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职学校如何提高PLC课程的教学效果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zh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必修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为了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中职生及PLC课程的特点,需不断提高PLC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课程是专业课程中较难掌握的一门课,它的知识点多,内容繁杂,学生课堂气氛往往死气沉沉,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不断提高PLC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期促成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对任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任课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 熟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硬件构成,懂得机进制的转换。在学习PLC的组成与工作原理时,有许多是和计算机知识相关的,PLC的编程也是在计算机上完成,这也必须用到常用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当计算机出现软件及硬件故障时能够及时解决,不再需要找计算机专业人员,避免因找维修人员而影响正常的教学效果,耽误正常的教学进度。
  任课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 PLC的编程指令几乎都是英文的缩写,教师讲解指令时可以结合英语对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学生知道了指令所表达的意思后,就会更快地掌握指令的用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简单的英语,让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必要性。比如指令AND、OR、LOAD、JMP等,任课教师每节课安排几个简单的单词让他们学习,可以给枯燥的专业课增添几分乐趣。
  任课教师既要有较为扎实的PLC理论知识,也要具备娴熟的PLC操作技术 PLC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这要求PLC课程的任课教师既要懂得PLC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PLC操作技能。建议教师最好能考取维修电工高级或以上等级的职业资格证。刚参加工作的教师直接就上PLC课程时会比较吃力,一方面他们还没有完全适应教师这一角色,另一方面对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及电工常用操作技术还不是特别的熟悉。建议新教师在承担PLC课程之前先承担电工课程学习理论及操作技术。这样不仅对PLC的前续课程——电工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有所熟悉,而且能够掌握现阶段学生在各知识点上的认知程度。这样教师在给学生讲课时就能很好地做到知识体系的衔接,比如可以从串并联电路讲到逻辑门电路的与门、或门、非门,从逻辑门电路的与门、或门、非门讲到指令中的AND、OR、NOT,又可从指令联系到英语单词。
  2 不断提高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注重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采取项目式教学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不给学生喘息的机会,学生只是一味地填鸭式学习、灌输式地接受,学习起来较为吃力,感觉教学内容枯燥无味。PLC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达到一定的技能水平。笔者结合多年从事PLC课程教学积累的教学经验,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理念,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整合PLC课程的内容,将够用的理论和必要的技能融合在7个项目中,包括:用S7-200控制灯、送货小车自动往返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星三角降压启动控制、双速异步电动机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序控制、机械手控制、交通灯控制。项目是将各个知识点和技能按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简到难的方式编排的,同时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在项目式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学习与课程有关的专业能力,而且在教学活动中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协调组织、团结协作等综合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基础差些的学生布置简单任务,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除了完成规定任务外,还可多做一些提高性练习,针对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做到因材施教。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完成后让学生看到实实在在的现象,比如通过电路控制能够让电动机按照要求转动起来,这样会激发学生更强的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给学生做指导,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完成控制线路的设计编写、调试及程序的修改。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对PLC课程学习的兴趣,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自学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笔者就自己如何开展项目式教学简要地谈一谈。对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序控制这个项目,按照由易到难及知识结构的递进关系列出三个子任务:任务一是安装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序控制电路;任务二是三台电动机顺序启动、顺序停止的PLC控制;任务三是三台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的PLC控制。任务一是对继电器控制的电路进行复习巩固提高,在它的基础上展开任务二;在任务二中,学生学会如何用PLC改造继电器控制电路,全面掌握后就可以引申到任务三;任务三的重点就是采用PLC程序直接实现控制线路的功能,用所学基本指令或梯形图进行编程及调试,使学生尽快掌握基本指令及梯形图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PLC的兴趣。
  对于每个子任务,可以通过真实的电路或者电路运行的视频作为课题引入,之后教师对各组给出具体任务,小组内可将任务进一步分解。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翻阅资料、相互谈论、组间学习借鉴、请教老师等方式进行学习。在各小组实施任务时教师巡视,针对各小组出现的问题给予讲解。小组完成任务后,选派一名代表对电路完成情况及运行情况进行讲解,小组间互评,之后由教师对各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最后教师对各组组长给出学习成绩,各小组组长根据组员表现情况对组内成员给出学习成绩。
