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言为心声的朗读境界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gsa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国家的语文教育,历来存在一个重文轻语的倾向,我听付宜红老师讲,上一届比赛朗读分占10%,这次提升到15%。那就是说,我们意识到朗读教育在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里占的比重提高了,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它是直接体现人思想的。下面我就说说我听了这次比赛后的一些想法。
  首先,我觉得朗读一定要注意准确。这是第一位的要求。在字音上,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硬伤,我们7号选手,应该是“两丈”说成“两尺”,那么这就是硬伤。还有一种硬伤,是由于我们的字音说的不清楚,比如说,6号选手有一个“纯真”,他说得有点“存真”,那么这个构成的含义就不一样了,所以它就不单是一个走音的问题。还有,我们存在着口音的影响。虽然有的时候还没有构成硬伤,但它影响你读得是否准确。比如有几个女选手,“j、q、x”仍存在着尖音的问题。现在尖音已经不像过去似的,到底是舌尖,还是前舌面,现在往往发出的是舌尖和前舌面中间的音,现在的尖音不像过去那么明显了。但咱们还得强调一下普通话发音的标准:比如说,大家可以想象一下,“j、q、x”你必须把舌尖扣到下齿龈上。(全场发音)对。我感觉大家说的舌尖还靠上了一点儿,再往下扣一点儿。对,现在这个声音就比较准确。大家跟我发一遍吧:“j、q、x”(全场发音)你体会一下舌尖要扣到下齿龈上。这个发音时区别于外语舌尖和齿发出来的声音。我们的“j、q、x”是舌面音,是前舌面三分之一处拱起来,和硬腭发出来的声音。
  还有,我们存在着口音的影响:前后鼻尾音分不清楚,比如说:曾经。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发出的声音是前后鼻尾音中间的音,这一点也请大家注意。我们说“归音到家”,是指的你尾音的动作,前鼻尾音必须有一个舌尖指向齿龈的动作,然后收音。比如说“音”,你最后收音的时候必须有一个舌尖指向上齿龈的动作。而不是靠着母音鼻话“音~~n”,这个没有收音。(全场发音)大家舌尖指向的位置靠后了。舌尖要尖一点,指向上齿龈。那么后鼻尾音,一定有一个舌根靠向软腭的动作再来发音。比如说“英”,对,现在大家的发音好多了。就是一定有一个舌根靠向软腭的动作来指音。但是平常朋友们说话的时候,往往不讲究。所以常说的就是“音乐”“黎明”,本来应该是“音乐”(发音)是舌尖的动作,“黎明”(发音)是舌根的动作。
  还有一个不太明显,但是应该讲究。因为大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你们要教孩子说话,要教孩子口齿清楚,比如说有些问题:有些母音发的不到位。比如“的”是“e”的音,在朗读的过程中嘴巴一松就成了“大”,我举个例子:“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口一松就会读成“伟大大、光荣大、正确大”,这是朗读过程中经常存在的一种现象。从专业上来说,这叫母音移位。还有比如“我们”,好多人说是“挖们”,这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要说话的时候,我——O,要收在这个位置上,你把嘴巴一松,就成了“挖们”,这是母音移位。往往有的时候教师并不太注意。但是在朗读的时候,特别是连起来读句子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问题。我们今天的诗歌朗诵,应该说水平相当高。大部分教师还是能够管得住自己,但是有时候还是有这种现象。这是第一个问题——一定要准确,不要有硬伤。本来7号选手读得相当不错,但因为有硬伤,我原来想打14.5分,因为“两丈”“两尺”的问题,一下减到14.1分。
  第二个问题——大家要注意,语句要连贯、要流畅。比如有个选手语句打结,很多选手读得不够流畅。语句的流畅完整,在教孩子们学说话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它牵扯到孩子的大脑发育。比较明显的,我应该道歉的是12号选手。12号选手读得相当好,他应该是在第一档次的,但我给他打分的时候非常低,打了13.7分。我说一下当时的情况:我当时就觉得他断句碎。他有一个习惯,就是他的句子前两字或前三个字是一个概念的话,他一定要停一下。比如说他的标题——晏子使楚。“子”要跟后头连着点儿。另外这里面还有一个轻重格。“燕子”就是飞的小燕子,为什么他一读标题,大家笑了。你们想想,他要是把晏子的“子”发重音,发长音,“晏子使楚”你就听不出来是“燕子使楚”了。是这么个道理吧?当他读到《晏子使楚》的这几句,“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他的读法是:“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他是这样说的,如果我要读的话,我不会这样。因为晏子说的这一段话要完整的处理。所以,你的注意力应该放在晏子说的整个意思上,而不该陷在语句当中,更不该陷在自己的习惯断句上。所以,正因为这个原因给他打分打低了,他还是应该再上一个格。
