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贴生活实际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31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是一种个性化活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氛围,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新课改前景下的小学生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这才是真正的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关键词:紧贴 生活实际 小学数学 课堂 活力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精辟地概括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小学数学作为数学教学的基础,与生活的联系则更为紧密。我们也只有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其“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的特征,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具有生命力,使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充满活力。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
  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
  一、联系生活找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采撷数学实例,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为课堂教学服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你的体重大约是( )千克。
  学校教学大楼大约高( )米。
  一个苹果大约重( )克。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数学身临其境,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
  二、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就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在第二册《位置》一 单元的教学时,全部可以采用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课堂上,我让学生在语文书上放数学书,数学书上摆铅笔盒,然后让大家说说“数学书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铅笔盒的下面有什么?语文书的上面有什么?”“数学书在哪个的下面,又在哪个的上面?”来明确上下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座位,说说“我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来明确前后左右关系;并按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说说“我在第几组第几位”来确定自己的具体位置,然后我又将座位编排上排号和座号,让同学们对号入座。还如让同学们排成一 纵列,展示问题:“我”的前面有8位同学,后面有9位同学,排队的一 共有多少位同学?在这样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同学们就不会把“我”自己丢掉,8加9还要在加1;然后又让同学们排成一 横行,展示问题:从左数“我”在第8位,从右数“我”在第9位,排队的一 共有多少位同学?同样,在这样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同学们就很快就意识到8里包含了“我”,9里面也包含了“我”,所以8加9还要减1。
  三、活用数学知识,优化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知识后,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他们肯定是十分乐意的,这是我们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也真正达到了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
  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
  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回归生活学数学既是让数学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这也正反映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学习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这一 数学教学理念,这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完全吻合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回归生活学数学绝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学数学,而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的作用,并重在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惟有这样,才能将《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落到实处,更好地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国语课程,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语文是最熟悉的科目,,不要刻意的去学习,因为在生活中要使用语文的时候实在太多了。可是要学好语文却使很难的。要让语文成为学生欢迎的科目却也是很难的。在一般的语文课堂上,老师枯燥的讲解、乏味的字词训练,对课文的没有激-情的朗读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且小学生认知能力比较低,很多字词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语文成为了学生头疼的科目。引用电教技术后,我们使用美
小学数学研修日志——如何备好数学课  提起备课,没有人比承担一线教学任务的教师更具有发言权的了。而教无定法,"如何使相对稳定的教材与不断改进的教学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的问题。  传统教学法里有不少关于"如何备课"的经典之说,在现在乃至将来,仍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认识、理解、与遵循。如:明确教学目的、任务;把握相关内容的重点、难点;安排课堂形式、内容、结构等等。在此,我想从
学生作业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指导后的练习和巩固,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形式之一。它对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和发展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而批改作业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批改学生作业是做老师的最经常性的工作,我们为之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如何改进作业批改的方式方法,使我们的付出获得相应的价值,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一、不变的要求 
新形势下由于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那么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数学课程的改革就显得意义更加深远和重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数学教育的普及与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另一方面也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改革要反映信息技术所引发的变革,就必须在数学课程理念、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
期刊
一、无限度地收集资料  现象: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元宵节》一课前,请学生回家搜集元宵节的相关资料,上课时,她请学生展示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发现学生手捧着一张张从网上下载的资料却说不出几句话来,课堂上顿时沉寂了,教师只好信手拿来几张资料开始讲解,效果可想而知。  反思:“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