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音乐在群众中的推广与普及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er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音乐是产自民间,流传于民间,表现民间生产、生活的歌曲或乐曲。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情况分析,探究民族音乐在群众中推广与普及的途径。
  民族音乐指的是几千年来,被中华各族人民不断创造且世代流传,他们审美取向相一致的喜闻乐见的传统音乐、创作音乐、民间音乐作品,它包括各个民族和地域的各种说唱、民间音乐、歌唱舞蹈、器乐曲目以及戏曲等音乐内容。
  一、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音乐伴随着华夏文明的推进不断发展。例如远在夏商周时期,我国文献就有关于音乐的记载“歌曰,侯人兮猗”。随着奴隶制度的确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为了协调人与自然及其他氏族公社之间的矛盾,逐渐形成了祭祀乐舞,以祈求生活順遂平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奴隶制度的崩溃以及封建制度的建立,音乐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关于琴瑟、礼乐的文献记载也枚不胜举。当然,这一时期民族音乐的发展是与政府的重视分不开的,如西周时期国家建立了大司乐,汉代成立了乐府以及唐代的梨园、教坊等,这些政府设置的音乐机构既反应了统治者对音乐的重视,也促进了民族音乐的盛行。
  近现代,随着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融,民族音乐的发展进入繁荣时期,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也随之诞生,例如《二泉映月》《渔舟唱晚》《百鸟朝凤》《步步高》《茉莉花》等,这些经典的民族音乐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民族音乐的艺术形式。但是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流行音乐的兴起,使民族音乐在民众中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民族音乐的创作、普及、推广也呈现出衰微的态势。
  二、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国内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增多,社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在这一背景下,民族音乐的发展受到了极大地冲击。首先,从市场选择上来看。由于市场上流行音乐、摇滚音乐、金属音乐、说唱音乐等多种音乐形式并存,人们的选择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但这却压缩了民族音乐的选择空间,致使一场质量上乘的民族音乐演唱会门可罗雀,而一场流行音乐演唱会却一票难求,这种在市场选择下凸显出的劣势是目前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其次,民族音乐创作不尽人意。由于民族音乐的衰落,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创作人为求生机,从这一行业中流出转战其他音乐领域,同时由于民族音乐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下降,其创作内容难以引起现代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致使整个民族音乐的创作在兼顾市场与艺术的平衡中陷入两难。最后,民族音乐缺乏必要的普及措施。目前,我国民族音乐几乎只存在于教育领域,由一些专业研究民族音乐的专家学者将对民族音乐的感悟传授给学生,很少考虑如何实现民族音乐在群众之间的普及,而民族音乐的根本则在于与群众文化的联系,这种“阳春白雪”的传播方式,不仅会限制民族音乐的发展空间,还会使民族音乐成为一种脱离群众的,高高在上的音乐形式,从而制约其在群众间的推广。
  三、民族音乐同群众文化的关系
  群众文化是社会不断发展、演变的产物。民族音乐与群众文化密切相连。首先,群众文化是民族音乐的源泉。民族音乐最初的形成,并不是统治阶级自上而下创造的结果,而是群众文化形成后,人们基于表达内心情感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虽然到了近现代,民族音乐逐渐走向专业化,但是多数经典的民族音乐都是由创作者在民间采风形成,或者直接由民间艺人创作而成,这种艺术形式来源于群众,因此能激起最广泛的群众情感。其次,民族音乐是群众文化的主要传播形式。民族音乐来源于不同民族的群众文化,因此它也是群众文化最直接的表达渠道,例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经典的陕北民歌,从内容上反映出了陕北地区军民同心的深厚情感,从唱腔上反映出陕北音乐高亢、辽阔、明丽的音调,从情感上,则体现出陕北人民质朴粗犷的地域性格,把这三方面集中在一起就是陕北群众文化最直观、最艺术的表达。最后,民族音乐有利于推动群众审美文化的发展。审美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社会群体对美的欣赏、评析、判断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而民族音乐作为一种来源于群众文化的艺术形式,其对于提高群众审美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四、如何实现民族音乐在群众中的推广和普及
  (一)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教育研究