  第三,我们整场听下来以后,我觉得教师们不太注意整篇的层次感。大家教语文的都知道,分析课文一定要做到层次分明,实际上我们播音员在准备稿件的时候,一个最重要的办法,就是要进行逻辑分析,首先就从层次分析入手。我们整个朗诵听下来以后觉得,通篇文章的处理,散、撑、平。有几个分数我跟几位评委打得不太一样,我对处理的层次清楚,通篇比较完整的,给的分高。而对层次转换处理得太散太平的,我给的分比较低。9号我认为层次处理得比较好,所以我打分高。因为他处理的完整,他把整个故事一层一层地推开来,在这上面做得好。
  以上是我说的三个问题。下面我再多说一点,也许不是十分准确。我觉得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无论你作为老师在朗读课文,还是教孩子,一定要注意教心。言为心声。你要通过朗读感染孩子,或者你在教学的时候,要让孩子领会其思想所在,情感所在,一定要跟孩子心心相通。有时我们是教孩子轻重,但实际上它有对语言意思的理解。举一个例子,第14号选手,整体读得不错,但第一段有一个“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这对整篇文章来说是太形象的一个点,我们读到这儿的时候,联系前面,在传达的时候,应教孩子重音了,老师知道轻重处理对朗读来说很重要。所以打这么一个比方,在语文教学上老说是一个很好的形象比喻了,那么你在教这些东西的时候,我希望你用心去体会,用心去说话,也用心、用情感染你的孩子们。我把这一段读一下,(读课文)请大家体会,朗读一定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声情并茂。这是一个根本的法则。请大家一定要让自己的语言由心而出。
  还有几个问题我要解释一下,有几个同志我打分比较低,并不是他读得不好,而是他有习惯的处理,比如说“句头重、句尾轻”,可能因为呼吸,开始气足,到了句尾没劲了。但实际上在句尾是很出味道的。再有一点,为什么提到习惯的语言表达,因为你教孩子,很多专业从事朗读的孩子在跟着自己的语文老师学的时候,学了一些小腔小调,而脱离了我前面说的——必须言为心声,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要符合思想,符合心情。举个例子,读邓小平的那位选手,后面的文章其实读得挺好,但你们觉不觉得,一开始的标题读得过了?这种标题的读法在大量的朗读过程中存在着。就是你心没到那儿,语言却出来了。我来学一下。虽然你一上台肯定要充满感情,但这个“在大海中永生”只是标题而不是正文本身,所以(朗读“在大海中永生”)这样处理就可以了。
  总的来说,我感觉这一届的比赛,选手们在语言的基本功和对意思的体现上还是相当不错的。(朗读展示《长江之歌》。)
  (文稿由本刊记者万修芬根据讲话录像整理)
  (虹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节目研究委员会副会长)
其他文献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陶行知先生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可以说,让学生“学会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与追求。可惜的是,几十年来一直落实得不如意,今天,很多学生仍不知如何更好地去学习,学习效率、教学效率低下。看来,有必要将“学会学习”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再进行重新审视。  一、 “学会学习”的理念分析  1. “学会学习”的不同读法与境界  “
期刊
一、(2011年版)语文“课标”的一个重点、亮点  强调加强小学生的写字教学,是2011年版“课标”的一个很明显、很突出的重点、亮点。关于写字教学,2011年版语文“课标”除了在“总体目标与内容”和“学段目标与内容”部分作了明确的规定以外,在“实施建议”中的“具体建议”部分,对写字教学不仅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议,而且具体、明确地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
期刊
一、 导入课题,激发情感  师: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她有着高远的目标、坚韧不拔的毅力。她用自己奋斗的一生,告诉世人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请同学们响亮地、充满激情地喊出她的名字!  生:(大声齐读)海伦凯勒。  师:请大家轻轻地饱含感情地念出这个名字。  生:(含有感情地)海伦凯勒。  【评析】简短的导语,既介绍了文本的主角,又渗透了语感训练,而读名字,很自然地进行了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心里印下
