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挂号大家谈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tand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卫生部《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从2009年10月开始,所有三级医院都要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二级医院也要逐步开展这项工作。很明显,此举意在缓解挂号难。打击破坏医院诊疗秩序的号贩子。然而,许多人认为,仅仅出台一项指导性措施还远远不够,只有相关的配套管理手段和监督机制同时到位,才能保证收到实效。您赞成和支持看病预约挂号吗?您使用过或准备尝试预约挂号吗?
  
  程超:预约诊疗室以病人为中心的好举措
  
  我认为,不能将预约诊疗简单地理解为预约挂号。国家推行预约诊疗,病人在约好的时间段去医院就诊,可以缩短病人的候诊时间,减少就医的繁琐。对医生来说。通过预约可以把门诊时间安排成几个诊疗段。这一方法还可以延长医生的诊疗时间,有利于把碎片时间利用起来。比如,占门诊量相当比例的复诊病人,通过预约,说不需要去门诊了,而直接去病房找医生。这样一来,医生的工作量就被均匀地分布了,不至于在出门诊的时间段极度疲劳。对于医院来说,通过预约,可错开病人去医院就诊的时间段。不仅诊疗秩序井然。而且可以突破某些大医院门诊量的瓶颈。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界总是让病人跟着医院的流程走,往往是方便了医院,苦了患者。曾有医院统计,病人平均挂号要25分钟,候诊要89分钟,而就诊时间仅有6分钟。
  据有关专家测算,日门诊量为8000人次的医院,运转是相当吃紧的,而通过预约诊疗,把病人均匀分布在不同的时间段,即使日门诊量扩大到1万人次也不会感到太大压力。此外,还可以减少医院交叉感染。传染病病人预约看病时,可以让他直接去传染科,以减少传染性疾病在医院的传播。
  另外,出院病人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来医院复查时,不容易挂到原来为其治疗的医生的号,往往只好换一位医生,接手治疗的医生对患者的情况又缺乏了解。这不利于病人的进一步康复。而预约诊疗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国外医疗界非常强调诊疗的计划性。看病先预约已经形成惯例。美国麻省总医院门诊量一年为160万人次。但由于他们预约诊疗做得好,病人只按照预约好的时间来就诊,因此,医院里的人流量并不太大。也不感觉杂乱。在医院管理界享有盛誉的我国台湾长庚医院。推行了预约诊疗服务。尽管医院日门诊量高达12000人次。但看起来仅相当于4000人次的流量。而我们的其他一些大医院人流如织,置身其中,恍惚间不知自己是在医院还是在火车站。
  总之,推行预约诊疗是我国医院管理的一次重大变革,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新举措。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要多策并举,整体推进。
其他文献
古有二十四孝,洋葱为此叹息。可气。古人也太吝啬。怎么不给我洋葱留一个孝子的名额呢?  父母早年双亡,使洋葱成为孝子的可能化为零。有不熟悉的人问起令尊令堂时,他总是叹息地摇摇头,他多么羡慕人家有父母啊。  刚刚下岗的他,听说附近有个做生意的孝子正重金请人陪伴他的守鳏父亲,洋葱就毛遂自荐了。  老人才五十多岁,就秃顶了。洋葱那日带了一些洋葱在老人秃顶上摩擦,再用蜂蜜涂抹。正巧这时,老人的儿子回来了,他
家与冢,两个字近似,笔画完全一样。区别在于点的位置,一个点在宝盖上,一个点在宝盖下,可字意却有天壤之别。家、冢,是两个极具隐喻色彩又颇含象征意义的字。家是生命开始的源头,冢是生命终结的归宿,记录了一个生命的轮回。  从家至冢,是一条所有人的共同道路,可具体到每个人在这条同行路上的走法又是千姿百态的。人生多半是一个由偶然到必然的过程,在这个必然过程中穿插着无数的偶然机遇。从偶然中建立必然,从机遇中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