智能商业时代,企业如何决定自己的战略方向?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与人工智能相融合,智能商业模式得以逐渐成熟。企业可以利用AI技术优化价值链。马化腾提出,区别于“用电量”作为测度工业经济发展的指标,“用云量”已经成为数字经济的新指标。智能商业就意味着未来企业的基本形态是“在云端用人工智能处理大数据”。
期刊
海底捞的后厨,颐海国际于2017年上半年赚了7 020万元,同比增长98.9%。业内认为,颐海国际的B端业务虽然正在慢慢“去海底捞化”,但对海底捞的依赖程度依然较大。  另外,颐海国际刚上市时业内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重现江湖:为什么海底捞不上市?其实,同样的问题也可以问问章光101、永琪美容美发、俏江南等知名的连锁企业。这些每年数亿元,甚至数十亿元产值的连锁企业,不是不想上市,很可能是缺乏资本顶层
期刊
缺策划、缺产业、重地产、缺创新,特色小镇打得火热背后,也是问题频现。其中,同质化问题尤为突出。  如果将特色小镇看作产品,如何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便成为小镇持续发展的关键。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逻辑,在互联网时代苍白无力。因此,小镇要让传统区域经济与现代商业社会接轨,目光需要聚焦于有互联网特色的塑造方法。  品牌:推出特色故事  在面对拥有众多竞品的市场上,首先需要一个有故事力的产品品牌。  特色小镇也
期刊
这是一个管理界精神渙散的年代。表面上,大家都在追求关于“无序”的认知统一,甚至不惜把“管理”作为张扬自己具有“改变一切”的决心的工具。但更多的时候,这种张扬只是出于对未知世界的恐惧而做出的应激反应。  人们对移动信息时代的管理新模式趋之若鹜,又显得缺少信仰。以至于管理者回到自己岗位后,一边被束缚在传统的管理模版中,一边高谈阔论管理新思维。而就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管理几乎成为了商业世界的信仰。它不但被
期刊
从创立到IPO,雷军始终把控着小米的控制权。  如此局面,建立在6轮10次融资的股权稀释背景下,雷军的手腕不可谓不高超。  纵观小米发展史,雷军极为精确、科学的股权战略可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雷军本身的高度,也是少有人能企及的;另一个部分则是“牛卡计划”,这是大多数人都能学会的。“大神”雷军  小米有8大创始人,都是业内大拿。除雷军外,分别是有微软/Google经历的林斌、黄江吉、洪峰,有摩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