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车厢文化”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车不排队、拼命抢座、大声讲话——这些都是日本观光客从中国归来后的老生常谈。北京當初为了迎接奥运会而开始的 “排队日”,日本媒体也做了报道,当然文末都不忘顺带加一句“实现一定需要相当多的时间吧”。
  这些话听起来有些刺耳,但应该不是毫无根据。我有幸在成都、北京和上海学习工作了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无论在公交车站、商店收银处、公共洗手间,都曾因为按日本人的习惯排队而被当地人抢走位子,这样的“吃亏”经验不少。
  本人感觉,排队方面中国要改善的空间确实是有的。尤其是近年中国人去国外旅游或工作的机会激增,若身在异域的中国人随意地运用这些“中国常识”来“抢位子”,恐怕海外人士对中国人(乃至日本人和韩国人,因为西方人往往区分不出)的好感会大幅降低。
  以上种种不足,都是外国人一来中国就能感受到的。有趣的是,随着日常观察的逐渐深入,我在抱怨的同时慢慢重新发现了中国礼仪在车厢内的微妙体现,从而对中国的车厢文化又产生了新的想法。
  在中国,车门一开,乘客们的热情确实非常高,以至成为国外观光客眼中的奇观。但年轻的抢位者看到老人上车,往往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到手的位子让出去。根据我的观察,乐意让座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我在北京的日本同事对此也有同感,继而感叹日本的年轻人不爱让座,需要好好学习。
  说到日本的让座,就一定要提一提“优先席”这个概念。在日本的地铁车厢里,你会看到标有“优先席”字样的座位。“优先席”在1973年的敬老日(9月15日)第一次出现,当时被称为“银色席位”,意为给老人家的专座。大约到了90年代,优待范围扩大到了孕妇、怀抱幼儿者。
  一般说来,大部分日本乘客都能遵守这一规定,自觉留出特定席位给需要的人。但微妙的是,在“优先席”以外的普通席位上,让座率就大大低于中国车厢了。
  这其中的原因我觉得有两点。第一,日本人有很强的敏感性,让座这样的小事也会思考再三。“若我给他让座,他会不会生气呀?看起来他与我奶奶的年龄差不多,但说不定没那么老。”这样一犹豫,让座的行为往往搁浅。第二,日本人的确能很好地遵守各类规章制度,但碰到规则模糊的灰色地带(比如车厢中的普通席位),反而会变得无所适从,往往带着“反正不违反规定,没人会指责”的从众心理蒙混过去。
  回头来看,中国车厢里的混乱问题固然需要解决,但很多人,尤其是外来客忽视掉的中国人的坦诚和质朴也值得珍视。年轻人主动让座,高龄者欣然接受——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就会想,被日本人放弃的“全车厢优先席”理想,其实在这里已经达成,其背后体现的不是冷冰冰的规定,而是活生生的热忱。
  不过,为了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中国许多有识之士都在批评国民的坏习惯,呼吁大家学习“文明礼仪”。对此我举双手赞成,但同时又觉得不必过分焦虑。学习西方礼仪非一朝一夕之事,何况中国本来就有一些礼仪与好习惯。吸取他国长处的同时也不应丢失自己的特点,就像公交车、地铁上让座的青年那样的轻松表现,外国人总会感觉到的。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2009年第20期,有删改)
其他文献
对于面馆来说,最忙的时候,要算是大年夜了。北海亭面馆的这一天,也是从早就忙得不亦乐乎。   平时直到深夜十二点还很热闹的大街,大年夜晚上一过十点,就很宁静了。北海亭面馆的顾客,此时也像是突然都失踪了似的。   就在最后一位顾客出了门,店主要关门打烊的时候,店门被咯吱咯吱地拉开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走了进来。六岁和十岁左右的两个男孩子,一身崭新的运动服。女人却穿着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的短大衣。   “
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90多岁时,一次赴友人宴,当佳肴摆满宴桌后,牙齿几乎脱落光了的钟敬文先生对大家说:“你们先吃吧,我是个‘无齿(耻)之徒’,对付不了这些好东西。”欢快的笑声避免了冷场尴尬。一会儿,为钟先生另做的热汤面端上来了,钟先生依然妙语解窘:“我是欺软怕硬,你们别学我啊!”    散文家梁实秋一次去饭馆,白米饭久等也不上来,饥肠辘辘的梁先生耐着性子幽了服务小姐一默:“怎么白米饭还不上来?是不是
