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玲:玲珑心制剔透扇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0405010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扇子,你会想到什么?是诸葛孔明手中的那一柄陪伴他沙场点兵、决胜千里的羽扇?亦或是“东坡行‘扇’”、“伯虎画扇”的那班文人墨客、风流名士的才气横流?亦或是《西游记》中那一把威力无穷的芭蕉扇?然而,最亲切的莫过于街头巷尾寻常百姓手中的那一把招清风去酷暑的蒲扇了。也许你会感慨:小小一柄扇,个中乾坤可不小!
  扇子作为中华民间艺术一颗璀璨的明珠,融合雕刻、诗词书画、刺绣等众多艺术于一体,彰显着独特的艺术与审美魅力。它可精,可细,可繁、可贵,亦可简,可糙、可鄙,一扇在手,或儒雅、或高贵、或风流、或柔美。自古以来,它雅俗共赏、实用与艺术相伴的特性吸引了众多爱扇惜扇之人,文人墨客更以题诗作画、收藏书画名扇珍品为乐事。而今,随着时代变迁,尤其是当下电子产品风靡之时,虽然其实用价值已降低,然而其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依然熠熠生辉。
  南熏楼工艺社的老板周玉玲女士正是这样一位爱扇惜扇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乐衷于将扇子魅力发扬光大的行动者。她气质如兰,沉浸于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多年,一直从事与文房四宝相关的工作,在书法、国画方面亦有较高造诣;她独立大方,勤奋创业,凭一己之力将工艺社发展壮大。八年的坚持与努力,一把小小的扇子印证了她多少汗水与付出,又承载了多少岁月浓情与艺术追求。
  
  因为热爱所以专注
  周玉玲女士出生于澳门,本科于香港学习社会学,毕业后继续留在香港工作。她自小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十几岁开始学习国画与书法,从此,艺术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年来一直笔耕不辍,勤加练习,每天静下心来写写字、练练画是她最大的享受。
  在开设南熏楼工艺社之前,周玉玲女士一直从事着与文化艺术相关的事业。早在二十多年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澳门市场冷淡之时,她就开始经营着一家文房四宝工具店,主营中西文具、绘图台等产品。十多年的文具经营工作,周玉玲女士与她所热爱的艺术事业共同成长着,也见证着澳门的文化艺术市场由冷清到蓬勃发展的历程。1994年,她移居加拿大,异国他乡的环境并没有减少她对书法、国画艺术的热爱,每天坚持写字作画,并成为一名绘画教师,传承国画艺术。
  2002年回到澳门后,一直勤奋有加的她闲不下来,积极寻找着新的发展方向。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后,她惊奇地发现,澳门的扇子产业还处于空白状态,未有专门经营扇子的商家,扇子市场有待挖掘;同时,随着澳门经济的崛起,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越来越高,文化艺术产业蓬勃兴起,具有高审美与艺术价值的扇子渐渐受人喜爱。她想,虽然扇子并不是生活必需品,然而在澳门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何不将目光放在婀娜多姿的扇子上呢?
  周玉玲女士是个利落爽快之人,有了想法之后立即着手准备。2003年,南熏楼工艺社成立,成为澳门唯一一家生产兼经营扇子的专门店,为澳门爱扇惜扇之人打开了一个窗口,填补了澳门扇子行业的空白。从此,周玉玲女士与扇子结下不解之缘,而事实证明,她的眼光非常精准,在她的精心经营下,南熏楼工艺社不断发展壮大,其产品深受顾客喜爱。
  回顾往昔,周玉玲女士深情地说:“文化艺术是我的精神寄托与追求,这么多年坚持文化艺术类事业,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兴趣与热爱。”诚哉,斯言!有些人终日忙忙碌碌而不知梦想为何;有些人穷其一生盲目追求着虚幻的名利,到头来空欢喜一场;周玉玲女士因为热爱而执着,专注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幸哉,斯人!
