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莎:自强是一种美德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tos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力更生是一种顽强的生命态度,独立自强是一种令人敬仰的美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得起艰难险阻的考验,不畏惧挫折困境的阻挡,陈丽莎女士将自立自强写在心中,刻入生命。爱国人家出生,她从小感染大爱情怀;十年教师生涯,她精心护育祖国幼苗;初到澳门艰苦奋斗,她不怨天尤人,自力更生。勤奋工作,认真负责;活跃于社团,积极热心。一直以来,陈丽莎女士用自立自强笑对人生。
  
  爱国人家的女儿
  陈丽莎女士祖籍福建,出生于印度尼西亚,是第三代印度尼西亚华侨,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父回国,其父乃爱国侨领。“我父亲一听到祖国解放了就嚷嚷着要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当时在印度尼西亚有家族生意需要经营,爷爷并不是很支持,但父亲执意如此,他也未特别阻拦。”陈丽莎女士回忆说,“当时交通不便捷,没有飞机可以坐,我们坐了一个多月的轮船、汽车才辗转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当时父亲从印度尼西亚带回了很多物资,一到关口就将全部家当毫无保留的捐献给了国家,换得了一面锦旗。”
  建国初期,祖国刚从硝烟战火中得到片刻喘息,百废待兴,爱国华侨成为了建设祖国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熟悉国外环境,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最主要的是他们是一群热血青年,有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陈丽莎女士的父亲回国后立即到家乡福建南安侨联工作,以实现自己远大的抱负。1963年其父很荣幸代表侨胞前往北京参加国庆观礼。陈丽莎女士说:“父亲懂得印度尼西亚语言文字,他很热心的为侨胞服务,为祖国服务。他什么都不计较,甚至连工资都不要,谁需要就给谁。”有这样一位大公无私的父亲,陈丽莎女士是幸运和幸福的,父亲爱国的心情大概是她难以用言语表达的,但今天的她依然毫不掩饰对父亲的尊重和敬仰。
  祖国的建设路途是崎岖而艰辛的,没有成功的经验供你借鉴,更没有现成的路让你走,所以难免犯错误,历史的疏忽和误解造成了难以平复的创伤。据介绍,陈丽莎女士的父亲回国后先后经历了三年的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大跃进、上山下乡,更曾被误会而饱受牢狱之灾,几经周折,后被侨联的朋友极力营救而重获自由。即便是这样大的打击,“削官离职”的他回家后依然不管不顾的到泉州侨联帮忙,默默奉献,一如既往。陈丽莎女士父亲的执着,需要怎样的一种情怀和大度,然而他做到了,而且无怨无悔。
  从陈丽莎女士的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其父的影子,也许正是父亲的坚强、坚韧影响了她,让她一生自力更生,独立自强。
  
  艰苦坚韧的年月
  陈丽莎女士随父回国后继续学习,学业有成之后便到幼儿园教书,十年的教师生涯,她精心护育祖国的花朵,和父亲一样一心一意、无怨无悔。陈丽莎女士很开心地说:“我任教的幼儿园是公办的,很正规,在幼儿园做启蒙老师,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那十年很快乐。”三十年前的美好回忆让她笑颜如花,快乐如初。
  十年教师生涯结束后,陈丽莎女士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来到了澳门,开始了全新的人生征程。印度尼西亚与祖国内地自然不一样,祖国内地与澳门亦不尽相同,从风土人情到语言交流都存在分歧与差异,初到澳门,陈丽莎女士可以说是什么都不懂,一切都要重新学习和适应。她说:“到澳门后我和丈夫一起做快餐生意,清晨六点开档,晚上十二点回家,期间还要去接送孩子上学,一般要到凌晨一两点才可安身休息。一家人挤在一间房里,很简陋艰苦。”当时澳门还未被完全开发好,经济亦没有发展起来,有些地方尚处于贫穷荒凉的境地。陈丽莎女士在家乡时,由于家底较厚实,住的是“花园别墅”,过的是“小康生活”,还算惬意,今时今日到澳门拓荒沦落此境地,一般人可能受不起了。更加糟糕的是,他们做生意的地方后来成了建筑工地,因为没有营业执照,只得被迫停业,出外打工以谋生存。尽管如此,但她没有放弃,既然来了,就当坚持到底。她说:“先苦后甜就会很舒服,先甜后苦就很难熬了,但是,辛苦也要咬紧牙关坚持,不能回头。”对陈丽莎女士而言,山珍海味自可泰然享受,粗茶淡饭亦能坚韧忍耐,能上能下,极强的忍耐力,是朋友最佩服她的地方。
  此后,陈丽莎女士便在屋宇管理(澳门)有限公司上班,一做就是二十七年,不离不弃。二十多栋大厦的车位、电梯、消防等各种设施的保养,没电没水遭投诉等等繁杂琐碎的事情,她以极强的忍耐力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一一为业主解决。二十七年了,她哪里都熟悉,哪里缺人就及时调配,以保证服务到位。她说:“老板很有眼光,我们是集团公司,现分管着七十多栋大厦的业务,海洋花园、玫瑰山庄这些高档的物业管理也是由我们集团负责的。工作虽然烦杂,但做好了,业主就安居乐业了,我们也很开心满足。”这样的二十七年是漫长的,是负责任的,亦是陈丽莎女士自立自强的二十七年,是值得她为之骄傲的二十七年。
  工作中,陈丽莎女士认为相互尊重是最重要的,而她最大的开心和满足也是源于工友同事之间的互相尊重。她很认真地说:“我们不分哪里人,不辨侨居地,我们不分彼此,大家都是一家人,都是中国人。”从她的言辞中我们恍若看到其父的影子,同是中国人,有什么理由不相亲相爱呢?
  
