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出血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管理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_sum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浅析脑梗死出血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使脑梗死出血性并发症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出血并发症组(I组),非脑梗死出血并发症组(II组),列出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及t检验,并将可能与脑梗死出血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针对其相关因素指导护理管理。结果 脑梗死出血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有大面积的脑梗死、心房颤动、重型神经功能缺损、高胆固醇血症、尿蛋白阳性。针对相关因素制定护理管理措施。结论 脑梗死出血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多机制参与的结果,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应针对相关因素重点观察、监护,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脑梗死出血性并发症;相关因素;护理管理
  脑梗死出血性并发症是脑梗死急性期常见的并发症,它是脑梗死后侧枝循环建立的间接征象,临床上发病率较高。许多国外研究报道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抗凝及溶栓情况等。本次回顾性分析脑梗死出血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并针对其相关因素制定护理管理措施。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31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出血并发症组(I组)180人,男104例,女76例,年龄45-89岁;非脑梗死出血并发症组(II组)151人,男86例,女65例,年龄39-91岁。这两组病人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显示这两组病人的年龄及性别相匹配,且都在发病后15天内复查头颅CT或MRI。
  1.2 入选标准 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发病后15天内复查头颅CT或MRI,本次发病前不存在任何神经功能缺损。
  1.3 相关危险因素 发病时的症状,影像学结果,既往史如高血压,入院后相关检查指标如凝血四项,入院后溶栓及抗凝治疗情况;入院后发生出血的时间;入院当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平分(GCS)、入院当时美国国立卒中研究所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平分(NIHSS)等。
  1.4 自变量及因变量赋值 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纤颤、吸烟、饮酒、TIA等;入院后相关检查指标: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尿白蛋白等;入院后溶栓及抗凝治疗情况,赋值1,无赋值0;梗死面积大梗死灶赋值3,小梗死灶赋值2,腔隙性脑梗死灶赋值1。因变量有脑梗死出血性并发症的赋值1,无脑梗死出血性并发症的赋值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包处理,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先进行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规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I组患者发病时间48h-15d,2d-3d 24例,4d-7d103例,8d-14d42例,14d-15d11例;其中2d-3d复查CT出现脑梗死出血性并发症者78例,因症状加重复查CT出现脑梗死出血性并发症者46例,CT结果:边界清晰的大片低密度影中有片中高密度影,病灶为不均匀的斑片状或点状出血157例,局部血肿16例,多发血肿3例,血肿超过更死区3例。
  2.2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众多脑梗死级脑梗死出血的危险因素中大面积的脑梗死、心房颤动、重型神经功能缺损、高胆固醇血症、尿蛋白阳性与脑梗死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相关性较大。
  3 讨论
  3.1 脑梗死出血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率约30%-40%[2],大面积的脑梗死、心房颤动、重型神经功能缺损、高胆固醇血症、尿蛋白阳性与脑梗死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相关性较大。在本次回顾性分析中得到印证。大面积的脑梗死为颅内大动脉主干狭窄或完全闭塞所致,其可引起脑组织的重度损伤,2周内出血发生率高达40%[1],其出血机制包括自发性溶解、远端血栓块迁移和缺血区再灌注。心房颤动的病人,其一由于血流正常流向紊乱,容易在左心耳处形成涡流,容易形成栓子,脱落后随着血流移向远方,到达脑部后可在此栓塞[2],加重脑部缺血、缺氧程度,如果其新形成的侧枝循环再发栓塞,原发灶得不到血液供应,都易导致出血发生;其二心房颤动的病人很多需要采取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如果脑部血管壁损伤后,新形成的斑块被溶解就可导致出血并发症发生。重型神经功能缺损的病人,意味着患者脑部开始就有大的血管被阻塞,缺血、缺氧严重,或是长时间缺血、缺氧,得不到代偿发生严重损伤,这些病人急性期内易发生出血并发症,其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尿蛋白阳性、高胆固醇血症也是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胆固血症患者一方面血液粘稠,另一方面ox-LDL侵害血管内皮,导致出血并发症发生;同时尿白蛋白阳性患者,长期低蛋白可导致肝脏代偿性合成大量脂质蛋白,亦可出现高脂血症,危害同上。
  3.2 脑梗死出血性并发症的护理管理 针对以上相关因素我们应加强护理管理,首先检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神志、血压、心率、体温,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反映,其中发现持续的高血压可能与脑梗死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呈正相关。在梗死出血性并发症发生之前,患者有一度临床好转期出现,且多发生与发病后3-7d,所以发现病人好转后[4],千万不可大意,仍应继续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问题,及早反映给医生,以对症治疗。其次检测病人的血糖、血氧等情况,发现许多高血糖患者脑梗死及脑梗死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5],我们需要密切监测血糖,随时汇报给医生,并指导患者及家属饮食情况。同时血药密切检测血氧,一些危重患者,虽然我们无法做到随时观察其影像学改变,我们可以观察其血氧情况,应为,本身脑梗死就可造成脑部缺血、缺氧,一旦出血,可加重缺血、缺氧情况,所以我们应随时观察患者血氧情况。病人血压持续不降或升高及伴有血糖较高时易发生渗血,我们多研究发现血管栓塞后,导致血管一过性痉挛,在高血压冲击血管内皮,或高血糖毒素作用下及无氧酵解产生的酸中毒损伤内皮细胞等,都可造成渗血。
  参考文献
  [1] TM,Fujino Y,Tokui N.Mortality and risk factors for stroke and its subtypes in a cohort study in Japan[J].Pham Prev Med,2007,44(6):526-530.
  [2] Lee M,Huang WY,Weng HH.First-ever ischemic stroke in very old Asians:clinical features,stroke subtypes,risk factors and outcome[J].Eur Neurol,2007,58(1):44-48.
  [3] Bejot Y,Giroud M,Rouaud O,et al.Trends in stroke incidence and case-fatality rates over a 20-year period(1985——2004)in Bijon[J].France Bull Acad Natl Med,2007:19.
  [4] 蒲传强.脑缺血再灌注的利与弊[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2003,36(4):244-245.
  [5] 孙翠萍,马建军,徐军.急性脑梗死427例血糖水平与预后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2006,41(1):183.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行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取同一时间段40例
[目的]探讨PKP治疗转移瘤性压缩骨折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转移瘤性压缩骨折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共84例患者为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Chmnic heart failfure,CHF)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在CHF发生、发展和加重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多种炎性
【摘要】 总结80例重症患者喂养不耐受综合症的原因观察与护理。加强重症患者喂养不耐受综合症的观察,发现重症患者出现喂养不耐受综合症的主要原因分析,针对这些情况,立即予禁食、胃肠减压和采用治疗胃肠道药物及对出现症状时予对症护理,采取混合喂养,腹部按摩等促进喂养耐受的措施。80例经护理(4.8±1.1)d,顺利过渡到经口或经胃管喂养。  【关键词】 重症患者;喂养不耐受综合症;护理  重症患者因应激的
期刊
目的:了解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服务对策.方法:将我院2017.1至2018.1的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综合组进行了综合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满意
官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最早于1909年用于避孕,但广泛研制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避孕效果良好、安全、使用简便、经济、作用可逆的长效避孕方法.2002年世界卫
期刊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于预防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所选研究病例均为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2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划分为常规
期刊
感染和脓毒症及其诱发的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是危重症患者的主要病死原因,因此需要对感染和脓毒症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并且监控病情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