  民族音乐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提高群众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提高群众对民族音乐的欣赏水平。对于民族文化而言,首先我们要在多元化的市场发展背景下,强调民族文化对于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然后,通过教育渗透,加强对民族文化与民族音乐的研究,提高青年学生对民族文化价值的认识;最后,利用有效的宣传手段,推动民族文化在群众中的普及,以确定民族文化在文化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二)重视民族音乐的创作
  丰富的民族音乐内容是推动民族音乐宣传的基础,我们不能在谈到民族音乐推广的时候,只能想到《二泉映月》《茉莉花》这些曲目。虽然经典的曲目有利于实现音乐推广,但在人们音乐需求日益多样化的现实背景下,丰富民族音乐创作则是满足群众音乐需求的基本途径。在民族音乐创作中我们要秉承开放的态度,善于从流行音乐中吸取优秀创作经验,拓展民族音乐的创作方式,尝试不同乐器,不同风格之间的融合,以拓展民族音乐的创作内涵。
  (三)创新民族音乐的教育
  将民族音乐纳入到教育体系中,既体现了国家对民族音乐的重视,也实现了民族音乐发展的专业化。但是目前民族音乐在教育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限制了民族音乐在群众中的普及与推广。因此,为突破困境,我们就应在民族音乐教育方面勇于创新,即提高民族音乐教师的文化素养,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文化底蕴;创新民族音乐的教学形式,激发青年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推广民族音乐的责任感;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深入民间采风,收集民族音乐素材,以深化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增强民族音乐在群众中的影响。
  (四)采取有效的推广和普及方法
  在音乐多元化的背景下,要实现民族音乐在群众中的推广与普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不仅要通过教育的方式,实现民族音乐在青年一代中的传播,还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使民族音乐与群众之间建立联系。一是要实现民族音乐运用形式的多样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民族音乐的运用突破了传统的演唱形式,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民族音乐应抓住这一机遇,采取灵活的艺术形式,实现在群众中的普及与推广。例如电影《百鸟朝凤》就是民族音乐与影视创作结合的典型,这种新型的运用形式有效地拉近了群众与民族音乐的距离。二是利用民族音乐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例如举办百姓耳熟能详的民族音乐会或广场活动,吸引群众参与欣赏,将民族音乐真正带到群众的生活中来。
  五、结语
  中国音乐绚烂多姿、内容丰富,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情感。虽然目前在众多音乐形式的冲击下,民族音乐呈现出一定的发展困境,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认民族音乐的价值。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我们只有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精髓,实现民族音乐在群众中的普及与推广,才能让中国民族音乐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
  (包头市群众艺术馆)
其他文献
患儿男,8岁。被家人发现右眼内有黄色反光一天,于1993年8月17日拟诊“右眼内炎?右视网膜母细胞瘤?”收住我院。自诉1个月前右眼曾被鞭炮炸伤,此后即视物模糊。家人不知此事,
1 病例摘要患儿 ,男 ,7岁。入院前三天腹泻 ,入院前 3小时无特殊诱因出现头晕、全身不适 ,呕吐 1次 ,突然晕倒在地 ,服少许盐开水后症状缓解 ,2小时后又晕厥 1次 ,急诊入院
患者男,27岁,在棉因喷撒久效磷时,不慎引起中毒。在当地卫生院进行治疗,两天后中毒症状减轻,第3天发现左眼视物不清,眼前有黑影浮动,第4天视力明显障碍,里急后重感且排脓血便,用磺胺药
巴西里约热内卢贫民窟里长大的年轻人杜瓦,在保利斯塔大街卖烧烤。虽然做烧烤只是个微利的小本生意,但毕竟能解决自己的基本温饱需求。那一串串小小的烧烤,就是他全部的生活
李秀菊,龙岩市永定一中特级教师。29年来,她坚守三尺讲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无怨无悔。她集“福建省特级教师”“福建省师德标兵”“福建省学科带头
在生物医学和微化学分析领域 ,基于玻璃微针的微注射系统由于玻璃基质的亲水性 ,在微注射过程中会出现渗流、回流的现象 ,影响注射效果 ,不利于微注射量的检测和控制 .本文介
1岁内婴儿发生喉乳头状瘤者少见,我院经治一例6月婴儿发生喉乳头状瘤,报道如下。 患儿女,6月。入院前2月因咳嗽、咳痰、气紧,经抗炎治疗无效,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咳嗽、咳痰
患者 ,女性 ,3岁。主诉间断性腹痛 1年 ,加重伴发热 10天入院。查体 :T:39℃。外科情况 :下腹部可触及一 8cm× 6 cm× 5 cm肿物 ,质中等 ,表面光滑 ,边界清 ,可活动。超声检
目的:比较4种国产替米沙坦商品制剂与进口Micardis片的体外溶出曲线。方法:采用RCZ-8A智能溶出仪,以0.1mol.L-1盐酸和磷酸缓冲液(PBS,pH7.5)为溶出介质,测定5种替米沙坦制剂
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当中,现代文的阅读教学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但目前,语文教师在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所持有的教学观念存在着偏差,过分注重阅读的规范性,这严重局限