一、中国翻译出版史上的“黄金组合”——魏易口述和林纾笔译  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一文中提到:“古文不曾做过长篇的小说,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一百多种长篇的小说。古文里有很少滑稽的风味,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欧文和狄更斯的作品。古文不长于写情,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茶花女》与《迦因小传》等书。古文的应用,自司马迁以来,从没有这种大的成绩。”  “古文”大家的林纾(琴南),在胡适的笔下,竟有三个“居然”
我站在一株花面前。这花孤零零地生长在一座被遗弃的花园里。这花园坐落在沙漠中的一个庭院里。花儿感到孤寂,或者这是我的想像。这个地方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只有她。我以为她一定渴望着一个绿色的伙伴,来慰藉她那无边空旷中的孤独。  我对她说:“早上好!你是此处最美丽的花朵!”  她说:“‘最美丽’是什么意思?”  我明白了,她太谦虚了,谦虚到这种程度——不知道自己是美丽的。造物主的法则——花儿们都顺从这法则—
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每到这个日子我们都会采取各种方式纪念和庆贺。那么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国庆节又是什么样的呢?    对大多数国家来说,国庆节都是非常隆重而特别的节日,总要进行各式各样的庆祝或纪念活动,以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增强国家的凝聚力。不过,世界各国的国庆节不仅来历不同,名称也大不一样,如许多国家叫“国庆节”,也有国家叫“独立日”(如墨西哥)、“共和日”(如冰岛)、“联合日”(如
姜堰市蒋垛中学新桥文学社成立于2000年。9年来,该文学社社团活动规范化,写作指导系列化,为广大热爱文学创作的同学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近年来,为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积累经验,新桥文学社每年组织一次远足采风活动:2006年天目湖之旅,2007年南大之行,2008年扬州人文之旅,2009年走进南京。同时,社刊《新桥文学》也日臻成熟,“四季花”“远足风”“故事园”等栏目深受学生喜爱。“文贵求新,言为
期刊
世人大都知道许子东长期担任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的嘉宾,后来又参与了“圆桌派”与“见字如面”等文化类节目,通过电视感知到的许老师,无愧于当代学者中的“名嘴”之一。然而在这些节目上,受限于角色安排和时间分配,许老师的言谈往往只能点到即止,无法尽兴,要真正充分领略他的语言魅力,只有进入他的课堂。2006年至2009年,我于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追随许老师求学三年,深刻体会到他清新脱俗的课堂艺术。  许老师
“莽莽黄沙,一片黄色的天空,沙子如同被铁锹扬到脸上……”对人类来说,沙尘暴是令人惊恐和厌恶的灾难,但你是否知道它的另一面呢?  沙尘暴是地球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作为一种自然过程,给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沙尘的洲际运动把富含生物生长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播撒开去,恩泽广宇。亚洲沙尘暴每年把上千万吨的沙尘微粒从中国西北和蒙古国等干旱地区携出,撒落到广阔的太平洋,给大洋中的生物带来一场“营养丰富的盛宴
1921年,湖南發生全省范围的“辛酉荒灾”,先春荒后夏旱,尤其以辰溪、溆浦、芷江、麻阳、晃县、安化、新化、宁乡等地最为严重,饥民成群结队逃亡省城,甚至湖北、江苏等地,沿途倒毙者随处可见,“饿死之尸即为饿而未死之人所食,以人为食,实为千百年罕见之惨剧”。那几年湖南兵灾、天灾不断,饥民逃荒司空见惯,白屋诗人吴芳吉刚到明德中学任教,“晚饭后,独雇小舟,遍游西岸诸山。归泊南门,遇蓝田难民数队,怆然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