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一抹阳光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lala7788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维米尔的基本概况
  维米尔所处的时代正是荷兰的黄金时代,社会安定且富足,人民有能力并且愿意出价购买艺术品装饰于家中,正因市场的需求小尺寸的艺术品成为大多数画家的首选创作尺寸。当时社会流行风景画,静物画以及风俗画,由这三类组成了世人耳熟能详的“荷兰小画派”其中代表人物就有维米尔。代尔夫特是一座商贸繁荣的港口城市,经济的繁荣往往也带来了文化的昌盛,维米尔便是为这样的一个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贡献了一生。在荷兰的艺术长河中,维米尔的光辉还是感谢历史给予他的使命,恰恰是因为荷兰画派的发展与和市场的需求,维米尔成为了风俗画家中最杰出的一个。维米尔借用他的画笔描绘出市井百态,细腻而温婉,静谧而安详,其中就有惊鸿一瞥的美丽少女,辛勤朴实的女佣,醉酒后的市侩,窗前的少女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生活琐事与闲情逸致,反而正是这些大家熟悉而又被忽视的常态才更加容易打动观众。不仅如此维米尔构图分割与光影的捕捉上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画面中人物或者对象的安排都极其讲究,利用符号学和构成原理来考究都可以发现不少令人有趣的事,光影更是令人欣喜,他不像传统利用自然散光,也不像巴洛克艺术的舞台聚光,而是利用从窗户中斜洒进房间的光作为主要光源,让阳光从窗户中穿过,温和的撒满房间中的每一个角落,每颗灰尘都可爱些许了,就像时光温柔的拂过脸庞,悄悄地流逝,瞬间定格化为永恒,是那么的安静,便历经千年,好似梦境却又真实存在。
  2.穿越时空的一抹阳光
  维米尔被历史保留下来的画作只有35幅真迹,这次日本考察自行恰巧遇到上野之森美术馆展览了维米尔的8幅绘画作品,还同时呈现了荷兰同时期其它画家的作品约50件全方位展示了荷兰画派的风貌,这里就维米尔对我产生影响最深刻的几件作品进行论述。
  2.1《倒牛奶的女仆》
  按常理来说一幅作品呈现在我们眼前时,下意识会以图像学的角度去观看。从文本本身不难看出,这是一幅风俗画,描绘了清晨一位女佣在准备早餐时的场景。天气似乎很好,屋外阳光明媚,一抹暖阳从窗外洒进屋中。画的焦点有一位朴实壮硕的女佣,从她厚重的衣着可以看出寒冷还没有完全褪去,从她上卷的衣袖可以看出,在此之前已经干了不少劳动身体已经微微发热,她侧歪着脑袋专注的倒出瓶中的牛奶,也不知她是佛享于此刻的丝滑,反正作为观众的我来说有一种莫名的快感。桌面的面包给早餐的可能性又赢得了一分,远处悬挂在白墙上的竹篮和铜质的油灯应该是那是荷兰人民出门赶集的一些日常装备了。这个场景朴素平常,仿佛就在眼前。
  在深入一步分析画面,阳光洒在女佣的脸上,面部清晰可见,但维米尔并没有将外轮廓和五官刻画的非常具体,而是利用侧光是的面部虚虚实实,自然舒适的情态跃然纸上,恰巧使画面更加入木三分,这一关键要素使得到牛奶的动态瞬间更加真实。衣袖下的手臂,细节刻画更加精彩距離手远的胳膊肤色白皙,距离手部近的地方却是红的有点发紫,这不正反应了当时荷兰的劳动人民的质朴平淡之美吗?