  付出即是收获
  虽然陈丽莎女士不是自己做老板,不能随意安排工作时间,但她仍然挤出时间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个人的绵薄之力,这种心意是可贵的。
  澳门闽台总商会筹组于1999年6月,距澳门回归不足半年时间,经筹委会成员努力奔走,终使得该会在澳门回归前夕正式宣告成立。爱祖国,爱澳门,促进两岸三地经贸往来,帮助会员开拓投资空间,维护会员合法经营权益是该会的创会宗旨。陈丽莎女士说:“会长人很好,澳门回归后,他带领本会积极与台湾交流,促进两岸经济、文化发展,增进友谊,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陈丽莎女士自加入该会以来,就以主人翁的精神服务社团,组织活动费时费力,从筹备到结束她都全力以赴。澳闽台,结同心,勤交流;迎回归,促统一,献绵力。该会创立时间虽短,但由于融合着时代的节拍,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显示出勃勃的生机。
  陈丽莎女士是印度尼西亚归侨,澳门归侨总会是她偏重的地方。早在1968年便已成立的澳门归侨总会,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在热心公益,赈济救援、支持希望工程等方面从不落后于人;爱国、爱澳、爱乡是他们不变的宗旨,发挥“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祖国的繁荣安定和统一大业,为澳门的经济发展和稳定,他们不辞辛劳。陈丽莎女士热情的介绍说:“我们即将迎来由中国侨联主办,澳门归侨总会承办的华侨华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大型庆典活动,这又将是全球华侨华人的一大盛会。”
  妇女联合总会的活动陈丽莎女士亦积极参与,在世博会上演出澳门本土文化的文艺汇演时,她上台舞蹈,传播澳门本土文化,传递这一份快乐。“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陈丽莎女士说道。
  在陈丽莎女士心中,她应该为华侨出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社团活动,各地奔波,不辞辛苦,却道:付出也是收获。
  不计较 不放弃
  陈丽莎女士今年已经六十岁了,女儿已结婚生子,原在银行做会计主任的女儿为了全心全意照顾孩子而辞去工作。陈丽莎女士很支持女儿,她说:“孩子的家庭教育很重要,小时候父亲对我们兄弟姐妹的家教很严格,这是极负责任的表现。我们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农忙时节就要去农村帮农,起码要知道花生是长在地下的,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体会生活的不容易。即使现在条件好了,也不能娇惯孩子,要让他们从小养成尊老爱幼、吃苦耐劳的品质。”这是父亲对她的要求,也是她对儿女的要求,如今亦是儿女对孙子的要求,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是他们传承的优良品格,亦当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品格。
  现在每周一、周三、周五陈丽莎女士下班后还会去学习太极,既强身健体,也修身养性。而今,最艰苦的时刻已然过去,她也应当好好休息一下了。她说:“还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这样世界才会越来越美好。”
  在陈丽莎女士的生命历程中,她自始至终都将自立自强看成是最坚毅最高贵的品质,她更是以此标准要求自己,不计较,不气馁,不放弃,依靠自己的力量笑对人生。
  
  【人物简介】
  陈丽莎女士,屋宇管理(澳门)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澳门闽台总商会副理事长,福建同乡会副监事长,归侨总会文康体部副部长,并活跃于澳门妇女联合总会及海外联谊会的活动上。工作中,她一心一意,认真负责;社团里,她热情开朗,甘于付出;生活上,她能上能下,坚忍不拔。六十年的光阴荏苒,在她心中付出是一种享受;在她身上有自立自强的美德。
  