  应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过去教师上课时只需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可以顺利地完成一节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学校的教室及实训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改变了过去单调呆板的课堂教学方式,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设备可以直接将企业中设备的运转情况直接展现到学生面前,将电路工作原理用Flash课件给学生演示,让学生更加具体地理解电路的运行情况,也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学习PLC课程的兴趣。   在多媒体带给教学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些不好的影响。有些课件就是文字总结,原先写在黑板上的变到了幻灯片上一张张地放,造成学生视觉疲劳,反而失去了吸引力。学校要求教师多媒体授课,不管授课内容是否有必要利用多媒体,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只是播音员和解说员。甚至出现一些教师也懒得说了,干脆放别人的授课录像,离开了多媒体课件就无法上课。多媒体授课对于教学有利也有弊,教师应合理使用多媒体,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出优秀的中专生,关键在于是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阜康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多年来一直重视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依托职业技能大赛的平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强化技能,营造积极向上、人人争先的学习氛围。学校每年10月份在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同时举办学科技能竞赛,考察学生对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集训。近几年,多名学生和教师参加了自治州级及自治区级职业技能大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说明中职生是能学好PLC的。竞赛已成为学校常规性的活动。不断地培训、选拔,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3 结语
  总之,要增强PLC课程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要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及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不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项目式教学活动中探索和研究,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足,个别学生在活动中不积极参与、偷懒,不能很好地配合其他学生。这就需要不断地提高和改进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使教学效果实现进一步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彭小平.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三菱[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巢文元.PLC操作技能:西门子系列[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3]吴明亮,蔡夕忠.可编程控制器实训教程[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冯德虎,张全庄.PLC技术实训的教改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3(2):13-14.
其他文献
环保问题是人类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其作用是深远的,它不仅为学生以后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奠定了基础,还为学生将来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奠定了基础。  人类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进步,但同时也给自身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在屡屡发生公害事件后,人们发现化学品造成的环境污染最为严重。我们认识到,治理环境固然重要,但对人类的环境意识教育更为重要。笔者认为,治理环境污
摘 要:电气工程在施工时,需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要合理应用电气工程施工技术,还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电气工程的施工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还要掌握专业的技术。通过对施工人员的培训,要提高其质量意识以及安全意识,这样才能促进电气行业更好的发展。做好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工作,还可以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有利于实现电气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共同提升。  关键词:电气工程;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电气工程在当前
从中职数学教育新课改的要求和信息化教育理念出发,结合从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通过教学实例阐述在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和意义,并谈到运用信息技术应该注意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课程是一门十分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数学课程内容、教学、学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育部在2006颁布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学课程标准(试行)》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课程倡导
摘 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室越来越多,针对其出现的问题有必要进行研究探讨。本文主要探讨半地下室设计的方法、设计模型以及地下室的抗浮问题、不均匀沉降问题、地下室裂缝问题等几个方面简要介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希望能给出半地下室结构设计有益的建议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半地下室;计算模型;计算方法;框架结构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人均拥有小车的数
摘 要: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后,开始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随着环境资源问题的增多,人们的环保意义越来越高,在风景区开发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风景资源的开发以及保护,本文主要对沈阳市棋盘山风景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风景资源;保护与开发;可持续;棋盘山  随着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增大,我国不可再生的资源越来越少,这引起了较多的资源环境问题,使得我国生态环境
要想更好地进行历史教学,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先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乐趣,而历史故事无疑可以做到这一点,所以可以把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变成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找到历史这门学科吸引学生的地方,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从而优化历史教学效果。而作为一门充满乐趣的学科,历史吸引学生的地方是很多的,而其中历史故事无疑最为突出。许多学生正是被一个个精彩纷呈的历史故事所吸引
电子大赛的题目内容和能力要求对智能仪器课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智能仪器课程是仪器学科的重要课程,通过电子大赛的引导,明确训练的重点,使学生在仪器方面的能力切实提高。  1 电子大赛的情况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是一项大学生学科竞赛,由教育部发起,与数学建模、机械设计大赛并称为三大比赛。大赛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联系学风建设。电子大赛的目的是促进高校改革的信息与电子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发
高中新课程标准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如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因此,在教学实
近年来,电气化铁路在我国铁路系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严重的负序、谐波、无功及负荷波动,这些问题对沿线供电母线的电能质量具有相当大的
接地施工是变电所施工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变电所投运后的安全运行。为了规范施工过程控制,确保施工质量,提高地网的可靠性,保证设备接地可靠、牢固,必须对施工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