  2.2《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再来看看这幅被称为北方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的作品,带珍珠耳环的少女,这部作品是维米尔创作于1665年。画面中少女这惊鸿的一瞥刻画的入木三分,一瞬间的捕捉仿佛又永恒定格在维米尔的心中,同样也定格在了艺术史的长河中。从画面构成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少女的半身胸相,以黑色为背景来进行衬托,强烈的舞台光效果充分的突出了绘画主体,一位妙龄少女陡然回眸,眼中神色复杂,欲言又止,如同没说完的再见。视线回到画面客体中,视觉的焦点是一个珍珠耳环,它衔接了画面的受光与背光处,散发着夺目的光彩,象征着圣洁无暇与画面中回眸少女又是那样的般配,少女的脸上全部都是受光面,在黑暗的背景中少女还代表了光与希望。正是这一幅不大的小作品描述的也仅仅只是对人物的一个瞬间的捕捉,却有如此的打动人心,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核心本质。
  2.3《读信的蓝衣女子》
  同样我们也以视觉文本的角度进入这个画面,一束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掠过的背景地图洒在了桌前少女的身上,一个十分有趣且微妙的场景就此构成,很纯粹,没有丝毫做作。画面的主体是穿着蓝色衣服的少女,她在窗前认真的读着信件。画面中虽然并没有描绘出窗户,但是根据斜上角的光线的提示,并不难发现。从肤色和衣着可以看出是位大家闺秀,可能在阅读这心爱人远方寄来的信件。从少女的神色中可以看出读信的时光女孩很是享受,可能当时的时间是一瞬间但对于少女来说可能是非常希望在了解爱人的时刻上是永恒的,也正是只有这个时候远方的爱人离自己才是最近的。维米尔便将这个画面变成了永恒,正是这纯粹而又常见的时刻却充分的反映了人性的美丽,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在绘画技法上可以发现维米尔用色胆大心细,在日常场景运用舞台光的效果,进行强烈的亮面和暗部的对比将画面的大部分场景处于出暗部色彩中,让画面中的光影效果达到最大化,最饱和的状态形成强烈的视觉撞击力。虽然画面中有着大量的暗部,但在颜色上他却也丝毫不马虎,并没有因为大面积的光影对比而变成像素描一样的没有任何色彩构成的东西。他在颜色的运用上也可说是鬼斧神工,就如这一张画中少女的宝蓝色衣服,它处于整个黄灰色系房间中心地位,但没有丝毫的不和谐,却又十分抢眼的立足于画面之中,牢牢抓住人们的视线,强化事件主体。在阳光的照射下,读信的少女又是那么的美丽,蓝色的外套在灰黄色的地图与裙子的衬托下,却又那么的稳重,与后面灰蓝色的木块相呼应又是那么的惊艳,仿佛一切的时间都定格于此。
  3.维米尔的精神追求。
  第一,以形写神,从上文分析的《倒牛奶的女仆中》画面中这位女佣如此细节的形态分析就可得知当时代女佣的生活状态,也正是对这普通生活中细节处的高准度的造型描绘,使他赋予了其生命。通过这个女仆务工的场景同时也反映了当时17世纪荷兰女性的柔美文静,庄重优雅的美好一幕。作品中没有任何做作刻意的神情,她落落大方自然得体,平凡却具有强烈的亲和力十分具有人文主义色彩,也正是如此才能反应当时女性的真实神态。以独特的小场景为主题,反应映出女性或者说人性最真实的质朴与美丽,所以它才传神。第二,以情动人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带珍珠耳环的少女,女孩的暮然回首眼神中透露出的思绪万千,唇齿微张,欲言又止。这一切的行为都传递出了复杂的情绪。维米尔在神态捕捉上十分大的用心,不仅只是表情,背景的黑暗和面部的光亮形成鲜明的对比,耳环象征着圣洁在于暗亮的过渡区域,女孩在走向黑暗的时候回首,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正是如此强化了内心的情绪,抓住了千万众的最柔软的内心。第三,人文精神与东方情韵的内在联系。维米尔大多数都是描写一些家庭生活中的风俗场景,从他创作的这一些作品可以发现他创作并不急于求成,每幅作品都用心血去进行创作,用远固守他的精神家园。这与我们东方情韵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韵很是相像的。含蓄温暖,婉婉道来这便是维米尔画面打动人的最大特点。
  作者简介:
  柳继东(1993.12—),男,汉族,籍贯:湖北武汉人,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中国画,研究方向:中国画
  (作者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作文教学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主体内容之一。作文难教,作文难写,更是长期困扰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由于农村学生生活涉猎相对较窄、农村教师工作条件相对落后,要让学生写出一篇如行云流水的作文真是难于上青天。为此,在农村初中缺乏优质生源的情况下,如何创新作文教学模式,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说明了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阐述了改进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对策与路径
期刊
摘要:目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农民工像潮水一般涌进城市。特别是年富力强的青年打工者,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过上富足生活,不得已把孩子留在家中给老人看管,因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如果让农村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  产生这种悲剧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城市和乡村经济差距产生的,这就是社会的现实,我们无法改变,我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是大数据发展的新时期,云计算、物聯网、移动互联网使大数据技术渗透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数据技术提供的大量信息,提升了解决问题的效率与准确性,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的可能性。本文从大数据概念入手,理性分析了大数据时代艺术市场存在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艺术市场;机遇;挑战  用各种方式来收集数据,这就是大数据时代。收据有效的数据可以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可以使社
