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需应变”如何变

来源 :销售与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3933420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IBM的广告中,有一个词被经常用到,那就是“随需应变”,这是IBM向客户推销其产品的广告用语。同时,也是IBM竞争力的精髓,是其在竞争激烈的IT领域保持数千年蓝色巨人地位的制胜法宝。围绕市场环境、人力资源状况、客户需求变化、竞争对手压力,IBM的方法就是“变”。从老沃森到小沃森,从郭士纳到彭明盛,“随需应变”始终是IBM不变的准则。从企业文化的构建上,从对客户服务手段的变化上,从营销手段的创新上,从广告策略的调整上,处处都有“变”的光芒闪耀其中,变化已经成为IBM计划的一部分。正是由于变化,IBM才能从上世纪九个年代初濒临破产的境地起死回生,以服务重新确立其无可撼动的领导地位。
  目前,很多中国企业所遭遇的境地并不比当时的IBM好很多,产品滞销、库存飙升、价格跳水、利润日薄、客户流失、跑单频频……种种难题,如何应对? “变”是大家的共识,但是,怎样才能像IBM那样在每一次产业的大幅调整中都能把握企业变革的正确方向,真正随需应变呢?
  首先要明确“变”的方向,那就是更快的客户响应速度、更快的市场竞争情况收集、反馈和处理、更快的新产品研发速度、更流畅的内部业务流程体系。有了这些,我们才能研究“变”的手段。
  以前,当销售端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通常归咎于企业营销系统的能力问题。尤其是对于库存暴涨、现金贫血的企业而言,“变”更多是着眼于使企业的营销系统更具战斗力,更快地甩货回笼资金,以销售力来化解市场滞销的压力。一时间回归销售的呼声甚嚣尘上,那么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这只是分析了中国企业现存问题的一个方面,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单纯依靠营销拉动的经营模式遭遇研发驱动生产、营销拉动需求、需求刺激研发这样一个环型经营模式的打压。
  中国企业单纯的销售能力不逊色于任何一个跨国公司,明显处于劣势的是产品和技术。如果中国企业同国际公司卖同样质量的产品,相信深谙中国市场的中国企业一定比国际企业卖得更好。 中国企业在同国际企业竞争的过程中能够成长,也正是其强大的营销功能所起的作用。但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当人们对品质要求超越对价格的敏感时,中国企业靠销售一剑封喉的低质低技术含量时代必将被以产品和技术作为坚强后盾驱动营销的高质高技术时代所替代。所以中国企业的“变”应跳出营销的困囿,向前端寻求答案。
  现在中国企业的销售断路源于企业上游系统的能力匮乏, 中国企业销售预测的无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研发生产部门的滞后造成的。生产系统如果不能实现随销售而变,那么即使销售预测较为准确地预测到了未来市场的状况,研发部门也无法研制出相应的产品,生产部门也无法排产(除非预测的提前期很长)。生产部门按照原有的节奏来安排生产,牛鞭效应的产生就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了。这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生产部门永远踏不准市场的节奏,销售部门永远有卖不完的货。
  预测能对企业的经营产生指导,有赖于预测结果能够运用于研发生产销售过程中。 当初三洋的销售人员从消费者那里获知他们对低功率四喇叭立体声收录机的需求时,迅速把这一在当时几乎是无法解决但同时蕴含巨大商机的问题需求转给研发部门,研发部门则倾力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这一技术,为收录机带来了历史性的突破。三洋的做法值得我们很多企业深思。
其他文献
[编者按]  在做终端促销投入之前,除了选择时机,还需要企业把握两个重点问题:  我应该往哪个区域投入终端促销?  我应该往哪类终端投入促销?  这两个问题的解答与否,实际上决定着终端促销计划很大一部分投入的成本和最终绩效--如果把促销费用,也就是珍贵的企业现金流投入到了错误的区域或者终端,那企业就会遭遇双重损失,甚至失去一年的好业绩。    区域市场和终端的分类标准    对区域市场/终端进行分
期刊