期刊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因此,从语言的角度去研究其背后的思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为什么要专门研究说明性课文背后的思维呢?想法有二:首先是因为在小学阅读教学的圈子里,重“叙”轻“说”的现象很普遍。所谓重“叙”轻“说”,就是过分偏重于叙事性课文的教学,而弱化或忽视了说明性课文的教学,所以,很想谈谈说明性课文拥有的思维魅力,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另外,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想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说明性课文,扩大我们的
期刊
古诗虽然意象丰富,意境深刻,但由于年代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怎样在古诗教学中把握循序渐进这个原则呢?我校范如刚老师精心准备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案例1】  师:(出示挂图)仔细看图,说说插图画了什么内容?  生:陆游在冬天的夜里教他的儿子子聿读书。  师:还画了什么?  生:翠竹、苍松。  师:你认为翠竹和苍松有什么特点?  生:坚强,有韧劲。  生:坚韧不
期刊
苏州市彩香实小周颖老师:  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为了能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机会和合作交流平台,课堂的教学也呈现出活跃的景象。然而有时效果却适得其反,如若教师过于按自己的主观愿望为学生设置学习的情境和学习流程,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创造未必能得到提高。其实学生的有效学习往往是个人化的、具有针对性的。为此,教师在竭力改变课堂教学结构的同时,更
期刊
学生习作是一个学习过程,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既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和思考、学会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达。笔者想就中、高年级所进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习作的促进作用谈些做法。  一、中年级活动——促积累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我主要通过各种活动来进一步促进他们阅读的兴趣,丰富他们的习
期刊
一、凝聚共识: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  共识能够“让我们明白要求进行的改革到底是什么”。书法教育改革的共识,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力求能够规范、端正、整洁,并不断提高书写水平;让中国人都能写好中国字,这既是个人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需求。  这一共识的要点有三:一是要求“每个学生”(没有例外),这种公正的前提至关重要,它体现的是教育公平,是改革的合法性;二是以写字为目标,在写字的过程中学习写字
期刊
一、动笔前,调身心  屏显:轻入座,纸毡平;合用砚,要细心;水先加,墨调匀;沿内侧,笔掭定;搁好笔,气息宁。(生目视字屏,自主达成)  做写字操:活动指、腕、臂。  写前检查:笔、墨、纸、砚、帖、毡的使用方法及摆放位置。  【点评】习练毛笔字,动笔前,准备工作要充分。文具用品摆放规范有序,针对课桌空间状况,指导学生共用砚台、笔架,先滴水,再调墨,控制用量,既减少碰撞、挤占的麻烦,又培养精细节俭的品
期刊
各位老师好,我是一位话剧演员,话剧演员可能对朗读者要求在表演上多一点,所以在打分上就有点抠门。但是我们话剧演员和朗读有个共同的东西,都要说台词。台词,我们从锻炼的方面来讲就是朗诵。那么朗诵的要求无非就是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要求它的音乐性。音乐性就是说在他的朗诵里面有起有伏,有高有低。刚才听了这些老师的朗诵,我首先有个非常好的感觉,特别高兴,在语音上大家没有问题,虽然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但是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