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基础下建筑企业加强自身税务管理办法研究

来源 :财会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ico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期,我国根据科学的财税制度,从国情出发决定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不仅完善了财税制度,消除了重复征税,而且还有利于社会分工更加的详细,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营改增”对建筑企业财务造成的影响以及建筑企业采取得相应的策略进行了分析,旨在能够完善财务税收制度。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企业;税务管理;研究
  2011年11月,我国的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共同颁布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具体方案,充分表明国内“营改增”政策正式实施。同时对国家的相关税收政策实行深入改革,受到国内很多建筑企业的重点关注,同时也为建筑建筑企业发展带来很大影响。而建筑建筑企业和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公众生活等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对于国民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笔者将分别从:“营改增”对建筑建筑企业造成的影响、营改增基础下建筑建筑企业加强自身税务管理对策分析,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营改增”对建筑建筑企业造成的影响
  针对各个地方的试点来说,“营改增”的推广产生有利的效果,但是很多建筑企业面对税收负担的变化有着很大的敏锐程度,受到两种不一样的税收制度的作用,“营改增”的推广,必将会使建筑企业的财务与会计在管理方面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的挑战。
  (一)税率的变化而带来税负的降低
  根据国家实施的营改增方案,将增值税的纳税基础提高至百分之六和百分之一十一,对于不同的税目采取不同的缴纳税率。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实行营改增的税制之后,将建筑企业的营业收入实行征收增值税的办法,以此在税种以及税率方面都发生一些变化,从而使得建筑企业所需要缴纳的税负也必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将建筑企业所缴纳的税率由原来百分之三的营业税变为现在百分之十一的增值税进行纳税,表面看建筑企业所需要承担的赋税在增加,但由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且施工中主要材料如钢材、水泥、沥青等的抵扣有17%,且施工中需要购置大量的建筑机械,这些固定资产在新税制下可以在二年内抵扣,因此营改增后,实际税负会低于3%。但是由于增值税中对于一般纳税人所缴纳的税负以及进项税之间的抵扣有密切的联系,如果财务管理不好,没有获得相应的进项发票抵扣联,出现进项税额度不足以抵扣的情况,那么就给税负带来一定的提高。
  (二)对发票的管理以及使用所带来的影响
  在实施营改增前,建筑企业所使用的发票是地方税务局的通用发票。在营改增之后,增值税发票有普通发票与专用发票这两类,且专票与普票开具的要求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混淆及出现错误,财务在开具发票时还要审核是否四流合一,即资金流、货物流、运输流、合同必须统一.因此这就对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适应税务的征管工作要求,再者还需要财务工作人员积极地制定出管理以及适应发票的新制度,严格的监管发票的开立、使用以及核销工作,提高发票的规范以及合理的使用。
  二、營改增基础下建筑建筑企业加强自身税务管理对策分析
  (一)加强对建筑企业的纳税筹划
  想要做好建筑企业的纳税规划,应做到以下方面:
  第一,确定好建筑企业的增值税税率,应根据目前所确定好的11%的增值税率,不管在进行单环节或是全环节的税改,都应大幅度的提升建筑企业内部流转环节税负。主要因建筑企业还属于微利行业,对建筑企业增值税的进一步改革,应该在不增加建筑企业内部税负的基础上,如果推行建筑企业单环节的增值税改革,税率大约为7%;如果推行建筑企业全环节的税改,则税率大约控制为10%。
  第二,确定好建筑企业纳税的时间,建筑企业必须要根据《建造合同》的要求,合理的确认好各项收入,确认好收入的金额和甲方在验工计价以及在实际支付项目款项之间存在的差异,再加上建筑工程项目的竣工结算过程比较滞后,且质保金的回收期限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为了有效的避免企业的纳税人垫资缴税,可将收到业主所支付的建筑工程款日,作为增值税的开票与纳税义务的发生日。
  第三,构建建筑企业专用设备的进项税额备抵制度,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为了进一步推动技术的进步,不断改进建筑施工的方案,购置大量的建筑工程施工专用机械设备,而机械设备在建筑企业的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率非常大,且摊销的时间很长。因此,建筑企业可在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过渡期间,对于施工企业所使用的一些专用机械设备,可以计算设立有关的进项税额备抵金,以便缓解建筑企业内部的税收负担。
  第四,设计科学、合理的征收税基,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所收到的实际收入当中,常常会存在一些征地拆迁及青苗补偿等价款,该部分价款具有一定的代付性质,而以上收入所对应的成本不能取得可以抵扣的凭证。因此,可在设计建筑企业税改方案的时候,准确、合理、科学的设计建筑企业的销项税额征收基数,进而剔除以上存在代付性质的部分税基。
  (二)加强对发票的监督管理
  在“营改增”之前,会计工作中仅仅只需要普通发票就可以了,因此不必在发票管理环节上投入太多的精力;但是在“营改增”税制实施之后,由于增值税的可抵扣性,一般纳税人必须要开相关证明的专用发票,所以增值税发票的管理上要想保证发票的合法和规范就需要专人来负责。对增值税发票的开具流程必须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得将发票随意丢失、撕烂、借出、或者是拆本实用,对已经开具好的发票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登记和检查。