其他文献
澳门的大三巴,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是西方文明进入中国历史的见证,这里的建筑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交融,雕刻精致,巍峨壮观。梁国英先生的“梁三记贸易行”便坐落在离这不远处,二十多年前,他从父亲的手上接过“梁三记”,接过的除了父亲辛苦创下的基业,还有父亲对这份基业深厚且执着的感情。  二十多年来,梁国英先生和他的“梁三记”一起见证着澳门经济的迅速发展,澳门回归后人流量的增加,透过一些珍贵的、具有珍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6月17日晚,凝聚香港六十多个客属社团的香港广东客属社团联合总会在香港成立,并举行“庆祝香港回归十四周年暨首届会董会就职典礼”。梁亮胜先生当选为首届主席,杨钊先生当选为首届执行主席。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孙怀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尤兰田,香港中联办副主任王志民,广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周镇宏,副省长雷于蓝,省政协副主席温兰子以及梅州、惠州、河源、深圳、东莞、韶关等6市党政领导,香港客家
期刊
【本刊综合消息】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王光亚16日结束去年10月履新后首次到访港澳的行程。  王光亚一行6月12日访港,在为期三天的访港行程中,他广泛接触香港各界,包括“落区”及各政策局常任秘书长会面,出席香港各界午餐会。出席与100名香港青年的座谈,他表示有香港青年人向他提出,有志加入解放军或进入外交部。王光亚认为这是光荣的事,值得全力支持。但他同时指出,解放军及外交部都是特殊的国家机构,必须遵循特定
期刊
回首三十四年前,恰逢一个年纪轻轻的福建小伙,背井离乡,外出谋生;而今,他已是一个集团企业的董事长,是家乡的政协委员,是校友会的领头人。他就是林振旋先生,于三十四年的人生沉浮中,用顽强毅力、不懈奋斗和真知远见以及乐观心态,跨越千辛万苦,以一位顶天立地的好汉形象和不屈精神,在异地他乡,创立事业,建立家庭,并竭诚反哺母校,回馈社会。    跨越障碍 寻求新生  大海的惊涛骇浪孕育不惧风暴的气魄,海浪的
期刊
接过何煜荣院士的名片,密密麻麻印着各种社会职务,粗略估算,至少二十个。而与何煜荣院士交谈,总被他平易近人、豁达开朗的性格所感染,为之钦佩的不止他的为人,更多的是他对服务的那份执着、那份热爱、那份坚持。  年轻时的他在绿茵赛场上飒爽英姿,如今,虽年事已高,依然精神矍铄地活跃在服务社群的旅途上,为社会的和谐和进步不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几十年如一日,他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因为他坚持“助人为快乐之本”,更
期刊
潮起潮落,世事变迁,但沉淀的历史将永远载入史册,曾经年少为之奋斗的事业亦将写入个人的生命,成为永久的纪念。张华达先生在潮侨塑胶厂商会达半个世纪的奋斗中,他用尽全力去经营,去维护,五十年之回眸,他心满意足。金钟企业同样走过了五十载的风雨路,张华达先生努力兑现给予顾客得到每一个承诺,以良好的信用保证生意之树长青。趟过历史的波澜,无论会务,抑或生意,将近一辈子他都身在其中,亦乐在其中。    兴业利群
期刊
在音乐的国度做一名倾心的听众,和张家诚先生一起去感受口琴的细腻悦耳,口风琴的欢快悠扬。一曲曲,清澈如溪流,流进你的胸膛,用心感受它的温婉与美好;一首首,轻盈如蝶舞,舞出你的精彩,用情传递它的快乐与满足。张家诚先生是这样一位歌者,也是这样一名舞者,他尽情的在音乐中欢舞,演绎不同心情。走进音乐,他带着从一而终的誓言;传播音乐,他抱爱践行。他的一举一动,尽显对音乐的赤诚,宛若赤子般纯粹。    缘起而生
期刊
从人类诞生之初到今天,经过了亿万年的进化,从“未开化”到今天的“精英社会”,人类逐步走向了法治社会。“依法治国”更是早已被提上日程,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谢天良先生以一个律师的职业道德,敬业乐业地为客户服务,并且以拼搏的精神做一名值得客户信任的律师。生活中,他亦热心公益,乐在其中。    为客户 兢兢业业  “法治社会”的精神使法律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法律也
期刊
【本刊讯】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香港侨界社团联会于6月4、5日,组织了逾1200名侨友和青年学生,在访问团团长、该会会长余国春及著名侨领王钦贤的带领下,赴中山、广州,展开为期两天的“香港侨界寻访辛亥先贤足迹”活动。  是次活动参观了孙文纪念公园、孙中山先生故居、孙中山纪念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广州黄埔军校等多个纪念孙中山先生和革命先烈的历史遗址,观看了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点打造的话剧《
期刊
他是艺术家,诗书画印皆俱佳,楹联更具特色。其所作一楹联因与“茶”有关,但全篇无一“茶”字,而被人誉称为“与清代著名茶联相媲美”;其书法亦以隶书见长,骨劲体丰、运笔潇洒、气贯始终、雅俗共赏;其书画创作近年来以鹤为主,在澳门回归祖国时,所创作的《九九归一图》,将99只各具神态的仙鹤从各个方向飞向画卷中央的青松和盘石,展示出全球华人心向祖国的热忱和希望。  他又是社会活动家,学者,不断致力于澳门与安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