期刊
摘要:进入全媒体时代,老牌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借助强大的技术优势蚕食着传统媒体固有的领地形势严峻,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是全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的必然选择。任何媒体及艺术都需要做自身建构,那么,公众就必然需要正视这种建构的实质,并对其保持一种平常的态度,而非全然地盲从或盲信。面对全媒体时代的艺术状况,确实需要推动和研究公民的媒体素养及艺术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全媒体
期刊
摘要:二连浩特有着独特的地理優势、时代的政策优势、自身的资源优势、丰富的文化优势,却在旅游发展中陷入困境。本文从形象定位、内在支撑和提高认识三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二连浩特;旅游发展;旅游形象  二连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北部,是中国对蒙开放的最大公路、铁路口岸。二连浩特市距北京720㎞,距呼和浩特380㎞,距俄罗斯联邦首都莫斯科7623㎞,距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714㎞,是距首都最近的陆
期刊
引言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1626年—约1705年),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人屋、道朗、刃庵等,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本是皇家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成为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选择背过身去,与世隔绝,在创作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
期刊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我国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些研究现状,多从传承与发展研究;从学校体育教育发展角度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进行了我国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研究,对我国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未来研究趋势做了说明。  关键词:我国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综述  1 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研究  有相关论文总结指出:建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应优先保护和
期刊
一、现代化时代下的历史建筑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认识的重要性也不断提高。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如何更好的维护历史建筑也逐渐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焦点问题。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想要确保其能够延续、并在现在和未来使用的过程,建筑保护构成了处理历史建筑和古迹场所及其相关附属物的修理,修复,维护和展示的行动和兴趣。当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渗透于各个领域,保护历史建筑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期刊
古诗文阅读,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引導下,正被分解为一项一项得分指标,古诗中语言美、画面美、韵律美、情感美的阅读,也变成了一段段答题公式。近年来,有许多老师注意阅读的情感体验,注意诗歌的审美教学,渐渐地回归阅读的本质,我在教学中,也逐渐寻找到一种用色彩体验诗歌阅读的方法,现我将浅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识古诗色彩  古诗中,往往有一些外显的色彩,让学生一读就能体会到。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
期刊
摘要:随着滨海城市的快速发展,同时其在前期规划设计及后期施工建设上逐渐显露出严重的问题。原有的自然资源没有充分的保护与利用,从而遭到破坏。因此对海滨公园景观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的理论文献,及其方法研究,总结出较为系统的理论基础,从而达到滨海公园景观的可持续性、生态性、自我再生性等。  关键词:北方滨海;滨海公园景观;保护与利用  滨海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不仅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