  
  突破自我 化茧成蝶
  南熏楼工艺社下设有南熏楼扇庄及南熏楼画廊,扇庄是一家扇子行业的专门店,并能自行生产,其门市部位于澳门,生产工厂则在珠海,画廊则经营各大小名家扇子买卖。周玉玲女士笑言,刚创办时的想法很简单,出售扇子作为商家而已,并没有考虑开设工厂成为厂家。
  周玉玲女士拥有十多年经营艺术类产品的经验,扇庄的经营早已驾轻就熟。短短半年,南熏楼逐渐受顾客认可,一些采购订单也随即而来,2004年,澳门政府向南熏楼订购一批扇子,以供博物馆展览之用。随即,周玉玲女士联系内地生产厂家订制扇面,再由画庄员工按照订单要求加入绘画、书法等元素。然而工厂的服务质量却并没有达到她的要求,扇面纸质不佳且容易走矾,不利于在扇面上写字及作画,交货时间不准又抱怨顾客要求多。诸多问题,令精益求精、严格要求产品质量的她颇为无奈。几次并不十分满意的合作后,周玉玲女士思考,与其受制于他人,不如自己生产,其产品质量与速度亦能达到自己的要求。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作为外行人,她并没有管理工厂的经验,同时对制作工艺非常陌生,要想短时间内做出成绩,对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亦是一个突破自我的机会。然而周玉玲女士并未犹豫不决,而是积极地付诸行动,她认为,经验都是积累出来的,不迈出第一步就永远不知自己能走多远。
  经朋友介绍,周玉玲女士于苏州订购机器设备于珠海设厂。虽然有两名技术师傅前来提供技术指导,为了确保员工技术的熟练性,她亦派遣数名员工前往浙江扇子厂学习经验,同时还经常和江苏、浙江、广西等地的扇子厂进行技术交流互动。作为老板,周玉玲女士不忘以身作责,向技术人员学习制扇工艺,早已将扇子制作过程了熟于心。
  别看一把小小的扇子,其中的文章和学问可大有天地,从设计、选材再到制作,每一步都是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韵味,从扇骨、扇面、骨架、扇头到扇钉,甚至连扇面的边沿都有无穷讲究。扇骨与扇面又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工艺,扇骨就有紫檀、鸡翅木、象牙、棕竹等许多材质,扇面亦有纸质、绢布、丝绸等材质,不同的材质又体现着不同的风味,如竹制的扇子更能体现文人雅趣,绢扇又有体现女士的柔情等。其制作工序亦十分复杂,集造型、雕刻、镶嵌、装裱、上漆、手绘等多种工艺于一体,仅扇骨的制作就有二十多道工序。一把好的扇子是材料与工序、设计与理念的完美结合。
  工序复杂而又要求精致,周玉玲女士在经营的过程中亦遇到不少难题。澳门一家酒店订制一批扇子作为礼品之用,要求扇面为鲜艳的红色纸扇。由于经验不足,工厂采用传统纸质,然而第一批样品出炉,顾客并不满意,因为扇面的颜色不够亮丽。周玉玲女士提议采用颜色鲜艳的铜板粉纸,然而第二批样品亦不尽人意,粉纸虽然颜色亮丽鲜艳,而扇子折叠处却易掉粉,形成醒目的道道白条,影响美观。多次修改都未能达到理想效果,而交货时间也已逼近,无法,周玉玲女士只好令员工小心翼翼地将折痕用相同颜色覆盖,防止掉色。经过此次教训,周玉玲女士深刻认识到前期设计工作应考虑周全,不可大意。
  在不断地突破自我,不断地学习进步中,周玉玲女士一步步地带领着她的南熏楼工艺社化茧成蝶,活跃于文化艺术领域。扇庄将传统制扇工艺融合现代技术,严格考究做工,不断改良工艺推陈出新,其别出心裁的扇子不仅受当地顾客的一致好评,随着亮相于世界各大展览会上,也吸引着各大国际买家和收藏家的目光。
  
  不舍的书法绘画情怀
  周玉玲女士坚持练字、练笔已有数十年时间,书法与绘画陪伴她走过每个春夏秋冬与喜怒哀乐,已成为人生中最好的伙伴。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这是一份多么浓厚的热爱,又是一份多么炽热的情怀。而今,随着南熏楼工艺社发展渐入佳境,周玉玲女士的工作也日益繁忙,在欣慰之余,她也感觉有点小遗憾。