  在“营改增之前,”营业税对发票的管理并不是很严格,但是“营改增”之后的增值税与建筑企业的税负问题息息相关,不仅建筑企业要在财务方面加强重视,就连销售人员和管理者都要加强重视,提高对增值税专用票基本知识的了解避免相关人员利用虚假发票来抵税及成本,对建筑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大部分的建筑企业都存在着对发票的管理程序不够规范的现象,这就需要财务部门为建筑企业其他部门普及相关的发票知识,更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
  (三)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营改增”的实行,无论是从发票流程或者是发票管理都对建筑企业的财务报表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也增加了财务人员的负担。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是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
  由于增值可抵扣,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在这一块投入更多的精力;税务计策机关会对建筑企业的增值税进行严格的管理,一旦建筑企业处理发票的管理有所疏漏,就将会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进而会对建筑企业的效益造成影响,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要提高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重视程度。
  “营改增”后,两种税的核算方式是不同的,所以需要财务人员在进行税费核算时,能够正确得区分营业税和增值税之间的核算方式,在推行之前,建筑企业只需要根据建筑企业的销售额来核算,但是推行之后,需要财务人根据建筑企业的发展类型判断是小规模纳税人还是一般纳税人,从而选择合适的税率。
  三、结束语
  实施营改增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各种税种以及税率的变化,从而达到减轻各个单位所承担的税负问题,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重复性征税的现象,这对促进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进行营改增之后,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中确实带来一些变化,例如要在各项收入中增加应缴纳的增值税项目,需要对建筑企业所缴纳的各种税负进行科学的核算,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企业所承担的税负问题,更好的为建筑企业减轻税负,促进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绪富.建筑业“营改增”问题及对策探析[J].税收经济研究,2013,04:25-28.
  [2]赵士强.浅议“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2015,02:126-127.
  [3]时军.“营改增”税负变化对企业财务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14,10:69-72.
  [4]曾丽旋.建筑企业营改增的应对措施及税收策划[J].财会学习,2016,03:121-122.
  [5]龚桂锦.浅谈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6,04:167.
  (作者单位:浙江欣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采用气体收集、线性电位扫描和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锡含量的铅锡合金电极在H2SO4中的析氧行为。随着锡含量的增加,氧气析出的体积逐渐减少,析氧电流逐渐减小,铅锡合金电极
研究了AB5型稀土贮氢材料Mm(NiMnCoAl)5与10%的Ni混合球磨(150r/min)1h后的复合贮氢合金的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贮氢合金由CaCu5型LaNi5相和单质Ni相组成,活化性能得
期刊
习语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富有表达力的重要因素,也是语言中的特殊成份以及民族形式的集中表现。英、汉习语的来源有其相同性,也有其不同性。
英文是一种以名词和动词为中心词的语言。因此正确地道的搭配和联想应成为英语学习者重视的首要问题,特别是那些与汉语思维不一致的搭配。
先秦诸子在人性善恶之争中,探讨对人性的道德教化问题,强调道德教化对人性教育、改造和提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档案管理工作是电大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提高电大校外领导、档案形成者和档案管理者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才能逐步增强电大全体人员的档案意识,使档案工作更
孟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我们从他的文章中所创造的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修辞学(比喻)方面的独特表现,可以看出他在语言学方面所作的巨大贡献.
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发生的地震液化现象的分析得知,几乎大多数的地震震害是由砂性土层的液化引起的,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得知地震时容易发生液化的土类为粘粒含量《15%的
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主要从三个方面做了初步的探讨,从管理制度入手,到计算机硬件的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病毒的认识和防范,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益,使之更好的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