“老油条"无处不在    在新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制造业,往往有一些表现平平、默默无闻的员工,他们完成了大部分的基础工作,对于加薪、升职的要求不高,稳定性好,对公司忠诚度较高,是公司决策执行力的最好体现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老员工加薪升职无望,慢慢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开始牢骚满腹,甚或利用制度的漏洞牟取私利。于是,他们便成了我们经常说的“老油条”。  对“老油条”,公司决策者经常面临两难处境:表
期刊
北大荒的"女人世界"  北大荒商场,安徽滁州一家实力强劲的民营零售企业。在收购了当地几家商场后,反而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滁州百货店的运营水平远不如一线城市,商场定位都模糊不清,进而导致商品结构也都盲目跟风,真可谓"千店一面"。同质化商品的结果就是简单的价格战,各路营销人员虽然有心杀敌,但总觉得无力回天。  北大荒虽然发展最快,但遇到的问题也最大:本身定位问题还未解决,新收购的新都商场又与自己另
期刊
特价都喂了小气鬼  在一家大型综合超市(大卖场)的DM上写着:日早8:30,某规格袋装鸡翅根特价,8元一袋每人限购两袋,数量有限,敬请关注。"于是到了19日,还没开店,门口已经围了一大堆顾客,70%以上是老头儿老太太,50%是互相通知结伴而来。  卖场开放了,从最深的生鲜区到超市入口,绕过层层货架,大约排了100米长的队伍。其中仅有15%左右的顾客推着手推车,还有几辆是结伴的老太太为了好拿商品,一
期刊
在营销4P中,价格是非常重要的竞争手段。尤其对价格需求弹性比较明显的耐用消费品--家电行业更是如此。下面就以海尔在电热水器行业发动的一场价格攻略为例,探究怎样打赢价格战,并最终大幅提升市场份额,取得绝对性的市场领先地位。  海尔一贯以品牌、服务、产品创新、渠道创新、精细化管理等模式来强化自己的市场地位,坚持不打价格战在业内有目共睹。  其实,真正的高手并不是不知道采取价格手段来提升市场份额,而是在
期刊
[背景]    IGA(International GroceryAlliance,国际食品杂货商联盟),起源于1926年美国一位会计师弗兰克·格莱姆斯的梦想:帮助一个个独立的杂货店跟那些大型连锁店竞争。80年的历史使IGA成为世界上诞生最早的自愿连锁组织。  基于“自愿”二字,所有的IGA加盟商都有独立产权,也可以随时退出。到今天,IGA发展成为全球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几个自愿连锁集团之一,它的
期刊
百威啤酒依靠火客户制占据高档市鳌头,大众品牌欲复制其渠道模式,却被疑为东施效颦。  一年来,国内啤酒企业Q在全公司上下发动了向百威啤酒拜师学艺的热潮。  为什么要拜师学艺?公司理由很简单,因为公司要迅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公司,而目前差距还很大,这些差距不仅表现在销量、设备、技术、资本上,更表现在体现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上!比如,战略规划、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  Q公司的生产部门
期刊
问题一:价格战是一种低级的、不成熟的竞争方式;跨国公司从不打价格战。      每当某个品牌发起价格战的时候,都会有一大批主流媒介和学者专家跳出来,大肆挞伐,其核心就是这一观点。  作为一种竞争手段,只有效果好坏之分,哪来高低之别呢?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可以说是消费者普遍的、基本的需求,而价格战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只要不违反法律,不搞假冒伪劣,有什么成熟、不成熟之分呢?  跨国公司不打价格战也是一
期刊
先天性缺憾     在滞销库存产生的各种原因中,部分原因来自于市场和供应链本身的固有矛盾。  1.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变化,难以预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不可预测。加上季节性销售波动,导致许多厂家淡季大量生产,商家则淡季提前备货,一旦市场有变,极易造成滞销库存。如空调等家电行业就有句行话:“卖空调像种地,看天吃饭!”。  2.受行业竞争规则影响,供应链组织方式不当。  例如不少国产手机机型,都是直接从日
期刊
零售业无沦怎样扩张,其经营都应始终围绕着保持正常现金流与利润这…‘日的进行,而不是向上拼命挤占供应商,向—卜拼命勺业主压价。    连锁零售商成长难题    1.利润模式不该破坏价值链稳定  目前由于大型零售商主导价值链,制造商品牌集中度低(顾客忠诚度也低),的确有必要让数量过多的制造商为有限货架付费。但价值链就是以成功销货、为顾客和企业创造价值为核心,任何一段货架都依附于卖场这个整体,如果整体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