  她说:“我很遗憾,现在练笔的时间都没有。”一边是蓬勃发展的事业,一边是一生的热爱与追求,二者皆凝聚了她的汗水与心血,都有着一份不舍与依恋。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孰轻孰重?如何平衡二者,是周玉玲女士一直思考的问题,她无限感慨地说:“如果年轻十岁该多好!”年轻十岁,她就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坚持爱好,发展事业,二者兼得,人生该更无憾。然而,逝者不可追,唯有珍惜今日之时光。相信对于聪慧的周玉玲女士而言,虽然年轻十岁不可得,依然可以活出年轻十岁时的风采。
  在展览会见到周玉玲女士,立刻被她爽朗的笑容与热情的言语所感染,她以饱满的热情向前来观展之人介绍扇子文化,无论是否有意购买,在她眼中都只是一位爱扇惜扇、热爱艺术之人。看着她兴致勃勃地逐一介绍她的扇子,其历史、韵味、制作工艺,她都能娓娓道来。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件事情成为热爱与兴趣时,再多的努力也是享受,付出的汗水也是甘露。对于周玉玲女士而言,书法绘画如此,扇子事业亦是如此。
  前不久,澳门电视台还专门选择她的公司做了一档名为“澳门品牌”栏目,用近半个小时的时间向澳门公众隆重推介。
  她一生专注文化艺术事业,抒发了书法绘画艺术的情怀,用对艺术与美的执着追求,成就了一个玲珑女人与精品扇子的传奇故事。
  
  【人物简介】
  周玉玲女士,经营南熏楼工艺社,包括南熏楼扇庄与南熏楼画廊。她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尤精书法与国画,数十年笔耕不辍,积极参与文化艺术事业。其南熏楼工艺社发展已有八年,在她精心打造下,深受业内人士及顾客的认可与青睐。
其他文献
从人类诞生之初到今天,经过了亿万年的进化,从“未开化”到今天的“精英社会”,人类逐步走向了法治社会。“依法治国”更是早已被提上日程,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谢天良先生以一个律师的职业道德,敬业乐业地为客户服务,并且以拼搏的精神做一名值得客户信任的律师。生活中,他亦热心公益,乐在其中。    为客户 兢兢业业  “法治社会”的精神使法律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法律也
期刊
【本刊讯】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香港侨界社团联会于6月4、5日,组织了逾1200名侨友和青年学生,在访问团团长、该会会长余国春及著名侨领王钦贤的带领下,赴中山、广州,展开为期两天的“香港侨界寻访辛亥先贤足迹”活动。  是次活动参观了孙文纪念公园、孙中山先生故居、孙中山纪念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广州黄埔军校等多个纪念孙中山先生和革命先烈的历史遗址,观看了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点打造的话剧《
期刊
他是艺术家,诗书画印皆俱佳,楹联更具特色。其所作一楹联因与“茶”有关,但全篇无一“茶”字,而被人誉称为“与清代著名茶联相媲美”;其书法亦以隶书见长,骨劲体丰、运笔潇洒、气贯始终、雅俗共赏;其书画创作近年来以鹤为主,在澳门回归祖国时,所创作的《九九归一图》,将99只各具神态的仙鹤从各个方向飞向画卷中央的青松和盘石,展示出全球华人心向祖国的热忱和希望。  他又是社会活动家,学者,不断致力于澳门与安徽、
期刊
自力更生是一种顽强的生命态度,独立自强是一种令人敬仰的美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得起艰难险阻的考验,不畏惧挫折困境的阻挡,陈丽莎女士将自立自强写在心中,刻入生命。爱国人家出生,她从小感染大爱情怀;十年教师生涯,她精心护育祖国幼苗;初到澳门艰苦奋斗,她不怨天尤人,自力更生。勤奋工作,认真负责;活跃于社团,积极热心。一直以来,陈丽莎女士用自立自强笑对人生。    爱国人家的女儿  陈
期刊
【本刊讯】6月24日晚,具有65年历史、拥有27个分会及成员会的香港东莞同乡总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第三十三届会董就职典礼。王惠棋、王赐豪分别担任该会会长及主席,与24名副会长和24名副主席宣誓就职。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联办副主任黎桂康、外交部驻港特派专员高玉琛、广东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蒋乐仪、广东省侨办主任吴锐成、东莞市部分党政领导,以及香港政界、商界、社团界人士等共600余人参加典礼
期刊
也许,从第一次踏上讲台那一刻起,就注定了邓思程女士这一辈子要与学生们在一起,1989年,她创办了香港创美书画院,编织了书与画的文化艺术摇篮,把天真可爱的孩子们领进了一个艺术天地里去造化,希望能铸造出崭新的一代。因为她知道一棵树还在幼苗的时候,就已经俱备了树的部分功能,它需要的是一块沃土、一种适宜、一些正确的扶植和引导。  春耕桃李,秋来硕果满园。数十年春华秋实,她在用爱心培养,在用艺术创造,爱心培
期刊
投身地产代理行业十多年,如今,伴随着港澳地产行业的风云变幻、潮起潮落,中原(澳门)地产代理有限公司营业董事石宝德先生始终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从容其间。  他像一头拓荒的孺牛,在澳门这块土地上勤力耕耘,默默付出;他用热情鼓舞了一个团队,他用智慧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一路走来,于平静中蕴藏进取的波澜,平凡中铸就精彩。    勤奋执着,事业路上铿锵行  “人生道路会有很多岔路口,有些时候你可以
期刊
坐观潮起潮落,气势如虹;笑看云卷云舒,人生如梦。他是一位温文儒雅、睿智果敢的企业家,驰骋商海40余载,风雨中铸就高洁的风骨,在艰难的环境中磨炼了顽强的斗志;他亦是一位博爱无私、胸怀天下的慈善家,在服务和奉献中享受着人生的快乐;他更是一位德高望重、虚怀若谷的长者,在悠适怡然的心境中,感悟精彩丰盛的人生。他,就是香港太平绅士姚中立先生。  走进他的人生,感受他的质朴和深沉,仿佛在传达着一种“大世界”的
期刊
都说女人顶半边天。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穆桂英为国挂帅;而在今天的社会中,众多优秀女性活跃于政界、商界等,谱写着中华女儿自立自强的传奇。在采访澳门顺安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仇坤仪女士时,就可以明显感觉到此种自立自强精神的洋溢。她白手兴家、勤奋立业,在执着于自己梦想的途中,不屈不挠,积极进取,以辛勤浇灌出成功之花。而在事业有成时,她又积极参与社团服务工作,回馈社会,回报桑梓。其言其行,激扬出一派巾
期刊
李嘉诚登《福布斯》“10亿美元捐款”榜  日前,财经杂志《福布斯》选出向慈善机构或基金会捐款至少10亿美元(约77.9亿港币)的20人,其中香港首富李嘉诚以16亿美元(约125亿港元)的慈善捐款入榜,他将这些捐款用在了教育和医疗保健上。  其余入选者包括微软创办人盖茨(2181亿港元)、“股神”巴菲特(647亿港元)、著名投资者索罗斯(623亿港元)、英特尔创办人之一穆尔(530亿港元)、墨西哥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